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其具有一背带本体以及一减压扩展构件,该减压扩展构件设置在该背带本体上,当该减压扩展构件折起收合时,该背带本体紧密抵靠使用者的肩部,当该减压扩展构件展开时,该背带本体紧密抵靠使用者的肩部且展开的减压扩展构件覆盖至肩头部位,能有效的将压力分散,亦能更有效的对应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肩部背带,尤指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其能更有效的对应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无需购置过多的背袋单纯为了该肩部背带的差异。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婴儿背袋具有许多形式,但在使用上对使用者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背带的结构,为了要达到减压的功效,使用者通常会选择背带上有包含减压块构造的背袋,但是在使用上,若遇到温度较高的气候,使用者会无法忍受其闷热,但选择较薄较透气的背带又无法有效的将压力分散,以至于使用者无所适从。如图7所示,美国专利公告专利第8590757B2号专利揭露了一种婴儿背袋,其包含一腰带70、一背袋本体80、一第一肩背带90以及一第二肩背带95,其中的第一肩背带90以及第二肩背带95分别形成在背袋两侧且各具有一减压块91,该减压块91是为了达到减压的功效,但因减压块91厚度较厚在温度较高的气候下却有过度闷热的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使用不便以及适用性低的缺点,改良其不足以及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为达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其包含:一背带本体,其具有二端部以及二侧边;以及一减压扩展构件,其分别自该背带本体的两侧边向外延伸,各减压扩展构件与背带本体等长,并以车缝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背带本体的两端部两减压扩展构件分别具有一内扩展翼片以及一外扩展翼片,该内扩展翼片形成在该背带本体的其中一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内侧延伸,且具有一内侧边,该外扩展翼片形成在该内扩展翼片的内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一外侧边。所述的减压扩展构件,其横截面呈Z形且背带本体两侧的减压扩展构件相对称。所述的肩部背带,其折叠收合时的两外扩展翼片的宽度以及两内扩展翼片的宽度相近于该背带本体的宽度,该肩部背带展开时,两外扩展翼片、两内扩展翼片以及该背带本体所共同形成的宽度为该背带本体的宽度的2.5倍到3倍。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背负婴儿时,各使用者对背带形式的要求皆不相同,但增设了该减压扩展构件后,背带的宽窄皆可依照使用者的习惯去设定,当该减压扩展构件收合时,该背带紧密抵靠使用者的肩部,使用者能以较轻便的方式背负该婴儿背袋,而当该减压扩展构件展开且背负婴儿在前侧时,该背带本体以及展开的减压扩展构件不但能覆盖至肩头部位,更能紧密贴合该使用者的肩膀背侧的弧度,以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将背负时的压力有效分散开来,藉此,根据不同的负重以及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皆有相对应的设定可供使用者使用。2.能更有效的对应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无需购置过多的背袋单纯为了该肩部背带的差异。3.更进一步的,背负婴儿在前侧时,该背带本体以及展开的两外扩展翼片22不但能覆盖至肩头部位,更能紧密贴合该使用者的肩膀背侧的弧度,以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将背负时的压力有效分散开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减压扩展构件收合的放大端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压扩展构件扩展的放大端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减压扩展构件收起时背负状态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减压扩展构件展开时背负状态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背负状态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的现有技术背负状态立体外观图。附图标号说明10背带本体11端部12侧边20减压扩展构件21内扩展翼片211内侧边22外扩展翼片221外侧边40腰带41连接部50背袋本体60插扣组件70腰带80背袋本体90第一肩背带91减压块95第二肩背带30婴儿背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30的肩部背带,该肩部背带可使使用者能够更舒适的使用。图1为本案的优选实施例,该婴儿背袋30包含有一腰带40、一背袋本体50、二肩部背带以及一插扣组件60,该腰带40两端各形成有一连接部41,该背带本体50结合在该腰带40上,两肩部背带结合在背袋本体50两侧边上且两肩部背带下端分别穿设该腰带40两端的连接部41上,该插扣组件60两端分别结合在两肩部背带下端端部。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肩部背带包含有一背带本体10及二减压扩展构件20 ο该背带本体10具有二端部11以及二侧边12。两减压扩展构件20分别自该背带本体10的两侧边12向外延伸,各减压扩展构件20与背带本体10等长,并以车缝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背带本体10的两端部11。各减压扩展构件20分别具有一内扩展翼片21以及一外扩展翼片22。该内扩展翼片21形成在该背带本体10的其中一侧边12上,朝背带本体10内侧延伸,且具有一内侧边211。该外扩展翼片22形成在该内扩展翼片21的内侧边211上,朝背带本体10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一外侧边221。请复参阅图2,在预设时,肩部背带呈折叠状态,此时两内扩展翼片21相互并拢而叠合在背带本体10的正面,两外扩展翼片22相互并拢而分别叠合在内扩展翼片22上,使得肩部背带的宽度大致等同于背带本体10的宽度。请复参阅图3,肩部背带可张开而呈扩展状态,此时两外扩展翼片22与两内扩展翼片21共同展开向背带本体10两侧延伸,两外扩展翼片22、两内扩展翼片21及该背带本体10共同呈一弧面状且紧密抵靠该使用者的肩部至肩头部位。请参阅图4,当该减压扩展构件20折起收合时,该背带本体10紧密抵靠使用者的肩部,当背负重量较轻时,可将该减压扩展构件20折叠收起。该背带折叠收起后,使用者可较简易的穿脱该婴儿背袋,该背带折叠收起后结构较为紧密且宽度较窄,使用者能以较轻便的方式背负该婴儿背袋。请参阅图5和图6,当该减压扩展构件20展开时,该背带本体10紧密抵靠使用者的肩部且展开的减压扩展构件20覆盖至肩头部位。各减压扩展构件20的横截面呈Z形且该背带本体10两侧的减压扩展构件20相对称。当背负重量较重时,可将该减压扩展构件20展开,而使两外扩展翼片22两内扩展翼片21及该背带本体10共同呈一弧面状且紧密抵靠该使用者的肩部至肩头部位,以使使用者能有效的将所承受的重量分散至使用者的肩部及肩头部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背带本体,且具有二端部以及二侧边;以及 一减压扩展构件,其分别自该背带本体的两侧边向外延伸,各减压扩展构件与背带本体等长,并以车缝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背带本体的两端部,两减压扩展构件分别具有一内扩展翼片以及一外扩展翼片,该内扩展翼片形成在该背带本体的其中一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内侧延伸,且具有一内侧边,该外扩展翼片形成在该内扩展翼片的内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一外侧边。2.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婴儿背袋的肩部背带,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背带本体,且具有二端部以及二侧边;以及一减压扩展构件,其分别自该背带本体的两侧边向外延伸,各减压扩展构件与背带本体等长,并以车缝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背带本体的两端部,两减压扩展构件分别具有一内扩展翼片以及一外扩展翼片,该内扩展翼片形成在该背带本体的其中一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内侧延伸,且具有一内侧边,该外扩展翼片形成在该内扩展翼片的内侧边上,朝背带本体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一外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溱,
申请(专利权)人:家瑞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