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161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包括,拨针轮、跨轮、跨齿轴、分轮、时轮、分介轮、传动轮、偏分轮、偏时轮、偏跨齿轴和偏跨轮;拨针轮与跨齿轴啮合,跨齿轴与时轮啮合,跨轮与分轮啮合,分轮与分介轮啮合,传动轮与偏分轮啮合,偏分轮与偏跨轮啮合,偏跨齿轴与偏时轮啮合。有益效果是,由于传动组件中换向爪与分介轮内的凸块成相同或相反的运动趋势,进而控制传动轮以及传动轮控制的12点位分时针调整;该结构加工简单,数量少,便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表时区的调节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双时区的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区域的不断扩大,不同时区的时间指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需要在一只表上同时指示出两个时区的时间,现有的可显示双时区的手表往往需要一个专用机构来调节双时区的时间,如专利申请号为02253314.1公开了一种24时的可调拨针机构,通过24时显示第二时区;但该机构只能实现24时的时钟显示,不能真正的现实第二时区的时间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效率高,能够同时显示并分别调整时区时间的调节机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包括,拨针轮、跨轮、跨齿轴、分轮、时轮、分介轮、传动轮、偏分轮、偏时轮、偏跨齿轴和偏跨轮;所述拨针轮与跨齿轴啮合,所述跨齿轴与时轮啮合,跨轮与分轮啮合,所述分轮与分介轮啮合,传动轮与偏分轮啮合,偏分轮与偏跨轮啮合,偏跨齿轴与偏时轮啮合。所述分介轮和传动轮压合在同一轴上,其中传动轮与轴松配合,分介轮与轴紧配合;所述传动轮的中心区域形成有多个通孔,两个换向爪钻对称嵌入其中的两个对称的通孔内,两个换向爪上分别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换向爪钻内;所述分介轮的中心形成有收纳换向爪的槽空间,在分介轮中心区域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块,换向爪的工作端与凸块成相同的运动趋势时,换向爪带动传动轮转动;换向爪的工作端与凸块成相反的运动趋势时,传动轮静止不动。所述跨轮和跨齿轴压合为一体;所述分轮和时轮压合为一体,分轮和时轮摩擦配合;所述偏分轮和偏时轮压合为一体,偏分轮和偏时轮摩擦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传动组件中换向爪与分介轮内的凸块成相同或相反的运动趋势,进而控制传动轮以及传动轮控制的12点位分时针调整;该结构加工简单,数量少,便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手表指不机构的外观不意图;图2是技术齿轮传动平面示意图;图3是技术齿轮传动轴向示意图;图4是技术传动轮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技术传动轮组件的轴向示意图;图6是技术传动轮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1:分轮2:时轮3:跨轮4:跨齿轴5:传动轮51:换向爪钻52:换向爪 6:分介轮7:偏分轮8:偏时轮9:拨针轮。10:偏跨齿轴11:偏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包括,拨针轮9,压合为一体的跨轮3和跨齿轴4,压合为一体的分轮I和时轮2,分介轮6,传动轮5,分介轮6与轴是紧配合的,而传动轮5与轴松配合;压合为一体的偏分轮7和偏时轮8,偏跨齿轴10和偏跨轮11 ;所述拨针轮9与跨齿轴4啮合,所述跨齿轴4与时轮2啮合,跨轮3与分轮I啮合,所述分轮I与分介轮6啮合,传动轮5与偏分轮7啮合,偏分轮7与偏跨轮11啮合,偏跨齿轴10与偏时轮8啮合。所述传动轮5的中心区域形成有多个通孔,两个换向爪钻51对称嵌入其中的两个对称的通孔内,两个换向爪52上分别形成有凸起52b,所述凸起52b嵌入换向爪钻51内,换向爪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均以凸起52b为回转中心;所述分介轮6的中心形成有收纳换向爪52的槽空间,在分介轮6中心区域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块,换向爪52的工作端52a与凸块成相同的运动趋势,换向爪52带动传动轮5转动,换向爪工作端52a与凸块成相反的运动趋势,换向爪52会在分介轮6的异型槽里打滑,传动轮5静止不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顺时针转动柄头调整两个时区的时区差,逆时针转动柄头调整时间。当顺时针转动柄头,整个轮系通过传动,中心时分轮逆时针转动,带动分介轮顺时针转动,此时传动轮及两个换向爪与分介轮出现打滑摩擦,致使传动轮静止动,与传动轮嗤合的12点偏分轮也处于静止状态,因此,12点位偏时针分针不动,此时可调节中心时针分针与12点位偏时分针至需要的时区差位置;而后,逆时针转动柄头时,整个轮系通过传动,中心时分针和12点位偏时分针一起顺时针转动,将12点偏时分针和中心时分针拨针到所需位置。下面对手表指示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顺时针转动柄轴,通过拨针轮9-跨轮片3-跨齿轴4,带动时轮2、分轮I逆时针旋转,使得与分轮I啮合传动轮组件的分介轮6顺时针转动,此时换向爪工作端52a与分介轮6中凸块成相反的运动趋势,分介轮6不能推动换向爪52运动,此时换向爪52在逆时针运动分介轮6中打滑,因此,由换向爪52b带动传动轮5静止不动,12点位的偏分轮7偏时轮8也静止不动,这时只有中心的时分针逆时针转动,这样可以达到调节中心时针分针与12点偏时分针的时区差,将中心的时分针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逆时针转动柄头,通过拨针轮9-跨轮片3-跨齿轴4,带动时轮2、分轮I顺时针旋转,即,中心的时针分针顺时针转动;分轮I带动分介轮6旋转逆时针转动,传动轮组件中换向爪工作端52a与分介轮6中凸块成相同的运动趋势,分介轮6推动换向爪52运动,因此换向爪凸起52b会带动传动轮5运动,而传动轮5带动偏分轮7,偏分轮7带动偏跨轮11,偏跨轮11和偏跨齿轴10压合在一起,偏跨齿轴10带动偏时轮8转动,即,实现12点位时针分针与中心时分针同时顺时针转动,并将12点位的时针分针和中心时分针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通过顺逆两次转动柄轴达到调整双时区和对时的目的。值得提出的是,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构想,也可以用基本相同的结构传动;也可以改变双时区在表盘中的位置;只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拨针轮(9)、跨轮(3)、跨齿轴(4)、分轮(I)、时轮(2)、分介轮(6)、传动轮(5)、偏分轮(7)、偏时轮(8)、偏跨齿轴(10)和偏跨轮(11);所述拨针轮(9)与跨齿轴(4)啮合,所述跨齿轴(4)与时轮(2)啮合,跨轮(3 )与分轮(I)啮合,所述分轮(I)与分介轮(6)啮合,传动轮(5)与偏分轮(7)啮合,偏分轮(7)与偏跨轮(11)啮合,偏跨齿轴(10)与偏时轮(8)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介轮(6)和传动轮(5)压合在同一轴上,其中传动轮(5)与轴松配合,分介轮(6)与轴紧配合;所述传动轮(5)的中心区域形成有多个通孔,两个换向爪钻(51)对称嵌入其中的两个对称的通孔内,两个换向爪(52)上分别形成有凸起(52b),所述凸起(52b)嵌入换向爪钻(51)内;所述分介轮(6)的中心形成有收纳换向爪(52)的槽空间,在分介轮(6)中心区域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块,换向爪(52)的工作端(52a)与凸块成相同的运动趋势时,换向爪(52)带动传动轮(5)转动;换向爪(52)的工作端(52a)与凸块成相反的运动趋势时,传动轮(5)静止不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轮(3)和跨齿轴(4 )压合为一体;所述分轮(I)和时轮(2 )压合为一体,分轮(I)和时轮(2 )摩擦配合;所述偏分轮(7)和偏时轮(8)压合为一体,偏分轮(7)和偏时轮(8)摩擦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表的双时区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拨针轮(9)、跨轮(3)、跨齿轴(4)、分轮(1)、时轮(2)、分介轮(6)、传动轮(5)、偏分轮(7)、偏时轮(8)、偏跨齿轴(10)和偏跨轮(11);所述拨针轮(9)与跨齿轴(4)啮合,所述跨齿轴(4)与时轮(2)啮合,跨轮(3)与分轮(1)啮合,所述分轮(1)与分介轮(6)啮合,传动轮(5)与偏分轮(7)啮合,偏分轮(7)与偏跨轮(11)啮合,偏跨齿轴(10)与偏时轮(8)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霞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