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8938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包括再生酸废液池、再生碱废液池、中和反应池、加热套和废液排放池;再生酸废液池与中和反应池之间由酸液管连通,酸液管上具有酸液泵;再生碱废液池与中和反应池之间由碱液管连通,碱液管上具有碱液泵;中和反应池底部具有搅拌桨,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中和反应池与加热套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连通,中和液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和反应池底部和加热套底部,中和液流通管上具有电控阀;加热套与废液排放池通过排液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了废弃能源,安全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离子交换器需进行酸碱再生,用后再生液含有酸,碱。需要进行中和处理后至PH6?9达标范围内方可排放。中和处理需要加入新的酸碱,造成了浪费,并且酸碱中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该热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处理不好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包括再生酸废液池、再生碱废液池、中和反应池、加热套和废液排放池;所述再生酸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酸液管连通,所述酸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酸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酸液管上具有酸液泵;所述再生碱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碱液管连通,所述碱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碱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碱液管上具有碱液泵;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具有搅拌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顶部具有放气管;所述中和反应池与所述加热套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连通,所述中和液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和所述加热套底部,所述中和液流通管上具有电控阀,所述高位液位检测器和所述低位液位检测器均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电控阀;所述加热套与所述废液排放池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排液管一端位于所述加热套顶部,另一端伸入所述废液排放池内。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废弃资源,避免酸碱中和的热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再生酸废液池;2_再生碱废液池;3-中和反应池;4_加热套;5_废液排放池;6_放气管;7_搅拌桨;8_高位液位检测器;9_低位液位检测器;10-酸液管;11_碱液管;12_酸液泵;13-碱液泵;14_中和液流通管;15_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包括再生酸废液池1、再生碱废液池2、中和反应池3、加热套4和废液排放池5 ;再生酸废液池I与中和反应池3之间由酸液管10连通,酸液管10 —端通入再生酸废液池I底部,另一端与中和反应池3的顶部贯通,酸液管10上具有酸液泵12 ;再生碱废液池2与中和反应池3之间由碱液管11连通,碱液管11 一端通入再生碱废液池2底部,另一端与中和反应池3的顶部贯通,碱液管11上具有碱液泵13 ;中和反应池3底部具有搅拌桨7,中和反应池3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8,中和反应池3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9,中和反应池3顶部具有放气管6 ;中和反应池3与加热套4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14连通,中和液流通管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和反应池3底部和加热套4底部,中和液流通管14上具有电控阀(图中未示),高位液位检测器8和低位液位检测器9均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控阀;加热套4与废液排放池5通过排液管15连接,排液管15 —端位于加热套4顶部,另一端伸入废液排放池5内。该装置将再生废液中的酸液和碱液在中和反应池内混合,节省了分别中和废液时的酸、碱,此外由于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使中和液温度较高,利用中和液流通管14将高温液体引入加热套4,加热套4内可放置低温物质与中和液进行换热,使中和液的热量转移至低温物质得以利用,之后冷却的中和液进入废液排放池5排放,这样的排放比较于直接将热的中和液排放出去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能源而且安全性好;此外高位液位检测器8和低位液位检测器9共同监控中和反应池3内的液位情况,当液位达到高位液位检测器8的高度时,高位液位检测器8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控阀开启,将中和反应池3内的液体排放至加热套4内,当液位低于低位液位检测器9时,低位液位检测器9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控阀闭合,搅拌桨7使酸碱液混合更加均匀。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酸废液池、再生碱废液池、中和反应池、加热套和废液排放池; 所述再生酸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酸液管连通,所述酸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酸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酸液管上具有酸液泵; 所述再生碱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碱液管连通,所述碱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碱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碱液管上具有碱液泵; 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具有搅拌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顶部具有放气管; 所述中和反应池与所述加热套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连通,所述中和液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和所述加热套底部,所述中和液流通管上具有电控阀,所述高位液位检测器和所述低位液位检测器均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电控阀; 所述加热套与所述废液排放池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排液管一端位于所述加热套顶部,另一端伸入所述废液排放池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包括再生酸废液池、再生碱废液池、中和反应池、加热套和废液排放池;再生酸废液池与中和反应池之间由酸液管连通,酸液管上具有酸液泵;再生碱废液池与中和反应池之间由碱液管连通,碱液管上具有碱液泵;中和反应池底部具有搅拌桨,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中和反应池与加热套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连通,中和液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中和反应池底部和加热套底部,中和液流通管上具有电控阀;加热套与废液排放池通过排液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了废弃能源,安全环保。【IPC分类】C02F1-66, F24J1-00【公开号】CN204342499【申请号】CN201420761869【专利技术人】张兆军 【申请人】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液能源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酸废液池、再生碱废液池、中和反应池、加热套和废液排放池;所述再生酸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酸液管连通,所述酸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酸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酸液管上具有酸液泵;所述再生碱废液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之间由碱液管连通,所述碱液管一端通入所述再生碱废液池底部,另一端与所述中和反应池的顶部贯通,所述碱液管上具有碱液泵;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具有搅拌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上部具有高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侧壁下部具有低位液位检测器,所述中和反应池顶部具有放气管;所述中和反应池与所述加热套之间由中和液流通管连通,所述中和液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中和反应池底部和所述加热套底部,所述中和液流通管上具有电控阀,所述高位液位检测器和所述低位液位检测器均通过电信号控制所述电控阀;所述加热套与所述废液排放池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排液管一端位于所述加热套顶部,另一端伸入所述废液排放池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