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368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与搅拌轴,该搅拌轴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的釜体,所述搅拌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所述第二搅拌桨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中,靠近所述导轨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该搅拌棒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相干涉,在所述反应釜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该底座上开设有有底锥槽,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板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其显著效果是:通过底锥与底锥槽配合、第二搅拌桨与导轨配合以及限位板对搅拌轴进行多重限位,保证了搅拌轴的稳定性;设置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与搅拌棒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复合材料加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复合材料加工领域会使用到反应釜,与其他医药领域或其他相关化学领域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反应釜的结构往往与其他领域所使用的反应釜存在一定的差异。反应釜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利用深入其内部的搅拌结构来不停地对反应物进行搅拌混匀。现有的一些反应釜结构主要包括釜体和连接于电机并深入到釜体内部的搅拌结构,该搅拌结构由深入反应釜体内部的搅拌轴以及连接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组成,搅拌轴靠近所述釜体底部的一端为自由端。由于所述搅拌桨需要长期执行搅拌动作,且容易受到搅拌物的碰撞,因此搅拌桨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搅拌轴松动或变形从而影响其稳定性。另外,由于现在多采用单一的搅拌桨,使得搅拌不够均匀,影响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该结构通过将搅拌轴固定,能够有效增加其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多次搅拌,使得搅拌更加均匀,提高反应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表述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在所述反应釜的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该搅拌轴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的釜体,其关键在于:所述搅拌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桨的上方,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所述第二搅拌桨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中,靠近所述导轨的反应釜釜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该搅拌棒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相干涉,在所述反应釜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该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在该安装槽的中心开设有底锥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装设有限位板,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板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在反应釜生产过程中,本结构通过底锥与底锥槽相配合,使得搅拌轴限位在底锥槽内转动,从而使得其运转稳定;同时通过限位板对底锥进行限位,能够搅拌轴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摆动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搅拌轴运转的稳定性;第二搅拌桨通过导轨进行限位,更进一步增强了搅拌轴的稳定性;同时设置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以及搅拌棒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使得反应釜内反应物接触更加充分,加快反应速度。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均呈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敞口端朝上,所述第二搅拌桨的敞口端朝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使得反应釜内反应物充分接触,保证生产出广品的品质。更进一步的,所述底锥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搅拌轴,所述限位板支撑在所述底锥的底面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搅拌轴限位在底锥槽内转动,避免了搅拌轴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摆动等情况,提高了其转动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底锥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由于搅拌轴需要长期旋转进行搅拌,因此位于连接部位的底座与底锥摩擦较大,磨损较快,因此采用刚性材料能够减小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本结构分别通过底锥与底锥槽配合、第二搅拌桨与导轨配合以及限位板对搅拌轴进行多重限位,有效增加了搅拌轴运转的稳定性;设置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使得反应釜内反应物接触更加充分,加快反应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二搅拌桨与导轨的配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1,在所述反应釜I的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2,该搅拌轴2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I的釜体,所述搅拌轴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3与第二搅拌桨4,所述第一搅拌桨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上方,在所述反应釜I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5,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5中,靠近所述导轨5的反应釜I釜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6,该搅拌棒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4相干涉,从而所述第二搅拌桨4能够带动搅拌棒6转动,在所述反应釜I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7,该底座7上开设有安装槽8,在该安装槽8的中心开设有底锥槽,在所述安装槽8内装设有限位板9,在所述安装槽8的上方还盖装有压板10,所述搅拌轴2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10与限位板9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11。参见附图1,所述第一搅拌桨3与第二搅拌桨4均呈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3的敞口端朝上,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敞口端朝下。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底锥11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搅拌轴2,所述限位板9支撑在所述底锥11的底面上。本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底座7与底锥11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在反应釜I生产过程中,本结构通过底锥11与底锥槽相配合,对搅拌轴2进行一次限位,通过限位板9对底锥11相配合对搅拌轴2进行二次限位,能够搅拌轴2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摆动等情况,同时第二搅拌桨4与导轨5配合实现三次限位,有效增加了搅拌轴2运转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第一搅拌桨3、第二搅拌桨4与搅拌棒6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主权项】1.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I),在所述反应釜(I)内设置有搅拌轴(2),该搅拌轴(2)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I)的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3)与第二搅拌桨(4),所述第一搅拌桨(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上方,在所述反应釜(I)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5),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5)中,靠近所述导轨(5)的反应釜(I)釜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6),该搅拌棒(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4)相干涉,在所述反应釜(I)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7),该底座(7)上开设有安装槽(8),在该安装槽(8)的中心开设有底锥槽,在所述安装槽(8)内装设有限位板(9),在所述安装槽(8)的上方还盖装有压板(10),所述搅拌轴(2)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10)与限位板(9)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桨(3)与第二搅拌桨(4)均呈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桨(3)的敞口端朝上,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敞口端朝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锥(11)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搅拌轴(2),所述限位板(9)支撑在所述底锥(11)的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与底锥(11)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与搅拌轴,该搅拌轴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的釜体,所述搅拌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在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所述第二搅拌桨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中,靠近所述导轨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该搅拌棒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相干涉,在所述反应釜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该底座上开设有有底锥槽,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穿过所述限位板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其显著效果是:通过底锥与底锥槽配合、第二搅拌桨与导轨配合以及限位板对搅拌轴进行多重限位,保证了搅拌轴的稳定性;设置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与搅拌棒能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IPC分类】B01F7-00, B01J19-18, B01F15-00【公开号】CN204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搅拌轴支撑结构,包括反应釜(1),在所述反应釜(1)内设置有搅拌轴(2),该搅拌轴(2)的上部伸出所述反应釜(1)的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搅拌桨(3)与第二搅拌桨(4),所述第一搅拌桨(3)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上方,在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固定有一圈导轨(5),所述第二搅拌桨(4)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导轨(5)中,靠近所述导轨(5)的反应釜(1)釜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棒(6),该搅拌棒(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桨(4)相干涉,在所述反应釜(1)底部的中心固定有底座(7),该底座(7)上开设有安装槽(8),在该安装槽(8)的中心开设有底锥槽,在所述安装槽(8)内装设有限位板(9),在所述安装槽(8)的上方还盖装有压板(10),所述搅拌轴(2)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10)与限位板(9)连接有与所述底锥槽相适应的底锥(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太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