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31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20:08
一种保护套,适于一电子装置,保护套包含一底板、一第一支撑板、一顶板、相对的二弯折板及一橡胶固定饰条。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支撑板,连接于底板的第一端。顶板连接于底板的第二端,且顶板可相对底板展开或收合,顶板具有一破孔。相对的二弯折板,连接底板与顶板,二弯折板、底板及顶板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电子装置。橡胶固定饰条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当顶板相对底板收合时,橡胶固定饰条穿设并突出破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喇叭的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近年来,使用者对于计算机携带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使用者对计算机携带性的高要求,业界发展出小型且方便携带的平板型计算机供使用者使用。平板型计算机设置有触控型屏幕,允许使用者利用触控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非利用传统的鼠标及实体键盘来进行输入。多数的平板计算机更支援手指操作,使用手指触控、书写、缩放画面与图案。使用者在使用平板型计算机时,常常会添购保护套并装设于平板型计算机上。保护套可缓冲平板型计算机受到碰撞时的力量,以防止平板型计算机的结构损坏。此外,保护套还能当作平板型计算机的支架,让使用者能将平板型计算机竖立并倚靠于保护套,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然而,由于目前的平板型计算机越来越注重影音效果,而现行的保护套无法加强平板型计算机拨放音乐或影片时的音效表现,甚为可惜。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提升平板型计算机音效表现的保护套,为目前业界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套,藉以提升平板型计算机的音效表现。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护套,适于一电子装置,保护套包含一底板、一第一支撑板、一顶板、相对的二弯折板及一橡胶固定饰条。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支撑板,连接于底板的第一端。顶板连接于底板的第二端,且顶板可相对底板展开或收合,顶板具有一破孔。相对的二弯折板,连接底板与顶板,二弯折板、底板及顶板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电子装置。橡胶固定饰条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当顶板相对底板收合时,橡胶固定饰条穿设并突出破孔。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套,由于电子装置竖立于展开的保护套时还能形成一音箱,进而令电子装置所播放的音乐或音效的品质得以提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保护套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收合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展开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展开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展开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0a保护套10b保护套10c保护套100套体110底板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第一支撑板130顶板131破孔140弯折板141出音孔150橡胶固定饰条160第二支撑板170连接线路500电子装置501屏幕600连接器600’连接器700喇叭模块900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保护套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收合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展开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一种保护套10,适合用于一电子装置50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0为一平板计算机,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0远离屏幕501的一侧具有一内建喇叭(未绘制)。保护套10包含一套体100。套体100包含一底板110、一第一支撑板120、一顶板130、相对的二弯折板140、一橡胶固定饰条150以及一第二支撑板160。底板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端112。第一支撑板120连接于底板110的第一端111。橡胶固定饰条15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60顶板130连接于底板110的第二端112,且顶板130可相对底板110展开或收合。相对的二弯折板140连接底板110与顶板130。二弯折板140、底板110及顶板130形成一容置空间900,且此容置空间900可用以容置电子装置500。在本实施例中,二弯折板140分别具有多个出音孔141。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音孔141的数量也可以是大于等于一。第二支撑板160连接于顶板130远离第二端112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板160可相对顶板130展开或收合。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0、顶板130、弯折板140、第一支撑板120及第二支撑板160为皮革材质,但并不以此为限。接下来将对保护套10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请参照图2及图3。当使用者不需要竖立电子装置500时,可将电子装置500放置于容置空间900内且将保护套10收合。此时,弯折部140向容置空间900内弯折,顶板130相对底板110枢转而收合,第一支撑板120收合并贴附于底板110的一侧,第二支撑板160收合并贴附于底板110的另一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30具有一破孔131,而当保护套10收合时,橡胶固定饰条150会穿设且突出破孔131。如此一来,由于橡胶固定饰条150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当保护套10位于收合状态时,使用者拿保护套10时可抓取橡胶固定饰条150,藉此增加拿取保护套10的手感以及稳定性,令保护套10不易从使用者的手中脱落。当使用者需要竖立电子装置500时,可将保护套10展开。详细来说,顶板130相对底板110枢转而展开。第一支撑板120相对底板110枢转而展开,第二支撑板160相对顶板130枢转而展开,且第一支撑板120及第二支撑板160位于同一平面。此时,使用者可将电子装置500放置于橡胶固定饰条150上,且电子装置500抵靠于第二支撑板160及第一支撑板120。由于电子装置500遮蔽套体100的容置空间900,使得容置空间900成为一封闭空间。当音乐或音效从电子装置500的内建喇叭播放时,此容置空间900可成为一音箱,藉此增进音乐或音效的品质。请参照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及展开时的保护套的结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保护套10b与前述实施例的保护套10a相似,故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保护套10b更包含一连接器600、一连接线路170及二喇叭模块700。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喇叭模块70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或大于等于三。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600为一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喇叭模块700为一薄形喇叭,但并不以此为限。连接器600及橡胶固定饰条15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60,且连接器600凸出橡胶固定饰条150。连接器600可用以电性连接电子装置500。在保护套10b内建电池时,即可通过连接器600对电子装置500进行充电。本实施例的二喇叭模块700分别设置于二弯折板140,且在本实施例中,喇叭模块700位于弯折板140内部且邻近出音孔141处,而连接线路170电性连接二喇叭模块700及连接器60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路170位于套体100的各个板体(例如弯折板140及底板110)内部,如此一来,使用者于使用保护套10时将不易看到连接线路170及喇叭模块700,令保护套10的外观保持简洁整齐。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喇叭模块700也可以位于底板110或顶板130上,且喇叭模块700也可位于底板110或顶板130的内部。当使用者需要竖立电子装置500时,可将保护套10展开。详细来说,顶板130相对底板110枢转而展开。第一支撑板120相对底板110枢转而展开,第二支撑板160相对顶板130枢转而展开,且第一支撑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套,适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包含:一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支撑板,连接于该底板的该第一端;一顶板,连接于该底板的该第二端,且该顶板能够相对该底板展开或收合,该顶板具有一破孔;相对的二弯折板,连接该底板与该顶板,该二弯折板、该底板及该顶板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电子装置;以及一橡胶固定饰条,该橡胶固定饰条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板,当该顶板相对该底板收合时,该橡胶固定饰条穿设并突出该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套,适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包含:一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支撑板,连接于该底板的该第一端;一顶板,连接于该底板的该第二端,且该顶板能够相对该底板展开或收合,该顶板具有一破孔;相对的二弯折板,连接该底板与该顶板,该二弯折板、该底板及该顶板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电子装置;一连接器及至少一喇叭模块,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板,该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该电子装置,该至少一喇叭模块设置于该底板、该顶板或该二弯折板,该至少一喇叭模块电性连接至该连接器;以及一橡胶固定饰条,该橡胶固定饰条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板,当该顶板相对该底板收合时,该橡胶固定饰条穿设并突出该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连接线路,该连接线路电性连接该至少一喇叭模块及该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喇叭模块为薄形喇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一通用序列总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一3.5mm音源连接器。6.一种保护套,适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套包含:一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第一支撑板,连接于该底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惠平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