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499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包括:本体,其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两U形槽开口方向互相垂直;第一U形槽下部设有一与第二U形槽相连通的孔道;销轴穿设于第一U形槽相对应的两侧壁,销轴轴线方向与第二U形槽开口方向相同;第二U形槽为贯通槽且能套设于井口光杆。卡位杆,其能移动地容置于孔道,卡位杆外壁形成卡位孔,卡位杆一端形成抵靠部,抵靠部能顶抵井口光杆。施力杆,其能转动地与销轴连接,施力杆一端能插设于卡位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U形槽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第二U形槽套设于井口光杆,凭卡位杆卡合于井口光杆。工人工作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无意抓扶光杆可能造成的事故,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砸器,尤其是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是用于采油井口光杆的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在油田日常生产管理中,工人进行更换盘根、毛辫子、悬绳器等各种井口操作时,会存在因为不小心用手去抓扶井口光杆,而被器械砸伤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工程过程中,即使工人倍加注意,但仍有无意抓扶光杆的可能,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员手指受伤,甚至造成不得已截肢的严重伤害,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油田安全生产和个人生命健康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其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 U形槽和第二 U形槽,所述第一 U形槽和所述第二 U形槽的开口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 U形槽的下部设有一与所述第二 U形槽相连通的孔道;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 U形槽相对应的两侧壁,所述销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 U形槽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二 U形槽为一贯通槽且能套设于井口光杆;一卡位杆,所述卡位杆能移动地容置于所述孔道,所述卡位杆外壁上形成一卡位孔,所述卡位杆的一端形成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能顶抵于所述井口光杆;一施力杆,所述施力杆能转动地与所述销轴相连接,所述施力杆的一端能插设于所述卡位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 U形槽外部。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所述卡位杆的抵靠部形成一能与所述井口光杆外壁相配合的弧形面。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所述弧形面为一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上具有网格状、条纹状或颗粒状的凸起。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所述卡位孔为一通孔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孔道的轴线。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所述孔道远离所述第二 U形槽一侧壁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 U形槽的另一侧壁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孔道同轴;一辅助弹簧容置于所述孔道,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孔道的封闭端,所述辅助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卡位杆。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所述孔道为一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 U形槽的所述孔道的一端设有一封堵;一辅助弹簧容置于所述孔道,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封堵,所述辅助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卡位杆。如上述的抓扶光杆防砸器,其中,一螺钉能螺纹连接于所述封堵且延伸至所述孔道内,所述辅助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螺钉,所述辅助弹簧的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卡位杆。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本技术凭借其具有的第二 U形槽套设于井口光杆,通过下压施力杆,带动卡位杆使其能够卡合紧固于井口光杆,本技术即能够抱合于井口光杆。因此,工人在采油现场工作时,将本技术套设于井口光杆,可避免无意抓扶光杆可能造成的事故,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采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技术由于卡位杆上具有的弧形面,还能确保其抱合于井口光杆时,不对井口光杆造成破坏。此外,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携带方便,且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本体外观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本体外观剖视图。附图符号说明:I本体21弧形面11第一 U形槽22 卡位孔12第二 U形槽2A 抵靠部13孔道3施力杆14通孔4辅助弹簧111销轴5封堵2卡位杆6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其包括:一本体I,一卡位杆2和一施力杆3。如图3、图4所不,本体I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 U形槽11和第二 U形槽12,第一 U形槽11和第二 U形槽12的开口方向互相垂直;第一 U形槽11的下部设有一与第二 U形槽12相连通的孔道13 ;销轴111穿设于所述第一 U形槽11相对应的两侧壁,销轴11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 U形槽12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二 U形槽12为一贯通槽且能套设于井口光杆;卡位杆2能移动地容置于孔道13,卡位杆2外壁上形成一卡位孔22,卡位杆2的一端形成一抵靠部2A,抵靠部2A能顶抵于井口光杆;施力杆3能转动地与销轴111相连接,施力杆3的一端能插设于卡位孔22,另一端延伸至第一 U形槽11外部。使用者可手握施力杆3延伸至第一 U形槽11外部的部分,上提或下压施力杆3,使施力杆3绕销轴111转动,即能通过施力杆3插入卡位孔22的一端,带动卡位杆2在孔道13中往复移动,以使卡位杆2的抵靠部2A能顶抵或离开井口光杆。其中,卡位杆2的抵靠部2A形成一能与井口光杆外壁相配合的弧形面21。在卡位杆2的抵靠部2A顶抵于井口光杆时,其具有的弧形面21能与井口光杆外壁相配合,从而使卡位杆2的抵靠部2A能更紧密地顶抵于井口光杆。进一步地,弧形面21为一摩擦面,摩擦面上具有例如网格状、条纹状或颗粒状等形状的凸起,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在卡位杆2的抵靠部2A顶抵于井口光杆时,由于其具有的弧形面21为摩擦面,因此增大了卡位杆2与井口光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卡位杆2能够更稳固地顶抵于井口光杆,保证本技术不与井口光杆发生相对滑动的现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抓扶光杆防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扶光杆防砸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和所述第二U形槽的开口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U形槽的下部设有一与所述第二U形槽相连通的孔道;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U形槽相对应的两侧壁,所述销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U形槽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第二U形槽为一贯通槽且能套设于井口光杆;一卡位杆,所述卡位杆能移动地容置于所述孔道,所述卡位杆外壁上形成一卡位孔,所述卡位杆的一端形成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能顶抵于所述井口光杆;一施力杆,所述施力杆能转动地与所述销轴相连接,所述施力杆的一端能插设于所述卡位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U形槽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雨高伟陈春斌吴景军邹黎明胥婷婷赵再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