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39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信号产生电路与驱动电路串联,所述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串联,其中,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控制输入端串联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依次串联连接有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通过设置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依次通过驱动电路和处理电路的处理后,使得输出的信号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发生变动,使得电路中EMC产生的电磁干扰点均匀发生变动,进而减少了电磁干扰对电路的影响,保证了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频电路
技术介绍
电磁兼容性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LED灯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生活用LED灯和植物用LED灯,其中,由于植物对光照的敏感度,因此,对于植物照明用LED灯的光照度、光照频率要进行严格的调制,而现有技术中,在灯的控制电路均为稳频控制电路,即频率固定不变,这样长期使用,会使得电路中的EMC干扰点停留在电路中的某一点,电磁干扰的效果会随着时间而增强,进而会极大的影响电路的控制性能。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电路,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频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信号产生电路与驱动电路串联,所述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串联,其中,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控制输入端串联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依次串联连接有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第一电阻串联的放大器,所述放大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三电容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和第四电阻;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第四电容串联的压控振荡器,所述压控振荡器的输入引脚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引脚一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四电容和第八电阻,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压控振荡器的控制引脚二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有与第三电阻相并联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之间并联有第八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通过设置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依次通过驱动电路和处理电路的处理后,使得输出的信号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发生变动,使得电路中EMC产生的电磁干扰点均匀发生变动,进而减少了电磁干扰对电路的影响,保证了电路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频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信号产生电路;2、驱动电路;3、控制电路;4、正弦波信号发生器;5、第三电阻;6、第二电阻;7、第二电容;8、第八电容;9、第一电容;10、第一电阻;11、放大器;12、第三电容;13、第五电阻;14、二极管;15、第四电阻;16、压控振荡器;17、第六电阻;18、第七电阻;19、第四电容;20、第八电阻;21、输入引脚;22、控制引脚一 ;23、控制引脚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频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1、驱动电路2和控制电路3,所述信号产生电路I与驱动电路2串联,所述驱动电路2与控制电路3串联,其中,所述信号产生电路I包括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的控制输入端串联有第三电阻5,所述第三电阻5依次串联连接有第二电阻6、第一电容9和第一电阻10 ;所述驱动电路2包括与第一电阻10串联的放大器11,所述放大器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所述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的另一端与放大器1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11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14和第四电阻15 ;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与第四电容19串联的压控振荡器16,所述压控振荡器16的输入引脚21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六电阻17和第七电阻18,所述第六电阻17和第七电阻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压控振荡器16的控制引脚一 22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四电容19和第八电阻20,所述第四电容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20的另一端与压控振荡器16的控制引脚二 23相连接。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有与第三电阻5相并联的第二电容7,所述第二电容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9和第二电阻6之间并联有第八电容8,所述第八电容8的另一端接地。具体应用时,将所述信号产生电路I连接信号输入源和电源,根据输入信号进而产生相对应的正弦波信号,此时,产生的正弦波信号为稳定频率的信号,通过第八电容8时进行滤波处理,将信号中的毛刺以及杂波踢出,经过滤波处理后的正弦波信号传递到驱动电路2时,通过放大器11的放大处理后,然后经过稳压二极管14的进行稳压处理,最后传递到控制电路3中的压控振荡器16进行处理,所述压控振荡器16接收到处理后的正弦波后,会使得电路产生一个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变化的信号,驱动LED灯正常工作,其中第六电阻17和第七电阻18均为下拉电阻,可以有效的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并且通过设置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产生正弦波信号,依次通过驱动电路2和处理电路3的处理后,使得输出的信号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发生变动,使得电路中EMC产生的电磁干扰点均匀发生变动,进而减少了电磁干扰对电路的影响,保证了电路的正常工作,提高了 LED灯的使用效果,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信号产生电路(I )、驱动电路(2)和控制电路(3),其中,所述信号产生电路(I)包括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 )的控制输入端串联有第三电阻(5 ),所述第三电阻(5 )依次串联连接有第二电阻(6 )、第一电容(9)和第一电阻(10);所述驱动电路(2)包括与第一电阻(10)串联的放大器(11),所述放大器(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所述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的另一端与放大器(1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11)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14)和第四电阻(15);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与第四电容(19)串联的压控振荡器(16),所述压控振荡器(16)的输入引脚(21)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六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信号产生电路(1)、驱动电路(2)和控制电路(3),其中,所述信号产生电路(1)包括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4)的控制输入端串联有第三电阻(5),所述第三电阻(5)依次串联连接有第二电阻(6)、第一电容(9)和第一电阻(10);所述驱动电路(2)包括与第一电阻(10)串联的放大器(11),所述放大器(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所述第三电容(12)和第五电阻(13)的另一端与放大器(1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11)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有二极管(14)和第四电阻(15);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与第四电容(19)串联的压控振荡器(16),所述压控振荡器(16)的输入引脚(21)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六电阻(17)和第七电阻(18),所述第六电阻(17)和第七电阻(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压控振荡器(16)的控制引脚一(22)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四电容(19)和第八电阻(20),所述第四电容(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20)的另一端与压控振荡器(16)的控制引脚二(2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鄂凌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