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440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4:19
为了提供高光利用效率、低消耗电力的能够高速响应并且低成本的显示面板,具备:软材料层(101),该软材料层(101)设置在透明基板(104)与TFT基板(105)之间,根据对自身的电压施加而伸缩;像素电极(102),该像素电极(102)具有与软材料层(101)一体地伸缩的柔软性;和上部电极(1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另外,涉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要求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消耗电力降低的技术。广为人知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该显示面板具备使来自光源的光偏振的偏光板、和取向根据施加电压而变化的液晶,具有显示面板具备偏光板的构造。来自光源的光,由于透过上述的偏光板而衰减,光利用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使光利用效率提高、使消耗电力降低,正在开发不需要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公开了使用如图14所示的、形状根据施加电压而变化的液晶弹性体,来控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2011-016265-A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显示面板,虽然能够实现光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消耗电力的降低,但是响应速度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显示面板中,需要高精度的液晶取向控制,因此,有制造工序复杂化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避免制造工序的复杂化的同时、光利用效率和响应速度提高的显示面板。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多个栅极总线;多个源极总线;和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设置在由上述多个栅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栅极总线和上述多个源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源极总线划定的像素区域,上述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元件具备:晶体管,该晶体管具备栅极和源极,上述栅极与上述任意的栅极总线连接,上述源极与上述任意的源极总线连接;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上述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软材料,该软材料与上述第一电极接触地配置,根据自身被施加的电压而伸缩;和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上述软材料的与上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上述软材料一体地设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高光利用效率、低消耗电力的能够高速响应的显示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的显示元件(像素)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多个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多个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多个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板的有源矩阵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或反射板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具备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的显示元件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的显示元件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具备的显示元件的结构的图。图11是将一般的人造肌肉EAP按材料分类,表示各自的驱动原理、特征和课题(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图。图12是表示一般的介电聚合物(dielectricpolymer)EAP的驱动力/密度与变形(应变)量的关系的图。图13是表示IGZOTFT的结构的图。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具备液晶弹性体的显示元件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电子设备)以下,参照图4和图5,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面板41的电子设备5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电子设备只要是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PDA(便携式信息终端)、电子书、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能够利用。图4是表示具备多个显示元件(像素)10的显示面板41的有源矩阵结构的示意图。显示面板41具备多个像素、多个栅极信号线(栅极总线)G和多个源极信号线(数据总线、源极总线)S。多个像素由多个栅极信号线G和多个源极信号线S划定。多个像素配设成包括多个像素列和多个像素行的所谓的格子状。多个栅极信号线G在像素列方向(沿着像素列的方向)并列设置。多个栅极信号线G各自与多个像素行中的对应的像素行的各个显示元件10具备的TFT106的栅极电连接。多个源极信号线S在像素行方向(沿着像素行的方向)并列设置,均与多个栅极信号线G中的各个栅极信号线G正交。多个源极信号线S各自与多个像素列中的对应的像素列的各个显示元件10具备的TFT106的源极电连接。接着,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具备显示装置40和系统侧控制部(控制装置)30。另外,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40具备显示面板41、定时控制器(控制单元)42、电源电路43、上部电极驱动电路44、扫描线驱动电路45和信号线驱动电路4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40采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41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上述的其他构成要素是用于控制该显示面板的构成要素。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41中,与设置有呈N列×M行配设的多个像素对应地,设置有N条源极信号线S和M条栅极信号线G。(扫描线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45依次选择多个栅极信号线G进行扫描。具体而言,扫描线驱动电路45依次选择多个栅极信号线G,对选择的栅极信号线G供给用于将该栅极信号线G上的各像素具备的开关元件(TFT)切换为导通的导通电压。(信号线驱动电路)信号线驱动电路46,在栅极信号线G被选择的期间,对该栅极信号线G上的各像素,从对应的源极信号线S供给与图像数据相应的源极信号。具体地进行说明,信号线驱动电路46根据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计算出应该对被选择的栅极信号线G上的各像素输出的电压的值,从源极输出放大器向各源极信号线S输出该值的电压。其结果,对被选择的栅极信号线G上的各像素供给源极信号,源极信号被写入。(上部电极驱动电路)上部电极驱动电路44,对在多个像素中的各个像素中设置的上部电极供给用于驱动该上部电极的规定的电压。(定时控制器)从系统侧控制部30对定时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42输入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在此,图像信号包括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图像数据信号等。此外,图像可以是运动图像,也可以是静止图像。如在图5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那样,定时控制器42对各驱动电路输出用于各驱动电路同步地进行动作的各种控制信号。例如,定时控制器42对扫描线驱动电路45供给栅极起动脉冲信号、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输出控制信号GOE。扫描线驱动电路45在接收栅极起动脉冲信号时,开始多个栅极信号线G的扫描。扫描线驱动电路45根据栅极时钟信号GCK和栅极输出控制信号GOE,对各栅极信号线G依次供给导通电压。另外,定时控制器42对信号线驱动电路46输出源极起动脉冲信号、源极锁存选通信号和源极时钟信号。信号线驱动电路46,基于源极起动脉冲信号,将被输入的各像素的图像数据按照源极时钟信号存储在寄存器中,根据接下来的源极锁存选通信号,对各源极信号线S供给与图像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具备:多个栅极总线;多个源极总线;和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设置在由所述多个栅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栅极总线和所述多个源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源极总线划定的像素区域,所述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晶体管,该晶体管具备栅极和源极,所述栅极与所述任意的栅极总线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任意的源极总线连接;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软材料,该软材料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地配置,根据自身被施加的电压而伸缩;和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软材料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所述软材料一体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4 JP 2012-2036161.一种显示面板,其具备:多个栅极总线;多个源极总线;和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设置在由所述多个栅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栅极总线和所述多个源极总线中的任意的源极总线划定的像素区域,所述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具备:晶体管,该晶体管具备栅极和源极,所述栅极与所述任意的栅极总线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任意的源极总线连接;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所述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软材料,该软材料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地配置,根据自身被施加的电压而伸缩;和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在所述软材料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所述软材料一体地设置,根据所述软材料的伸缩而一体地伸缩,所述软材料相对于多个显示元件一体地设置,所述第二电极按每个显示元件分别设置,所述软材料和所述第二电极是透明的,在所述软材料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与所述软材料一体地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二电极以外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具备红色的彩色滤光片的所述显示元件;具备绿色的彩色滤光片的所述显示元件;和具备蓝色的彩色滤光片的所述显示元件。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以下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田靖博井上威一郎山口典昭宫崎亚希子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