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器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341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其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具有一活塞头,所述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围的导柱,所述导柱内部具有腔体,所述活塞头将所述导柱的腔体分为上液腔、下液腔,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上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下液腔相连通;所述导柱用于与能安装振动器的振动器框架连接,所述第一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振动器提升装置,能够增强车架整体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等地震勘探用可控震源,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勘探中,需要通过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密度的差异,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中人工激发地震波的震源包括:炸药震源、人工锤击震源和可控震源等。其中可控震源由于其环保性、效率高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控震源主要包括用于冲击地表的振动器和用于提升所述振动器的提升装置,以及为所述振动器、提升装置提供安装空间的框架结构。当需要激发地震波时,振动器在提升装置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冲击地表以完成激发。当激发完成后,振动器再在提升装置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如此重复使用。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导柱1、油缸2。所述提升油缸2、导柱I各自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侧车架3上。在所述车架3上分别各自设置有与所述导柱I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与油缸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导柱I上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车架3上,其下端连接在振动器框架4上。所述提升油缸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在车架3上,其下端连接在振动器框架4上。当提升油缸2上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振动器框架4和振动器相对车架3实现上下运动。由于所述导柱I下端固定在所述振动器框架4上,当提升油缸2带动振动器框架4上下运动时,所述导柱I也相对车架3上下运动。在所述运动过程中,所述导柱I能够对所述提升油缸2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进行导向。所述车架3在振动器振动过程中所承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又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车架3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然而为了安装提升油缸2和导柱1,需要在两侧车架3上各开两个安装孔,由于所述两个安装孔的距离较为接近,且相对整个车架3所占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现有的振动器提升装置的结构容易造成车架3结构强度下降,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能够增强车架整体结构的强度。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具有一活塞头,所述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围的导柱,所述导柱内部具有腔体,所述活塞头将所述导柱的腔体分为上液腔、下液腔,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上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下液腔相连通;所述导柱用于与能安装振动器的振动器框架连接,所述第一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下移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柱的腔体内设置有缸体,其能与所述导柱同步移动;所述缸体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头的外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所述上液腔、下液腔,所述上液腔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上部,所述下液腔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下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呈L型,自上而下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上液腔相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路纵向贯穿所述活塞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筒、上固定座,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导柱的外围;所述套筒的下端固定在车架上;所述上固定座穿过所述活塞杆并扣合在所述套筒的上端,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固定座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固定座与所述活塞杆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与车架之间设置车架导套,所述车架导套的上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套筒固定;所述车架导套的外壁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车架固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柱的上端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具有向下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缸体的上端面相接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块呈中空的阶梯状,所述压块中空部分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围,并与所述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卡合部为所述压块外部形成的第一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下端面与所述缸体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轴段上部形成有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柱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相连通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油缸接头,所述油缸接头用于和外部液压装置连接。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采用的油缸和导柱一体式结构,与原有技术采用两个提升油缸、两个导柱分开安装在左右车架上的结构相比,本技术将油缸安装在导柱内部的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车架上的安装孔,即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提升装置在车架的两侧只需各开一个孔即可,因此能够增强车架的整体强度。另外,通过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实现了对所述导柱上半部分、活塞杆的密封保护,可以提高整个振动器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提升装置主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可控震源振动器的提升装置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E-E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能够增强车架整体结构的强度。所述振动器提升装置整体安装在可控震源车架中间部位。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所述振动器提升装置主要包括导柱6和油缸7,所述油缸7安装在所述导柱6的内部。所述油缸7包括:活塞杆71、套设在所述活塞杆71外的缸体72。所述活塞杆71具有相对的上端,所述上端伸出所述缸体72的外部;所述活塞杆71具有相对的下端,所述下端具有活塞头712。所述活塞杆71与所述缸体72之间形成有上液腔73、下液腔74。所述上液腔73位于所述活塞头712的上部,所述下液腔74位于所述活塞头712的下部。所述活塞杆71内设置有与所述上液腔73相连通的第一通路75、与所述下液腔74相连通的第二通路76 ;所述第一通路75呈L型,自上而下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上液腔73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76纵向贯穿所述活塞杆71。所述活塞杆7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活塞杆71固定在车架3上的固定机构8 ;所述导柱6套设在所述油缸7的外围,并能与所述油缸7同步移动;所述导柱6下端用于固定在振动器框架4上;所述第一通路75通入高压油后,所述缸体72相对所述活塞杆71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通路76通入高压油后,所述缸体72相对所述活塞杆71向下移动。所述导柱6的上端固定有压块64。所述压块64用于将所述导柱6与所述缸体72实现同步移动。所述压块64具有向下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缸体72的上端面相接触。例如,所述压块64可呈中空的阶梯状柱体,其一方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器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具有一活塞头,所述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密封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围的导柱,所述导柱内部具有腔体,所述活塞头将所述导柱的腔体分为上液腔、下液腔,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上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下液腔相连通;所述导柱用于与能安装振动器的振动器框架连接,所述第一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通路通入高压油后,所述导柱能带动所述振动器框架相对所述活塞杆向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王永芳李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