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政杰专利>正文

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6471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8:57
一种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是通过一固定部件可将手持装置以夹住、吸住、黏住或套住的方式固定,并令该固定部件的一侧设有一体、或可折叠、或可拆离的指间跨持部,供使用者的一手除了拇指的其它任两指之间跨坐于其上后,再令四指下伸抵托于手持装置的背后,进而让手持装置可以被穏定的把持住而不滑脱以外,更因手部持托于稍接近于手持装置的侧边处,得令使用者的拇指能够伸向较大尺寸屏幕上的更远处、或靠近手持处的内侧下端处,让单手不但可以单手握持住较大尺寸屏幕的手持装置,同时对于屏幕的远程或近端处,都能轻易地进行由该手的拇指进行全屏幕的触控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可供将手持装置固定住后,供使用者单手手持,并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指间与四指托持住于手持装置的邻近边缘处,令该手持的拇指得以伸向较大尺寸屏幕的远侧端处或内侧端处,进行全屏幕的操控,进而达成单手手持与同时进操作的目的。
技术介绍
用户在使用手机等电子手持装置时,除了看电影、听音乐或阅读…等,或是做为讲电话的工具之外,还有很多功能的应用程序全都需要以手指进行手机的操作控制,其操控方式不外乎是搜寻、输入、点选、设定、执行…等情况,同时若因个人习惯、或迫于另一只手因持着物品、乘车搀扶或用餐时,希望能以单手顺利的操作手机,似乎是每一个人的祈望;所以理论上,3.5寸屏幕的电子手持装置,应是最符合大多数人最为舒适的单手操作范围,但为了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大屏幕尺寸的电子手持装置,已是大多数人购买时的重要选项之一,不过重点在于较大尺寸屏幕电子手持装置,用户难以通过单手握持后,又同时通过该手的拇指进行全屏幕的触控操作,特别是对应于手持处对应于屏幕的上方外侧端处、或下方内侧端处。虽然目前有一些手机的界面设计,特别针对大屏幕手机通过不同的方法,改变操作的屏幕界面进行改善,例如iphone 6就通过轻触Home键两下,将屏幕上方的显示向下缩移而便于单手操作,或如Samsung Galaxy Note 3/4则是通过屏幕左右边缘的中点与屏幕中央来回滑动,即可缩小屏幕显示于特定的位置而便于单手操作,亦或将屏幕上的触控操作项目,显示在手指能够触及的最大范围内而便于操作。不过,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屏幕电子手持装置、或APPs都有这样的设计,同时缩小屏幕显示的方式又违背原来大屏幕视觉效果的设计,也许有使用者认为双手操作,其实也没什么,但是当你真的遇到需要单手来操作时,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毕竟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做别的事情,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更了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缘是,为了改善前述较大尺寸屏幕电子手持装置,欲以单手握持住、并同时进行触控操作上的困难,本技术即提供一种可以夹持住大多数不同大屏幕尺寸手持装置的固定部件,并令固定部件的手持端侧延伸一指间跨持部,令使用者除了拇指的其它四指的任两指之间的指缝底坐跨于该指间跨持部上,再令该四指下伸抵住支撑于手持装置的背后,使形成三点的稳固支撑作用而将手持装置以单手把持住,并更令该手的拇指可以伸向屏幕上更远的地方、或接近手持部位处的地方,进行全屏幕的触控,让单手手持触控的操作,可以更轻易与顺利的进行。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供具有触控屏幕的手持装置固设的固定部件,且固定部件的一侧处设有向外伸而可供手持的两指之间跨坐的具有一跨坐面的一指间跨持部。上述方案中,该指间跨持部的该跨坐面高于触控屏幕。上述方案中,该指间跨持部是呈长形体状。上述方案中,该固定部件是包括一具有固定夹持边的固定夹持端元件,与一穿合于固定夹持端元件的一端而具有与固定夹持边相对的活动夹持边的活动夹持端元件,且活动夹持端元件可朝向固定夹持端元件弹力抵靠,同时该指间跨持部是设于固定夹持端元件的外侧边处。上述方案中,该指间跨持部的底部设一其中间具有向下伸设的轴部的凹嵌部,并在固定夹持端元件对应处设一可供该轴部穿入而由大小孔形成而具一阶部的阶孔,令一弹簧装入阶孔中而坐于该阶部上,且轴部末端锁固一将弹簧另一端抵住的螺固元件,令指间跨持部可以上拉转向、且在释开后令其上的凹嵌部抵扣在固定夹持端元件上。上述方案中,该指间跨持部与固定夹持端元件之间设有可相互接合而各埋设有强力磁吸元件的端面,并令两端之间再设有可相互嵌合防转的凹嵌部与凸嵌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本技术的固定部件将手持装置夹持住、或吸合住、或黏合住、或套合住后,使用者的一手除了拇指以外的其它四指的任两指之间跨抵在指间跨持部上,再令四指托于手持装置的背后,形成一三点的支撑作用而穏固的把持住手持装置,进而令用户通过手掌姿势的变化,令其拇指可以在较大尺寸屏幕上的任何一处,顺利的进行点击或拖曳等触控操作的进行,进而符合单手手持操作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构造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收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手持情况及其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指间跨持部收藏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图7是本技术可供挂持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是供具有触控屏幕的手持装置,让用户能够进行单手把持、并同时通过该单手拇指对手持装置进行触控操作的一项辅助装置,其主要是包括一用以固定住手持装置的固定部件1,并在固定部件1的一侧向外伸设一其顶端形成一跨坐面21的指间跨持部2,同时令该指间跨持部2类呈长形体状,并令跨坐面21高于手持装置3的触控屏幕。同时,上述的固定部件1上可装设一可供将手持装置吸持住的吸盘、或其上设有可将手持装置黏合固定住的黏合部,亦或是一手持装置的背套(盖),再或是一可将手持装置夹持住的夹具装置,同时以上吸盘、黏固或背套(盖)等手法,都是手持装置固定的常见手法,故在附图中未有揭示,而本技术仅以夹具装置为实施例进行解说如下。上述的夹具装置,是包括一固定夹持端元件11的一端穿设一可以伸缩位移的活动夹持端元件12,以及一设于固定夹持端元件11上而外伸的一前述的指间跨持部2,且令固定夹持端元件11与活动夹持端元件12两者的上方内侧相对应处,设有相对的固定夹持边111与活动夹持边121,令手持装置的相对两侧被夹合而固定于固定夹持边111与活动夹持边121之间,同时该指间跨持部2是在固定夹持边111处向外延伸而设;另该活动夹持端元件22具有受一弹性拉掣而产生朝向固定夹持端元件11抵靠的作用。另,请再参阅图2与图3所示,上述的活动夹持端元件12除了具有活动夹持边121以外,更设一穿合端122可以伸穿入固定夹持端元件11对应处所设的由大小孔形成的一阶孔112中,且该穿合端122的末端处形成两弹脚123,并令两弹脚123的末端外侧边缘处形成有相对的抵扣部124,同时在穿合端122上的预定处设一勾挂部125,且阶孔112另一端处盖设一侧盖13,而侧盖13的内侧端亦设一勾挂部131,进而令两勾挂部125、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供具有操控屏幕的手持装置固设的固定部件,并在固定部件的一侧边形成向外伸设可供手持的两指之间跨坐而具有一跨坐面的一指间跨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供具有操控
屏幕的手持装置固设的固定部件,并在固定部件的一侧边形成向外伸设可
供手持的两指之间跨坐而具有一跨坐面的一指间跨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是:
指间跨持部的该跨坐面高于触控屏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是:
该指间跨持部是呈长形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的单手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是:
该固定部件包括一具有固定夹持边的固定夹持端元件,与一穿合于固定夹
持端元件的一端而具有与固定夹持边相对的活动夹持边的活动夹持端元
件,且令活动夹持端元件可以朝向固定夹持端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政杰
申请(专利权)人:林政杰林智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