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附式清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552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性更好、小型且易于使用的便携型的粘附式清洁器。在支承轴(21)的末端设置直径比粘附带辊(R)的最大外径大的圆盘状的止动件(4),在止动件(4)和保护壳(3)的底盖(36)之间设置定位机构,在将保护壳(3)安装于清扫工具主体(2)时,防止粘附带辊(R)在保护壳(3)内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附式清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附式清洁器,所述粘附式清洁器通过使以粘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卷绕的粘附带辊在被清扫面上滚动来用粘附面捕捉附着于被清扫面的垃圾,更详细地说,涉及小型便携式的粘附式清洁器。
技术介绍
在除去附着于衣服上的灰尘等的清洁器中,有一种是使用粘附带的便携式的粘附式清洁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清扫工具主体和保护壳的便携式的粘附式清扫工具,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具有能够旋转地保持以粘附带的粘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卷绕的粘附带辊的支承轴,所述保护壳以覆盖粘附带辊的外周面的方式被相对于该清扫工具主体安装。在该粘附式清扫工具中,在支承轴的一端侧,能够折叠地连结着使用时被手把持的柄部。柄部在折叠时也兼做保护壳的锁定机构。由此,将折叠状态的柄以与支承轴同轴的方式展开之后,取下保护壳,便能够使用。使用者用手把持柄,使粘附带辊的表面在衣服上滚动,由此能够用粘附面来捕捉垃圾。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粘附式清洁器中,留有以下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柄相对于支承轴是折叠式的,折叠状态时的外径较大。因此,由于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放入小包等来搬运。此外,由于柄部是折叠式,还兼做锁定机构,所以使用时首先不得不先展开柄,不能单触式地使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9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性更好、小型且易于使用的便携型的粘附式清洁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所示的几个特征。即,一种粘附式清洁器,具备粘附带辊、清扫工具主体和保护壳,所述粘附带辊通过将粘附带以其粘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卷绕成圆筒状而构成,所述粘附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用于捕捉垃圾的粘附面,所述清扫工具主体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保护壳以遮盖所述粘附带辊的所述粘附面的方式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具有支承轴和柄部,所述支承轴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柄部设置于所述支承轴的一端,在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拆装自如地安装有防止所述粘附带辊脱落用的止动件,所述保护壳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端的底部侧具备底盖,在所述开口部中插入被支承于所述支承轴的所述粘附带辊,所述保护壳是内径从所述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增大的锥筒状,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保护壳同轴地定位的定位机构。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件形成为直径至少比上述粘附带辊的最大外径大。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动件为圆盘状或多边形。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由半球状的凸部和半球状的凹部构成,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底盖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底盖的其中另一个上,通过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互相配合来定心,以便所述支承轴的轴线和所述保护壳的轴线同轴。此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护壳的内周面上,沿上述粘附带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肋。由此,通过形成为清扫工具主体的支承轴和柄被同轴地配置的棒状,从支承轴的末端插入保护壳,能够提供一种像口红那样的小型且便携性好的粘附式清洁器。进而,在止动件和底盖之间设置作为定位机构的凹凸部,由此,能够只通过使凹凸部对接来简单地将保护壳和支承轴定心,能够防止搬运时粘附带辊在保护壳内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粘附式清洁器的(a)主视图、(b)俯视图、(c)仰视图及(d)A-A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上述粘附式清洁器的清扫工具主体的(a)主视图、(b)中央纵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上述清扫工具主体的止动件的(a)主视图及(b)中央纵剖视图。图4是上述粘附式清洁器的保护壳的(a)中央纵剖视图及(b)仰视图。图5是上述保护壳的底盖的(a)主视图、(b)中央纵剖视图及(c)俯视图。图6是说明将粘附带辊安装于上述清扫工具主体的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将保护壳安装于清扫工具主体的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说明保护壳的底盖和清扫工具主体的止动件的对位机构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该粘附式清洁器1具备清扫工具主体2和保护壳3,所述清扫工具主体2能够旋转地支承粘附带辊R,所述保护壳3被相对于清扫工具主体2拆装自如地安装。粘附带辊R构成为将粘附带以其粘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多层卷绕成圆筒状,所述粘附带具有将粘附剂层涂至带状基材的一个面上的粘附面。在本例中,粘附带辊R是将宽75mm×长1.5m的片卷绕成内径φ10mm的圆筒体,在本例中卷绕25周(最大外径是17mm)。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粘附带辊R基本上只要是以粘附面朝向表面侧的方式卷绕的清扫用的粘附带辊即可,关于其具体形状和规格等可任意选择。一并参照图2,清扫工具主体2由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在一端侧(图2(a)中的下端侧)设置有支承粘附带辊R的支承轴21。在支承轴21的另一端(图2(a)中的上端)设置有用于用手来把持清扫工具主体2的柄部22。支承轴21呈能够沿粘附带辊R的内周面插通的圆筒状,其末端安装有作为粘附带辊R的防脱件的止动件4。在支承轴21的末端设置有对位部211,所述对位部211引导安装止动件4时的插入方向。在支承轴21的内周面的末端,设置有卡爪212,在安装止动件4时,所述卡爪212被卡合于设置在止动件4侧的卡止槽。如图2(c)所示,卡爪212被设置成从支承轴21的内周面向中心突出,对位部211被配置成在半径方向上与卡爪212对置。参照图3(a)、图3(b),止动件4具备端板41和卡止轴42,所述端板41支承粘附带辊R的一端侧,所述卡止轴42从端板41的中央突出地设置。端板41是直径比粘附带辊R的最大外径还大的圆盘状,其底部(图3(a)中的底面)设置有卡合于凸部361的凹部43,所述凸部361被设置于保护壳3的底部,用于对位。卡止轴42是从端板41的上表面(图3(a)中的上表面)中央垂直地立设的圆筒轴,具有能够沿支承轴21的内周面插通的外径。卡止轴4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引导卡爪212的卡止槽44。卡止槽44形成为具有导入部44a和卡止部44b的L字形,所述导入部44a从卡止轴42的上端沿轴线方向铅直地延伸,所述卡止部44b从导入部44a的一端沿卡止轴42的圆周方向大致水平地形成。卡止部44b形成为,其开口宽度(轴线方向的长度)在入口侧较小,随着趋向内部而增大。由此,在止动件4的卡止轴42插入至支承轴21内部时,将卡爪212以进入至卡止槽44的导入部44a的方式插入,进而在本例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之后将止动件42沿轴线方向稍微拉出,由此卡爪212进入至卡止部44b而被卡止,止动件4被安装于支承轴21的末端。在该实施方式中,止动件4被形成为直径比粘附带辊R的最大外径大的圆盘状,但为了作为粘附带辊R的防脱件发挥功能,直径至少比粘附带辊R的内周面的内径大即可。此外,其形状不限于圆盘状,也可以是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进而,止动件4也可以是所谓的爪形,在止动件4的底部形成有对位用的凹部43即可。此外,凹部43也可以是孔。再次参照图2,柄部22被一体地形成于支承轴21的上端,为了易于用手把持,并且,考虑外观与保护壳3的匹配性,形成为外径从上端向下端平缓地缩小的圆筒状。在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粘附式清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附式清洁器,具备粘附带辊、清扫工具主体和保护壳,所述粘附带辊通过将粘附带以其粘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卷绕成圆筒状而构成,所述粘附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用于捕捉垃圾的粘附面,所述清扫工具主体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保护壳以遮盖所述粘附带辊的所述粘附面的方式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具有支承轴和柄部,所述支承轴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柄部设置于所述支承轴的一端,在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拆装自如地安装有防止所述粘附带辊脱落用的止动件,所述保护壳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端的底部侧具备底盖,在所述开口部中插入被支承于所述支承轴的所述粘附带辊,所述保护壳是内径从所述开口部向底部逐渐增大的锥筒状,在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底盖之间设置有将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保护壳同轴地定位的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10 JP 2012-2248961.一种粘附式清洁器,具备粘附带辊、清扫工具主体和保护壳,所述粘附带辊通过将粘附带以其粘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卷绕成圆筒状而构成,所述粘附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用于捕捉垃圾的粘附面,所述清扫工具主体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保护壳以遮盖所述粘附带辊的所述粘附面的方式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工具主体具有支承轴和柄部,所述支承轴支承所述粘附带辊,使得所述粘附带辊能够旋转,所述柄部设置于所述支承轴的一端,在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拆装自如地安装有防止所述粘附带辊脱落用的止动件,所述保护壳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在另一端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诘好弘
申请(专利权)人: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