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5367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主要由带通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调整电路相连接的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带通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线性驱动电路,其可以使LED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更稳定,从而保证LED灯能够正常的工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系统,具体是指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在LED驱动电路中通常会有滤波功能,其把从市电输送过来的不稳定交流电压进行过滤后再输出给LED。然而,现有的LED驱动电路的驱动性能并不稳定,影响LED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在LED驱动电路的驱动性能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主要由带通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调整电路相连接的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在带通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ll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相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4的N极还与调整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带通滤波电路由控制芯片U1,一端与控制芯片Ul的V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容C2和电容Cl后接地的电阻R2,一端与电阻R2和电容C2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作为电流输入端的电阻R3,N极与控制芯片Ul的Vl管脚相连接、P极作为另一输入端的二极管D1,一端与控制芯片Ul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l和电容C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1,以及串接于控制芯片Ul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的电阻R4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l的OUTl管脚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0UT2管脚则作为系统的一输出端。所述的调整电路包括调整芯片U2,二极管D2,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VTl ;三极管VTl的基极顺次经电阻R6和二极管D2以及电阻R5后与调整芯片U2的VFF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运算放大电路相连接,其发射极与调整芯片U2的FB相连接;所述调整芯片U2的CT管脚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VCC管脚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的运算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Pl,电阻R7以及电阻R8 ;电阻R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l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8则串接于运算放大器Pl的正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Pl的正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作为系统的另一输出端。所述的控制芯片Ul为LMllO系列。所述的驱动芯片U为LM387集成芯片。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采用线性驱动电路,其可以使LED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更稳定,从而保证LED灯能够正常的工作。(2)本技术采用LM387芯片作为驱动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3)本技术设置带通滤波电路,其能够大大增强滤波能力,使输出的电压更加平顺,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对LED灯的影响,从而延长LED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性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主要由带通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调整电路相连接的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在带通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ll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相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4的N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主要由带通滤波电路,调整电路,与调整电路相连接的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带通滤波电路和调整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相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5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4的N极还与调整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彬何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