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5159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隧洞排水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外水载荷,从而保护隧洞结构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和底部隧洞构成的隧洞体,还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之间的隧洞缝,所述底部隧洞内部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止水带顶端高于隧洞体的隧洞内水的水面,所述隧洞缝通过止水带阻止隧洞内水流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隧洞体的顶部弧面是存在有隧洞缝的,故而顶部弧面外渗透的外水就可以通过这一隧洞缝流动到隧洞体内,从而降低了隧洞体结构所承受的外水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外水渗透较严重、隧洞体承受较大外水压力的地下隧洞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隧洞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水电清洁能源的需求,修建了大量的高坝,相应也修建大量深埋的大型地下隧洞,包括交通隧洞或输水隧洞。为减少外水荷载,目前采用的技术是隧洞顶部结构采用排水孔进行排水。但是,这样的排水方式不仅在隧洞顶部的排水孔数量较少,而且由于排水孔孔径有限,排水通道总面积很少,排水不通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外水载荷,从而保护隧洞结构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和底部隧洞构成的隧洞体,还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之间的隧洞缝,所述底部隧洞内部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止水带顶端高于隧洞体的隧洞内水的水面,所述隧洞缝通过止水带阻止隧洞内水流出。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隧洞由两个隧洞侧面和隧洞底面构成,所述隧洞侧面和隧洞底面内分别设置有侧面止水带和底面止水带,所述侧面止水带的侧面止水带最高点高于隧洞体的隧洞内水的水面。进一步的是,包括设置于顶部弧面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沿顶部弧面均布。进一步的是,包括设置于顶部弧面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沿隧洞体的轴线方向均布。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带与隧洞缝围成的空隙内设置有阻水材料。进一步的是,相邻两个隧洞体的顶部弧面部分的隧洞缝内设置有透水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止水带的作用,隧洞内水只能沿隧洞流动且无法渗透到隧洞外部,而由于隧洞体的顶部弧面是存在有隧洞缝的,故而顶部弧面外渗透的外水就可以通过这一隧洞缝流动到隧洞体内,从而降低了隧洞体结构所承受的外水的压力。另外的,一般会同时选择在顶部弧面设置排水孔,即加大外水及时排走的能力,进一步的降低外水的压力,从而有效、稳定的保证隧洞体结构的稳固。本技术尤其适用于外水渗透较严重、隧洞体承受较大外水压力的地下隧洞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中标记为:隧洞体1、顶部弧面11、排水孔111、底部隧洞12、隧洞底面13、底面止水带131、隧洞侧面14、侧面止水带141、侧面止水带最高点142、止水带15、止水带顶端151、隧洞内水2、隧洞缝3、阻水材料31、透水材料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11和底部隧洞12构成的隧洞体1,还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I之间的隧洞缝3,所述底部隧洞12内部设置有止水带15,所述止水带15的止水带顶端151高于隧洞体I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所述隧洞缝3通过止水带15阻止隧洞内水2流出。由于隧洞体I为深埋于地下,因此隧洞体I外围会有外水压力的存在,如果不能及时的将外水排走,所述外水会对隧洞体I造成加大的压力,并影响隧洞体I结构的稳定。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的隧洞体I内的隧洞内水2沿隧洞体I流动,由于止水带15的存在且止水带15的止水带顶端151高于隧洞体I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故而隧洞内水2无法越过止水带15而流到隧洞体I外。而另一方面的,止水带顶端151上方的隧洞缝3则为外水渗入到隧洞体I内提供了通道。一般的,每段隧洞体I之间都存在有隧洞缝3,这就为上述的外水渗入提供了天然的流入通道。本技术的设计很好的平衡了 “防隧洞内水2外渗”和“引外水内流”两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让隧洞体I更稳固的技术效果。一般的,为了简化隧洞体I的结构,底部隧洞12的优选结构为:所述底部隧洞12由两个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构成,所述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内分别设置有侧面止水带141和底面止水带131,所述侧面止水带141的侧面止水带最高点142高于隧洞体I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构成一个凹槽,供隧洞内水2流动,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内分别设置有侧面止水带141和底面止水带131不仅很好的防止隧洞内水2的外流,也可以很好的与顶部弧面11实现结构的过渡。进一步的,为了加强外水内渗的效率,还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包括设置于顶部弧面11的排水孔111,所述排水孔111沿顶部弧面11均布。如图1所示的,沿顶部弧面11均布的排水孔111可以与隧洞缝3 —起为外水提供流动通道。鉴于同样的构思,也可以选择将所述排水孔111沿隧洞体I的轴线方向均布。一般的,为了保证止水带15处的隔水作用,可以在止水带15与隧洞缝3围成的空隙内设置有阻水材料31。如图3所示的,阻水材料31可以加强对隧洞内水2的阻挡,防止隧洞内水2外渗。另外的,可以在相邻两个隧洞体I的顶部弧面11部分的隧洞缝3内设置有透水材料32。从而保证外水的顺畅流入,且保护相邻两个隧洞体I之间的隧洞缝3。【主权项】1.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11)和底部隧洞(12)构成的隧洞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I)之间的隧洞缝(3),所述底部隧洞(12)内部设置有止水带(15),所述止水带(15)的止水带顶端(151)高于隧洞体(I)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所述隧洞缝⑶通过止水带(15)阻止隧洞内水(2)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隧洞(12)由两个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构成,所述隧洞侧面(14)和隧洞底面(13)内分别设置有侧面止水带(141)和底面止水带(131),所述侧面止水带(141)的侧面止水带最高点(142)高于隧洞体(I)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顶部弧面(11)的排水孔(111),所述排水孔(111)沿顶部弧面(11)均布。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顶部弧面(11)的排水孔(111),所述排水孔(111)沿隧洞体⑴的轴线方向均布。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15)与隧洞缝(3)围成的空隙内设置有阻水材料(3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隧洞体(I)的顶部弧面(11)部分的隧洞缝(3)内设置有透水材料(3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隧洞排水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外水载荷,从而保护隧洞结构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和底部隧洞构成的隧洞体,还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之间的隧洞缝,所述底部隧洞内部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止水带顶端高于隧洞体的隧洞内水的水面,所述隧洞缝通过止水带阻止隧洞内水流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隧洞体的顶部弧面是存在有隧洞缝的,故而顶部弧面外渗透的外水就可以通过这一隧洞缝流动到隧洞体内,从而降低了隧洞体结构所承受的外水的压力。本技术尤其适用于外水渗透较严重、隧洞体承受较大外水压力的地下隧洞中。【IPC分类】E21F16-02【公开号】CN204327188【申请号】CN201420640496【专利技术人】王仁坤, 夏勇, 杨怀德, 杨敬, 刘强, 石江涛, 华大恩, 鲁毅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下隧洞排水结构,包括由顶部弧面(11)和底部隧洞(12)构成的隧洞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两个隧洞体(1)之间的隧洞缝(3),所述底部隧洞(12)内部设置有止水带(15),所述止水带(15)的止水带顶端(151)高于隧洞体(1)的隧洞内水(2)的水面,所述隧洞缝(3)通过止水带(15)阻止隧洞内水(2)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坤夏勇杨怀德杨敬刘强石江涛华大恩鲁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