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15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属于矿井用防跑车安全设施。它包括机座、电机、减速箱、钢丝绳盘以及一组由导杆座、导杆、螺杆、滑块、传感元件所构成的信号采集部件,电机、减速箱安装于机座上,两者传动连接,钢丝绳盘于减速箱的出轴上,特点是:所述的信号采集部件还包括一对齿轮,其中一只齿轮固定在减速箱的出轴的轴端,而另一齿轮固定在螺杆的一端端部,并与上述齿轮啮合,螺杆二端支承在导杆座上,导杆座固定在机座上,并位于减速箱之一侧,导杆固定在导杆座上,与螺杆相平行,滑块上部与螺杆螺配,下部串套在导杆上,传感元件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地设在导杆座上,各与滑块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螺杆产生变形,而且为安装提供了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更具体地讲是用于煤矿井下、金属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所有井上或井下倾角在30度左右的单轨或双轨运输斜巷中的矿井防跑车装置的改进结构的挡车栏升/降装置,属于矿井用防跑车安全设施。
技术介绍
挡车栏的升/降机构作为矿井防跑车装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挡车栏的提升或下落的执行机构作用,以在矿车出现跑车、溜车等异常情况时,通过挡车栏对矿车车道的阻挡封闭来避免事故发生。挡车栏的升/降机构都需要有一组能给整套矿井防跑车装置的指挥机构——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信号的部件,以便类似于由中国专利号分别为93210291.3和94243531.1中公开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发出指令,指挥挡车栏的升/降机构的电机作顺/逆旋转,实现挡车栏的提升/下落动作。挡车栏提升时,则让行进途中的矿车顺利通过,而一经矿车通过后,由下落的挡车栏将矿车车道封闭。已有技术具体可见附图说明图1,该示意图揭示了产生挡车栏升/降信号并将信号给矿井防跑车装置的前述可编织程序控制器的一种信号采集部件的结构形式,而且这种结构形式目前普为使用着。它的具体结构是在绕复于位于减速箱8之传动轴上的钢丝绳盘9上的钢丝绳6二端各固设定位接头5、10,在行程开关盒2内分别设置行程开关1、14,在行程开关盒2上分别穿设弹簧轴16、15,弹簧轴16、15上各套设弹簧3、12,而且,弹簧轴16、15上还各具有能分别作用于行程开关1、14的凸台7、13和供一对定位接头5、10分别与其撞击的弹簧杆4、11。它的信号产生方式或称采集方式是当定位接头5撞击弹簧杆4,弹簧3压缩,弹簧轴16向左位移,弹簧轴16上的凸台7触及行程开关1的触点,行程开关1将信号给作为指挥机构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使正反转电机暂时停止工作,此时,因钢丝绳6处于放绳状态的极点,说明与钢丝绳6相固的挡车栏被下落;当定位接头10撞击弹簧杆11,弹簧12压缩,弹簧轴15向上位移,弹簧轴15上的凸台13触及行程开关14的触点,行程开关14将信号给可编程序控制器,使正反行程电机暂时停止工作,此时因钢丝绳6处于收绳状态的极点,说明与钢丝绳6相固的挡车栏被上提,以让矿车通过。由上述结构及信号产生方式的说明,这种挡车栏的升/降机构主要存在下面的欠缺,信号的产生是靠撞击即硬接触方式来获得的,易损及零部件;而且经反复使用,弹簧极易产生疲劳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容易出现卡滞、卡住现象,引起位置精度发生误差,可靠性无保障,最终致使信号采集的灵敏度、准确度下降而影响挡车栏升/降的及时与否、到位与否。由申请人申请了专利并于最近付诸使用的由图2所示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具有不会损伤零部件、避免出现位置精度误差、使用寿命长、信号采集可靠性好的优点,克服了前述缺陷。但是,申请人又发现安装在机座17上的由电机18作动力而带动其工作的减速箱19之一侧向外延伸有螺杆20,该螺杆20作为信号采集部件的传动源与信号采集部件的导杆21相平行,以利信号采集部件的滑块22分别设置在导杆21、螺杆20上。由该图可以看出,螺杆20呈悬臂式,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影响滑块17的左、右滑移,乃至卡死,最终导致整个信号采集部件失灵;还有,这种结构形式对螺杆20的同心度要求较高,使安装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避免所述信号采集部件的螺杆出现变形的、降低安装难度的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它包括机座17、电机18、减速箱19、钢丝绳盘28以及一组由导杆座35、导杆21、螺杆20、滑块22、传感元件43、44所构成的信号采集部件,电机18、减速箱19安装于机座17上,两者传动连接,钢丝绳盘27于减速箱19的出轴45上,特点是所述的信号采集部件还包括一对齿轮36、34,齿轮36固定在减速箱19的出轴45的轴端,而齿轮34固定在螺杆20的一端端部,并与齿轮36相啮合,螺杆20二端支承在导杆座35上,导杆座35固定在机座17上,并位于减速箱19之一侧,导杆21固定在导杆座35上,与螺杆20相平行,滑块22上部与螺杆20螺配,下部串套在导杆21上,传感元件43、44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地设在导杆座35上,各与滑块22相对应。本技术的滑块22左、右移动的距离与钢丝绳盘28上的钢丝绳25的放绳/收绳距离相等。本技术的传感元件43、44为无触点式传感元件。本技术所述的无触点式的传感元件为霍尔传感器。本技术所述的无触点式的传感元件为电感式传感器。本技术所述的齿轮34、36为圆柱齿轮。本技术所述的齿轮34、36为伞形齿轮。本技术由于作了上述改进,变原螺杆20自减速箱19一侧直接延伸呈悬臂式为支承于导杆座35上,可避免螺杆20产生变形,而且为安装提供了方便。附图及图面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中挡车栏升/降信号采集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改进结构的挡车栏升/降机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挡车栏升/降机构的应用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3,电机18为正、反转电机,而且系防爆电机,它被固定在机座17上。减速箱19固定在机座17上,其通过联轴节32与电机18实现传动连接;联轴接32上设有一制动盘31,制动盘31外有制动带33,该制动带33的作用是在电机18失电状态下使其平稳而快捷地停止。钢丝绳盘28固定在减速箱19的出轴45上,其上绕复钢丝绳25。具体是将钢丝绳25的终端固定在置于钢丝绳盘28侧部的钢丝绳固定压块27上,然后将钢丝绳25从预制在钢丝绳盘28一侧的孔中穿过,再绕复在钢丝绳盘28上,钢丝绳25的前端与挡车栏46连接(见图5)。此外,在钢丝绳盘28的侧部以及导杆座35的侧壁分别设有信号磁钢29和传感元件30,信号磁钢29与传感元件30前端面平行距离一般为小于等于5mm。传感元件30又被称之谓提升机传感器,其作用是检测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下,电机18、钢丝绳盘28旋转的工作状态。由此可知,传感元件30以及与其配合的信号磁钢29的根本作用是检测系统自身的状况。由于图3仅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它是将由导杆座35、导杆21、螺杆20、滑块22、传感元件43、44构成的信号采集部件设置在了减速箱19的左侧。当然,若是克意地进行改变,将前述的信号采集部件设置在减速箱19的右侧也照样是可行的,因为它只要将齿轮36固定到减速箱19的右侧出轴之轴端,再把导杆座35以及所有以导杆座35为附着体的部件一并移往右侧。可见,这种位置的变换属等效变换,因此仍应认为本技术技术方案范畴之列。螺杆20的两端各通过轴承37支承在导杆座35的两侧壁体上,在其其中透过导杆座35一侧的一个轴端固置齿轮34,齿轮34与齿轮36两者相互啮配。在图中可以看到齿轮36是被固置在了减速箱19的出轴45的轴端,该出轴45的轴端既用于固定钢丝绳盘28,又兼用于固定齿轮36。导杆座35由固定螺钉固置在机座17上,具体位置处于减速箱19的一侧,导杆21与导杆座35的侧板构成垂直固定,并与螺杆20保持充分的平行关系。滑块22的上部通过其螺孔38与螺杆20上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挡车栏的升/降机构,它包括机座(17)、电机(18)、减速箱(19)、钢丝绳盘(28)以及一组由导杆座(35)、导杆(21)、螺杆(20)、滑块(22)、传感元件(43)、(44)所构成的信号采集部件,电机(18)、减速箱(19)安装于机座17上,两者传动连接,钢丝绳盘(27)于减速箱(19)的出轴(4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集部件还包括一对齿轮(36)、(34),齿轮(36)固定在减速箱(19)的出轴(45)的轴端,而齿轮(34)固定在螺杆(20)的一端端部,并与齿轮(36)相啮合,螺杆(20)二端支承在导杆座(35)上,导杆座(35)固定在机座(17)上,并位于减速箱(19)之一侧,导杆(21)固定在导杆座(35)上,与螺杆(20)相平行,滑块(22)上部与螺杆(20)螺配,下部串套在导杆(21)上,传感元件(43)、(44)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地设在导杆座(35)上,各与滑块(22)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月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