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壳体及防爆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92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壳体以及使用该散热壳体的防爆灯具,散热壳体包括均呈筒状的外壳和内壳,外壳套设内壳,外壳与内壳间隔形成第一散热腔,散热壳体还包括连接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第一散热筋。每一第一散热筋从内壳的头端轴向延伸至内壳的尾端,多个第一散热筋将第一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散热腔。散热壳体还包括一呈圆环板状的散热隔板,散热隔板的外圈连接于外壳的内壁、内圈连接于内壳的尾端外壁,并且散热隔板垂直于外壳的中心线。该散热壳体采用内壳、外壳双散热层,并且在内壳、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散热筋,提高了该散热壳体的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该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壳体及防爆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壳体及防爆灯具。
技术介绍
防爆灯具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矿、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大型场馆、消防、部队、防汛和抢险救灾等行业。为了方便防爆灯具的散热,传统的的防爆灯具通常是在壳体的外壁设置若干散热筋,这种散热结构的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理想的散热壳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包括均呈筒状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所述内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间隔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散热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散热腔中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连接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外壳为圆台状壳体,所述内壳为圆柱壳体,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一散热隔板和多个第一散热筋,所述散热隔板为环绕于所述外壳中心线的圆环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隔板靠近于所述外壳的大端,所述散热隔板的外圈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内壳的尾端连接于所述散热隔板的内圈、头端与所述外壳的小端齐平,所述外壳、所述散热隔板以及所述内壳包围成所述第一散热腔;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为从所述散热隔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小端的条状结构,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筋将所述第一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散热腔。其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一散热圈和多个第二散热筋,所述散热圈设置于所述散热隔板朝向所述外壳大端的一面,所述散热圈为与所述外壳同轴的环形条状结构,所述散热圈与所述外壳内壁包围成第二散热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筋径向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散热圈之间,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筋将所述第二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子散热腔。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筋的数量均为24个,所述第一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筋均等间隔分布,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筋对应于所述第一子散热腔,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对应于所述第二子散热腔。其中,所述24个第一散热条筋中有4个第一散热条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4个第一固定孔呈十字交叉分布,所述24个第二散热条筋中有4个第二散热条筋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4个第二固定孔呈十字交叉分布。其中,所述内壳还包括一呈圆盘状的顶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内壁,并且所述顶板靠近且平行于所述内壳的头端端面。其中,所述顶板的边沿朝向所述内壳的顶端延伸形成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内壳的顶端齐平,所述连接环的端面环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用于装配一密封圈。其中,所述散热壳体还开设有两第一接线孔,每一所述第一接线孔从所述外壳的外壁径向贯通至所述内壳的内壁并连通至所述顶板的顶面,所述内壳的顶板还间隔贯通开设有两第二接线孔。其中,所述内壳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内壳内壁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从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内壳的尾端轴向延伸,所述多个固定柱的延伸端位于同一平面,并且所述固定柱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壳的长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的防爆灯具。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壳体,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散热壳体采用内壳、外壳双散热层,并且在内壳、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散热筋,提高了该散热壳体的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该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第一散热筋连接于内壳与外壳之间增强了该散热壳体的连接强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在散热壳体外壁设置散热筋,提高了该散热壳体的美观度。并且散热隔板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的连接强度,散热隔板将隔开的第一散热筋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的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散热壳体沿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散热壳体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切除内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切除内壳的散热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散热壳体中内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防爆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防爆灯具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至图10,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散热壳体100,散热壳体100包括均呈筒状的外壳110和内壳120,外壳110套设内壳120,外壳110与内壳120间隔形成第一散热腔101,散热壳体110还包括位于第一散热腔101中的第一散热筋130,第一散热筋130连接于内壳120与外壳110之间。外壳110为圆台状壳体,内壳120为圆柱壳体,并且外壳110与内壳120同轴,内壳120的头端与外壳110的小端齐平、尾端朝向外壳110的大端延伸,内壳120的长度小于外壳110的长度,显然地,内壳120的尾端沉陷于外壳110内。每一第一散热筋130从内壳120的头端轴向延伸至内壳120的尾端,多个第一散热筋130将第一散热腔101分隔成多个第一子散热腔101a。从内壳120的头端至尾端内壳120与外壳110的间隔空间越来越大,因而从头端至尾端第一散热筋130呈截面逐渐增大的条状结构。散热壳体100还包括一呈圆环板状的散热隔板140,散热隔板140的外圈连接于外壳110的内壁、内圈连接于内壳120的尾端外壁,并且散热隔板140垂直于外壳110的中心线。外壳110、内壳120以及散热隔板140包围成上述的第一散热腔。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100采用内壳120、外壳110的双散热层结构,并且在内壳120、外壳1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散热筋130,提高了该散热壳体100的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该散热壳体100的散热效率,第一散热筋130连接于内壳120与外壳110之间增强了该散热壳体100的连接强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避免了裸露于散热壳体100外壁设置散热筋,提高了该散热壳体100的美观度。并且散热隔板140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100的连接强度,散热隔板140将隔开的第一散热筋130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100的散热效率。进一步而言,散热壳体100还包括一散热圈150和多个第二散热筋160,散热圈150设置于散热隔板140朝向外壳110大端的一面,并且散热圈150和第二散热筋160均与外壳110的大端齐平,散热圈150为与外壳110同轴的环形条状结构,散热圈150与外壳110内壁包围成第二散热腔102,每一第二散热筋160径向连接于外壳110与散热圈150之间,多个第二散热筋160将第二散热腔102分隔成多个第二子散热腔102a。第二散热筋160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100的散热面积。本专利技术散热壳体100并不限制第一散热筋130和第二散热筋160的个数,优选地,第一散热筋130和第二散热筋160的数量均为24个,并且第一散热筋130和第二散热筋160均等间隔分布,每一第二散热筋160对应于第一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包括均呈筒状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间隔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第一散热筋,所述外壳为圆台状壳体,所述内壳为圆柱壳体,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所述内壳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壳的长度,所述内壳的头端与所述外壳的小端齐平;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从所述内壳的头端轴向延伸至所述内壳的尾端,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筋将所述第一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一呈圆环板状的散热隔板,所述散热隔板的外圈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内圈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尾端外壁,并且所述散热隔板垂直于所述外壳的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包括均呈筒状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间隔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第一散热筋,所述外壳为圆台状壳体,所述内壳为圆柱壳体,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所述内壳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壳的长度,所述内壳的头端与所述外壳的小端齐平;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从所述内壳的头端轴向延伸至所述内壳的尾端,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筋将所述第一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散热腔;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一呈圆环板状的散热隔板,所述散热隔板的外圈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内圈连接于所述内壳的尾端外壁,并且所述散热隔板垂直于所述外壳的中心线;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一散热圈和多个第二散热筋,所述散热圈设置于所述散热隔板朝向所述外壳大端的一面,所述散热圈为与所述外壳同轴的环形条状结构,所述散热圈与所述外壳内壁包围成第二散热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筋径向连接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散热圈之间,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筋将所述第二散热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子散热腔;所述第一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筋均等间隔分布,并且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筋对应于所述第二子散热腔,每一所述第二散热筋对应于所述第一子散热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筋的数量均为24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24个第一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涂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