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82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该搅拌桨主体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每根搅拌桨叶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所述搅拌桨叶侧面设置有侧后角,每片搅拌桨叶上的加强筋与搅拌桨叶焊接固定,且加强筋位于主后角内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搅拌桨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且主后角可以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现有的料缸缸壁残留量;侧后角减小与料缸侧面的摩擦,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物料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湿法制粒机
,具体涉及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
技术介绍
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通过搅拌减速机驱动,使湿法制粒机内的物料完成混合。大型号的湿法制粒机对“搅拌桨”的强度比小型号的湿法制粒机要求更高。现有的“搅拌桨”是通过增加“搅拌桨桨叶”的厚度来增加强度,这样会使“搅拌桨桨叶”底边宽度增加,与物料接触面过大,导致物料过多残留在搅拌桨叶上和料缸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强度的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该搅拌桨主体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每根搅拌桨叶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所述搅拌桨叶侧面设置有侧后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搅拌桨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且主后角可以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现有的料缸缸壁残留量;侧后角减小与料缸侧面的摩擦,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物料混合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片搅拌桨叶上的加强筋与搅拌桨叶焊接固定,且加强筋位于主后角内端。通过本设置,加强筋位置设置合理,且加强筋与搅拌桨叶连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底面高于搅拌桨叶底面。通过本设置,保证加强筋不与已通过搅拌桨叶底面的物料再发生摩擦。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桨主体上固定设置有三片搅拌桨叶,且三片搅拌桨叶均匀分布在搅拌桨主体的圆周上。通过本设置,搅拌桨叶数量设置合理,工作更加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桨主体中部设置有一个方形连接孔。通过本设置,方形连接孔设置合理,连接更加方便。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桨主体与三片搅拌桨叶一体设置或通过焊接固定。通过本设置,搅拌桨主体与三片搅拌桨叶连接可靠。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搅拌桨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且主后角可以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现有的料缸缸壁残留量;侧后角减小与料缸侧面的摩擦,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物料混合均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1,该搅拌桨主体I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2,每根搅拌桨叶2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3,且加强筋3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2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21,所述搅拌桨叶2侧面设置有侧后角22。所述主后角21和侧后角22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只要主后角21能使搅拌桨与沿现有的料缸缸壁流动,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料缸缸壁残留量即可;只要侧后角22能使搅拌桨叶减小与现有的料缸侧面的摩擦即可。为使本技术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每片搅拌桨叶2上的加强筋3与搅拌桨叶2焊接固定,且加强筋3位于主后角21内端。所述加强筋3底面高于搅拌桨叶2底面,从而保证不与已通过搅拌主叶底面的物料再发生摩擦;搅拌桨叶2底面与物料接触的宽度窄,使得在搅拌桨旋转时,物料流过底面处的磨擦面积小,不会因摩擦时间过长而使用物料发烫甚至焦糊。所述搅拌桨主体I上固定设置有三片搅拌桨叶2,且三片搅拌桨叶2均匀分布在搅拌桨主体I的圆周上。所述搅拌桨主体I中部设置有一个方形连接孔11。所述搅拌桨主体I与三片搅拌桨叶2 —体设置或通过焊接固定。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搅拌桨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且主后角可以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现有的料缸缸壁残留量;侧后角减小与料缸侧面的摩擦,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物料混合均匀。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I),该搅拌桨主体(I)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2),其特征在于:每根搅拌桨叶(2)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3),且加强筋(3)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2)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21),所述搅拌桨叶(2)侧面设置有侧后角(22),每片搅拌桨叶(2)上的加强筋(3)与搅拌桨叶(2)焊接固定,且加强筋(3)位于主后角(21)内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底面高于搅拌桨叶(2)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主体(I)上固定设置有三片搅拌桨叶(2),且三片搅拌桨叶(2)均匀分布在搅拌桨主体(I)的圆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主体(I)中部设置有一个方形连接孔(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主体(I)与三片搅拌桨叶(2) —体设置或通过焊接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该搅拌桨主体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每根搅拌桨叶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所述搅拌桨叶侧面设置有侧后角,每片搅拌桨叶上的加强筋与搅拌桨叶焊接固定,且加强筋位于主后角内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桨叶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在搅拌桨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搅拌桨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且主后角可以减小搅拌桨叶端面与物料的摩擦,增大剪切力,减少物料在现有的料缸缸壁残留量;侧后角减小与料缸侧面的摩擦,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物料混合均匀。【IPC分类】B01J2-10, B01J2-00【公开号】CN204365231【申请号】CN201420831420【专利技术人】张雷, 王长勇, 戴华锋 【申请人】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法制粒机的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1),该搅拌桨主体(1)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2),其特征在于:每根搅拌桨叶(2)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3),且加强筋(3)呈弧形;每根搅拌桨叶(2)背离搅拌桨主体端设置有主后角(21),所述搅拌桨叶(2)侧面设置有侧后角(22),每片搅拌桨叶(2)上的加强筋(3)与搅拌桨叶(2)焊接固定,且加强筋(3)位于主后角(21)内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王长勇戴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