一种压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99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边机,该压边机包括:一机座;一送料机构,其包括: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送皮带两端形成进料端及出料端,且第一传送皮带与第二传送皮带形成一用于传送物料的间隙;一前置加热机构,其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的进料端处;一压边机构,其包括压边转辊组及加热组件,且每组压边转辊组包括上下层叠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一、第二压边转辊,所述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均穿过该第一、第二压边转辊之间形成的间隔;一冷却机构,其包括第一、第二空冷板,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均穿过该第一、第二空冷板之间形成的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且压边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鞋用压边机产品
,特指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且压边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的压边机。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鞋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鞋子一般包括鞋底及鞋帮,其中,鞋帮又包括鞋前帮和鞋后帮,鞋后帮中具有用于片状支撑板,在鞋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片状支撑板进行压边处理,以便对鞋子后期制作,提高鞋子的质量。目前的压边处理都是人工手动处理,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下,对生产商造成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且压边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的压边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压边机包括:一机座;一送料机构,其包括:一第一传送皮带、安装于第一传送皮带上方的第二传送皮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皮带运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其中,第一传送皮带两端均凸伸出第二传送皮带两端外,并形成一进料端及出料端,且该第一传送皮带上表面与第二传送皮带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用于传送物料的间隙;一前置加热机构,其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的进料端处;一压边机构,其包括若干组同步转动的压边转辊组及位于压边转辊组之间的加热组件,且每组压边转辊组包括上下层叠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一、第二压边转辊,所述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均穿过该第一、第二压边转辊之间形成的间隔;一冷却机构,其包括成对以可调相对间隔大小的方式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一、第二空冷板,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均穿过该第一、第二空冷板之间形成的间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置加热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下方的第一、第二加热板组件以及位于第一、第二加热板组件上方的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其中,该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通过一机罩安装于机座上,且该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位于第一传送皮带上方。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热板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调节底座及安装于调节底座上的第一加热板,该第一加热板位于第一传送皮带中的进料端下方。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通过一张紧装置安装于机座两端的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的电机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绕过该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冷却机构还包括一空冷器,该空冷器与所述第一、第二空冷板连接,并对第一、第二空冷板制冷。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并可调节相对位置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第一、第二传送皮带均穿过该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之间形成的间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组压边转辊组中的第一压边转辊位于同一直线上,并通过皮带连动;所述每组压边转辊组中的第二压边转辊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其中一组压边转辊组中的第一、第二压边转辊端部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以连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边转辊两端均通过一气缸组件安装于机座中,并通过该气缸组件调节其相对于第二压边转辊之间的间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座端部固定安装有一用于放置物料的承载板,该承载板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的进料端对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座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旁侧设置有急停开关;所述机罩上安装有控制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工作时,将需要压边的物料放置于送料机构中第一传送皮带的进料端处,物料在第一传送皮带传送的过程中被前置加热机构中的第一、第二加热板组件及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配合进行均匀加热,随后物料在第一传送皮带的作用下传送至第一传送皮带上表面与第二传送皮带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用于传送物料的间隙,且物料不断被第一传送皮带和第二传送皮带夹持传送,并一次经过压边机构和冷却机构。其中,压边机构通过压边转辊组及加热组件对物料进行先进行一次压制再进行加热,随后再次进行两次压制再进行加热,最后再压制一次后将物料传送至冷却机构。冷却机构通过第一、第二空冷板实现对物料进行冷却,物料被冷却后从第一传送皮带的出料端传送出去。综上所述,本技术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以致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另外,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压边效果,以致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为一种压边机,其包括:一机座1、安装于机座I上的送料机构2、前置加热机构3、压边机构4和冷却机构5。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一第一传送皮带21、安装于第一传送皮带21上方的第二传送皮带2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皮带21运转的第一驱动装置23,其中,第一传送皮带21两端均凸伸出第二传送皮带22两端外,并形成一进料端211及出料端212,且该第一传送皮带21上表面与第二传送皮带22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用于传送物料的间隙。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包括:分别通过一张紧装置24安装于机座I两端的第一皮带轮231和第二皮带轮232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232转动的电机组件233,所述第一传送皮带21绕过该第一皮带轮231和第二皮带轮232。所述的机座I端部固定安装有一用于放置物料的承载板11,该承载板11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21的进料端211对接。另外,所述机座I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21的进料端211和出料端212的旁侧设置有急停开关12 ;所述机罩35上安装有控制箱13。所述前置加热机构3安装于机座I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21的进料端211处;具体而言,所述前置加热机构3包括安装于机座I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21下方的第一、第二加热板组件31、3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加热板组件31、32上方的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33、34,其中,该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33、34通过一机罩35安装于机座I上,且该第一、第二红外线灯管33、34位于第一传送皮带21上方。所述第一加热板组件31包括:安装于机座31上的调节底座311及安装于调节底座311上的第一加热板312,该第一加热板312位于第一传送皮带21中的进料端211下方。所述的压边机构4包括若干组同步转动的压边转辊组41及位于压边转辊组41之间的加热组件42,且每组压边转辊组41包括上下层叠安装于机座41上的第一、第二压边转辊411、412,所述第一、第二传送皮带21、22均穿过该第一、第二压边转辊411、412之间形成的间隔;所述加热组件42包括安装于机座I上的并可调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座(1);一送料机构(2),其包括:一第一传送皮带(21)、安装于第一传送皮带(21)上方的第二传送皮带(2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皮带(21)运转的第一驱动装置(23),其中,第一传送皮带(21)两端均凸伸出第二传送皮带(22)两端外,并形成一进料端(211)及出料端(212),且该第一传送皮带(21)上表面与第二传送皮带(22)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用于传送物料的间隙;一前置加热机构(3),其安装于机座(1)上,并位于第一传送皮带(21)的进料端(211)处;一压边机构(4),其包括若干组同步转动的压边转辊组(41)及位于压边转辊组(41)之间的加热组件(42),且每组压边转辊组(41)包括上下层叠安装于机座(1)上的第一、第二压边转辊(411、412),所述第一、第二传送皮带(21、22)均穿过该第一、第二压边转辊(411、412)之间形成的间隔;一冷却机构(5),其包括成对以可调相对间隔大小的方式安装于机座(1)上的第一、第二空冷板(51、52),第一、第二传送皮带(21、22)均穿过该第一、第二空冷板(51、52)之间形成的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大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