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是一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新风机全热交换装置和显热交换装置安装成本高、热回收率低、能效系数不够高,副作用大,有污染,且加工复杂,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安全性能差等弊病。研制出了一种集新风、能量回收、空气净化于一体安装成本极低的节能型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包括控制器、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风道、陶瓷蓄热体;所述风机及陶瓷蓄热体位于风道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及陶瓷蓄热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节能高效,没有副作用,污染低,且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质量稳定,无管道安装,安全性能好,适宜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新风引进和蓄热放热式热回收技术 和无臭氧静电场式空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PM2. 5的暴光和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国家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十分重视, 先后出台了系列的国家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内必须引进新风,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进行治 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综述:"供暖、通风与空 调工程是基本建设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 境、保证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运行过 程中持续消耗能源,如何通过合理选择系统与优化设计使其能耗降低,对实现我国建筑节 能目标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用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行业标准JGJ/T 229-2010《民 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认为,"绿色"不只是环保,还包含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了解决 室内空气的污染和引进新风造成的能量损失,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和 空气净化器,这些设备的效果和性能参差不齐,能量回收率大多数在50%?60%,对能效 指标还没有要求,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大多数在8w/w?12w/w之间。从原理上能量回收主要 采用全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空气净化器主要是中高效过滤器。近期出现了蓄热式新风机 和无臭氧静电式空气净化器,这两种产品在热回收技术和净化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 民用建筑的通风和建筑节能已成为中国建筑业的国策,在民用建筑通风的同时 产生了能量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行业标准JGJ/T 229-2010《民用建筑绿色设 计规范》描述,"空调系统的新风能耗已占空调空调系统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国家标准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有人员长期停留且不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 统的空气调节区(房间),宜在各空气调节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 置"。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在严寒地区、夏季室 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空气设计焓值而室外空气温度又高于室内空气设计温度的温和地区, 宜选用显热回收装置。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宜选用全热回收装置"。当前空 气能量回收装置基本采用显热交换装置和全热交换装置。GB50189-2005国标规定:"排风 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目前国内采用的显热交换 装置和潜热交换装置的热回收效率按GB/T21087-2007国家标准规定只有50%?60%。我 们进行了市场抽查,国内真正达到60%热回收效率的并不多。 目前使用的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基本上都是有管道安装,将回收装置安装在室内的 洗手间或室外的涼台屋顶开花板内,用管道从室外引到能量回收装置内,通过全热交换器 或显热交换器进行能量交换后,又要用管道分配到各个房间和房间的各个空间;而各室内 的污浊空气要通过管道由风机送到能量回收装置的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的污风通道 将能量传递给新风通道侧的新风后,还要用管道排到室外。都要在墙上打两个孔才能实现 引进新风和排出污风。由于室外空气的严重污染,引进的新风实际上也是没有经过净化的 污浊空气。简化安装方式和新风净化已成为新风机的方向。 PM2. 5主要源是室外,由于其微粒小,无孔不入,从2013年7?8月份北京监测情 况看,PM2. 5室内的污染程度有超过室外的趋势。由于室内是人类主要的活动和居住的场 所,PM2.5对室内的污染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对PM2.5的清除有多种方法,最可靠也 是采用最多的是过滤法,采用较多的还有水洗法、静电除尘法等,这些除尘方法都有不足之 处。过滤法最简单,成本也不高,想清除PM2. 5的颗粒物必须采用中效以上的过滤网,阻力 大,易堵塞,必须定期清洗或更换;水洗法也容易实现,但要产生超湿量的水汽,增加室内的 潮湿度,对潮湿的地域造成另一种污染。静电除尘法不仅有除尘效果,更有杀毒灭菌的功 能,但此法要产生臭氧,对人类有一定的杀伤力。采用新风机改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式已是 人们最起码的要求,引进新风却实能降解室内污染情况,解决室内供氧问题。由于室外空气 的严重污染,特别是PM2. 5颗粒物的污染,会随着新风引入室内,加重室内颗粒物对人的伤 害。降解室内颗粒物的污染已是中国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目前以全裸型静电空气净化器最普遍,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采用全裸金属作为高压 静电场的发生器,其除尘效果十分显著,是医疗系统除尘、杀菌、消毒的理想产品之一;但全 裸型静电空气净化器产生严重的臭氧,不能用于封闭房间和人活动场所的空气净化。欧美 国家已明文规定不允许有人活动场所的空气净化。从中国严重的PM2. 5污染问题出来后, 国内不少静电专家在全裸的金属发生器上进行了研究,用圆环柱作为负极,以针状金属柱 作为正极,研究出了在空气净化时产生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臭氧静电除尘器,40分钟达到 0. 01mg/m3,国家标准为0. 16mg/m3,16小时后才达到国家标准值。如果考虑到房间臭氧的本 底含量,每小时0. 01mg/m3的增长量对封闭环境仍是一个污染源。这种除尘器还有个缺点 是失电后,净化器会失去吸力,被吸在负极上的微尘会落在净化器内,开机后会被风吹到房 间内,失去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全热交换装置和显热交换装置热回收率低、能效系 数不够高,静电式空气净化方法会产生不同副作用和新污染问题,且加工复杂,生产成本 高,质量不稳定,安装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弊病,特别是对微尘的吸附问题和除尘效果问 题进行研究。研制出了一种集新风、能量回收、空气净化于一体的节能型无管道蓄热式净化 新风机。 -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一端位于室内,一端与室外相连;其特征在于,包 括控制器、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风道、陶瓷蓄热体;所述风机及陶瓷蓄热体位于风道内;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及陶瓷蓄热体连接。 所述风机为1个及以上;风机的位置位于下述一种或多种的位置:风机位于风道 内靠近室内的一端;风机位于静电吸附净化器与陶瓷蓄热体之间;风机位于陶瓷蓄热体远 离静电吸附净化器器的一侧;静电吸附净化器位于风道内,风机位于静电吸附净化器靠近 室内的一侧。 所述风机分为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由同一个或同一组 双向运动的风机构成,当风机正向运动向内进风时为进风风机,当风机反向运动向外出风 时,为排风风机;或,风机为两个及以上,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为正反向相对的单向风机。 toon] 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系统,电控开关触摸板,微动开关;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进风排 风运转控制模块,净化控制模块,蓄热放热控制模块,运行状态控制模块和显示功能模块, 进风排风运转控制模块与风机连接,净化控制模块与静电吸附净化器连接,蓄热放热控制 模块与陶瓷蓄热体连接,运行状态控制模块与进风排风运转控制模块、净化控制模块、蓄热 放热控制模块连接,显示功能模块与运行状态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控开关触摸板与运行 状态控制模块连接,显示功能模块的显示部分位于电控开关触摸板表面;运行状态控制模 块与微动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管道蓄热式净化新风机,一端位于室内,一端与室外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风道、陶瓷蓄热体;所述风机及陶瓷蓄热体位于风道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静电吸附净化器及陶瓷蓄热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安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