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233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固、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打孔的管材,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二者插接组合后外形呈管状,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弧面(11)、平板部(12),平板部(12)的两侧边靠近第一弧面(11)处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14),凸棱(14)内侧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15),凸棱(14)与第一卡钩(15)间形成卡槽(18),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弧面(21),第二弧面(21)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22),第二卡钩(22)与第二弧面(21)的边缘间形成沟槽(23),凸棱(14)与沟槽(23)相适配连接,第二卡钩(22)与卡槽(18)相适配连接,第一卡钩(15)将第二卡钩(22)的内侧面紧密包罩,防止翻转脱扣。可广泛应用于灯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材,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中使用的管材。
技术介绍
传统的照明灯具中有T4、T5、T8、T18、S14、S19等型号的管状发光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LED因具有节能、高光效、长寿命、启动快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到光源中作为照明之用,各种LED灯具也应运而生。对于上述管状发光灯也有将之改变为LED光源的需求。目前,无论是传统的管状灯还是LED管状灯,其应用的灯管型材一般都是采用一根圆管,这种灯管很难解决中间打孔的技术难点,内部也不以放置LED及驱动电路等元器件;另外还有将灯管分为金属和塑胶材料两个部分组合的形式,其模具复杂,成本高,很容易被徒手或施力分开,因此其固定的可靠性和牢固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打孔的管材。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组合后的外形呈管状,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弧面、平板部,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平板部合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平板部的两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弧面处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每个所述凸棱的内侧旁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卡钩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弧面的边缘之间形成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组合时,所述凸棱与所述沟槽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卡槽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卡钩将所述第二卡钩的内侧面紧密包罩,以防止翻转脱扣,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平板部合围形成腔体。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上朝向所述容置腔内的板面设有两条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钩状凸起,两条所述钩状凸起之间形成插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组合后的外形呈圆管状或方管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透光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为透光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为导热散热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为金属壳体或导热塑料壳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弧面、平板部,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平板部合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平板部的两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弧面处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每个所述凸棱的内侧旁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所述凸棱与所述第一卡钩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弧面的边缘之间形成沟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组合时,所述凸棱与所述沟槽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卡槽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卡钩将所述第二卡钩的内侧面紧密包罩,以防止翻转脱扣,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平板部合围形成腔体;本技术通过分体式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将二者插接组合,所述凸棱与所述沟槽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卡槽相适配连接,实现了二者的插接,通过所述第一卡钩将所述第二卡钩的内侧面紧密包罩,能够防止翻转脱扣,故本技术结构稳固、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打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过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不,本实施例的管材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后的外形呈管状,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圆管状,当然也可以为方管状,所述第一壳体I包括第一弧面11、平板部12,所述第一弧面1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一容置腔10,本技术用于LED灯管时,所述容置腔10可用于放置LED发光元件及作为光路发散空间,所述平板部12的两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弧面11处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14,每个所述凸棱14的内侧旁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15,所述凸棱14与所述第一卡钩15之间形成卡槽18,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弧面21,所述第二弧面21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22,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第二弧面21的边缘之间形成沟槽23,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时,所述凸棱14与所述沟槽23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卡槽18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卡钩15将所述第二卡钩22的内侧面紧密包罩,以防止翻转脱扣,所述第二弧面2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腔体20,本技术用于LED灯管时,所述腔体20可用于容纳驱动电路,所述平板部12上朝向所述容置腔10内的板面设有两条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钩状凸起13,两条所述钩状凸起13之间形成插槽16,本技术用于LED灯管时,所述插槽16可作为电路板的固定连接插槽,所述第一壳体I为塑料透光体,所述第二壳体2为导热散热体,便于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为导热塑料透光体,当然所述第二壳体2还可以为金属壳体。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管材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一弧面21上设有至少一个孔25,在用于LED灯管时,所述孔25可用于电源线穿过。本实施例的其余特征同实施例一。本技术通过分体式的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并将二者插接组合,所述凸棱14与所述沟槽23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卡槽18相适配连接,实现了二者的插接,通过所述第一卡钩15将所述第二卡钩22的内侧面紧密包罩,能够防止翻转脱扣,因此本技术结构稳固、安装及拆卸方便、便于打孔,特别适合于LED管形灯等作为灯管使用。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灯具领域。【主权项】1.一种管材,包括第一壳体(I)、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后的外形呈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I)包括第一弧面(11)、平板部(12),所述第一弧面(1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一容置腔(10),所述平板部(12)的两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弧面(11)处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14),每个所述凸棱(14)的内侧旁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15),所述凸棱(14)与所述第一卡钩(15)之间形成卡槽(18),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弧面(21),所述第二弧面(21)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22),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第二弧面(21)的边缘之间形成沟槽(23),所述第一壳体(I)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时,所述凸棱(14)与所述沟槽(23)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卡槽(18)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卡钩(15)将所述第二卡钩(22)的内侧面紧密包罩,以防止翻转脱扣,所述第二弧面(2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腔体(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12)上朝向所述容置腔(10)内的板面设有两条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钩状凸起(13),两条所述钩状凸起(13)之间形成插槽(16) 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一弧面(21)上设有至少一个孔(25)。4.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材,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后的外形呈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弧面(11)、平板部(12),所述第一弧面(1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一容置腔(10),所述平板部(12)的两侧边靠近所述第一弧面(11)处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棱(14),每个所述凸棱(14)的内侧旁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钩(15),所述凸棱(14)与所述第一卡钩(15)之间形成卡槽(18),所述第二壳体(2)包括第二弧面(21),所述第二弧面(21)的两侧边缘处向弧面内侧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钩(22),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第二弧面(21)的边缘之间形成沟槽(23),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插接组合时,所述凸棱(14)与所述沟槽(23)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二卡钩(22)与所述卡槽(18)相适配连接,所述第一卡钩(15)将所述第二卡钩(22)的内侧面紧密包罩,以防止翻转脱扣,所述第二弧面(21)与所述平板部(12)合围形成腔体(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党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电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