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德涛专利>正文

一种前臂骨折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067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臂骨折复位器,包括十字槽盘头螺钉、丝母、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六角螺母一、大垫圈、垫圈和丝杆,所述十字槽盘头螺钉将丝母固定于连接板二的中央孔内,所述连接板二上焊接有手臂支架,所述手臂支架上焊接有U型环,所述连接板一上焊接有小支架,所述小支架上焊接有杆,所述丝杆上焊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焊接有手柄,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侧孔处贯穿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设置的六角螺母二进行固定;该前臂骨折复位器结构新颖,造型合理,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占用空间小,价格低廉,不仅能够利用金属杆的本身强度提供支撑性的反向牵引力,使作业人员能够轻松的进行连续作业,单人也可进行作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臂骨折复位器
技术介绍
骨折发生后,机体会通过“疼痛机制”刺激骨折周围的肌肉产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使其局部僵硬,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进而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软组织不被锋利的骨折断端刺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有两点:(1)周围肌肉过度的牵拉使骨折部位发生畸形。(2)强大的肌肉收缩力又给骨折的复位带来了困难。怎样才能使肌肉“放松警惕”松弛下来,进而方便复位呢?答案就是牵引。经验和科学告诉我们,持续的反方向牵引可以使痉挛的肌肉逐渐失去张力,慢慢变得松弛。接下来的复位工作仅仅通过轻轻按压、推挤便可完成了。而这正是骨科工作者在传统复位模式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了:牵引需要2名人员抓持骨折的远近两端,几乎用尽全力,像“拔河”一样费力完成。而且这个过程起码要持续5-10分钟,才能保证牵引的效果。如果操作者不是特别强壮,自身的手臂也会酸痛一段时间,如手腕疼痛,旋转腕关节时会有明显的卡响声,韧带受到牵拉伤等。而这仅仅是“完成一次复位”的工作强度。如果需要连续处理类似病情必然会造成体力不支,无法进行作业,故而需呀一种能使牵引不费力的复位器进行连续的作业,减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臂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槽盘头螺钉、丝母、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六角螺母一、大垫圈、垫圈和丝杆,所述十字槽盘头螺钉将丝母固定于连接板二的中央孔内,所述连接板二上焊接有手臂支架,所述手臂支架上焊接有U型环,所述连接板一上焊接有小支架,所述小支架上焊接有杆,所述六角螺母一将大垫圈和垫圈扣合于连接板一的中央孔处,所述丝杆上焊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焊接有手柄,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侧孔处贯穿有连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涛
申请(专利权)人:马德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