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希平专利>正文

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15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包括主要由制动轴(15)、脚踏板(23)、手刹操纵柄(20)、拉杆(22)等构成的制动操作机构,由制动底板(3)、制动鼓(2)、装在制动底板(3)上的制动蹄块(36)、(43)以及复位弹簧构成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a、连接在车架上的制动轴(15)套装有相对转动的手刹套管(17),带有脚踏板(23)的制动轴(15)铰接有调节杆(22),调节杆(22)的另一端铰接在制动总泵(24)的顶杆(26)上,制动总泵(24)通过泵座(25)连接在车架上,脚踏板(23)下移转动制动轴(15),带动调节杆(22)拉动顶杆(26)控制制动总泵(24)供油,制动总泵(24)的进油口与油杯(30)连通,制动总泵(24)的出油口通过油管(5)与制动器内的制动分泵(32)的进油腔连通;    b、手刹套管(17)具有手刹支座(17-1)和拉杆支座(17-2),手刹拉杆(19)铰接在手刹支座(17-1)上并与操纵手柄(20)连接,拉杆支座(17-2)与连接叉(18)铰接,拉杆(9)的一端固连在连接叉(18)上,拉杆(9)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桥(11),穿在过桥(11)内的拉线(12)可在内移动,且其两端分别与铰接在制动蹄块(36)上的拉臂(37)连接;    c、制动底板(3)上还连接有分别位于两制动蹄块(36)、(43)两端的制动分泵(32)和定位片(39),制动蹄块(36)、(43)的一端分别卡接在定位片(39)的槽口内,靠近定位片(39)一侧的两制动蹄块(36)、(43)之间连接复位弹簧(38);还具有呈L型的蹄块支撑板(35),蹄块支撑板(35)的一面两侧端具有横向凹槽(35-1)、中部的槽孔(35-2)以及蹄块支撑板(35)的另一面两端侧的弹簧勾槽(35-3)、(35-4),两制动蹄块(36)、(43)的内侧卡槽分别卡装在横向凹槽(35-1)内,一端连接在制动蹄块(36)上的弹簧(34)穿过蹄块支撑板(35)的槽孔(35-2)连接在蹄块支撑板(35)的弹簧勾槽(35-3)上,另一弹簧(33)则分别与蹄块支撑板(35)的弹簧勾槽(35-4)和制动蹄块(43)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机械制动和液压制动的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瓶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基本上采用蹄块式机械制动,依靠驾驶员施加在踏板力或手柄力,通过操纵机构使制动器内的制动凸轮旋转,迫使两制动蹄块沿凸轮轴弧面外张,使其与制动鼓内壁接触,由于磨擦力矩的作用,转动着的制动鼓被制动,从而也迫使与制动鼓紧固在一起的驱动轮停止转动。机械制动装置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低的优点,但由于传动比小,操纵力较大,尤其在制动蹄块磨损后,由于无法自动调节制动蹄块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因此需经常调节制动踏板行程,如不及时调节则会造成制动性能下降。为提高操纵性和瞬动性,也有一些机动三轮车采用液压制动机构,液压制动装置具有传动比大,机械效率高等优点,但液压制动装置会因过度受热后,在管路内形成气泡,即为气阻现象,严重时,会影响液压传输,使制动系效能降低。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机械、液压制动机构为一体,结构紧凑的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制动蹄块磨损后,能自动补偿制动蹄块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使其在使用中始终保持制动间隙等距,而无需经常调节制动行程的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包括主要由制动轴、脚踏板、手刹操纵柄、拉杆等构成的制动操作机构,由制动底板、制动鼓、装在制动底板上的两制动蹄块以及复位弹簧构成的制动器,a、连接在车架上的制动轴套装有相对转动的手刹套管,带有脚踏板的制动轴铰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制动总泵的顶杆上,制动总泵通过泵座连接在车架上,脚踏板下移转动制动轴,带动调节杆拉动顶杆控制制动总泵供油,制动总泵的进油口与油杯连通,制动总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制动器内的制动分泵的进油腔连通;b、手刹套管具有手刹支座和拉杆支座,手刹拉杆铰接在手刹支座上并与操纵手柄连接,拉杆支座与连接叉铰接,拉杆的一端固连在连接叉上,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桥,穿在过桥内的拉线可在内移动,且其两端分别与铰接在制动蹄块上的拉臂连接;c、制动底板上还连接有分别位于两制动蹄块两端的制动分泵和定位片,两制动蹄块的一端分别卡接在定位片的槽口内,靠近定位片一侧的两制动蹄块之间连接复位弹簧;还具有呈L型的蹄块支撑板,蹄块支撑板的一面两侧端具有横向凹槽、中部的槽孔以及蹄块支撑板的另一面两端侧的弹簧勾槽,两制动蹄块的内侧卡槽分别卡装在横向凹槽内,一端连接在制动蹄块上的弹簧穿过蹄块支撑板的槽孔连接在蹄块支撑板的弹簧勾槽上,另一弹簧则分别与蹄块支撑板的弹簧勾槽和制动蹄块连接。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还具有至少一侧带有锥度且上部具有限位凸起的调节板,调节板插接在蹄块支撑板的横向凹槽内,且其一侧与槽壁相接,调节板的另一则与制动蹄块上的凸起的限位板相接,调节板的下部通过弹簧与制动蹄块连接,两制动蹄块磨损外径减小,调节板下移,制动蹄块与制动鼓内壁基本保持原有的距离。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不增加制动鼓内径的前提下,制动器内同时设置了液压制动机构和机械制动机构,利用脚踏操纵机构控制液压制动,而手刹操纵机构控制机械制动,结构紧凑,可同时踏下脚踏板或拉动操作手柄使制动蹄块与制动鼓的内壁接触,在磨擦力矩的作用下,迫使与制动鼓紧固在一起驱动轮停止转动。本实用也可单独踏下脚踏板或拉动操作手柄使驱动轮停止转动。本技术即保持了机械制动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而且又保持了液压制动操作轻便,响应快的特点,可提高制动的可靠性。本技术由于在制动蹄块的限位板与蹄块支承板的横向槽口之间设置一个侧部带有锥度并能下移的调节板,在制动蹄块摩损后,通过调节板的自动下移,将制动蹄块向外撑,在蹄块支承板和弹簧的作用下,使两制动蹄块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始终能保持原有的间距,所以制动蹄块调节机构简单,可靠,而无需经常调节制动踏板的行程,就能确保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制动器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制动总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制动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去掉制动鼓后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去掉制动鼓、制动底板和弹簧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蹄块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2所示电瓶三轮车和摩托三轮车的制动装置,包括主要由制动轴15、脚踏板23、手刹操纵柄20、拉杆22等构成的制动操作机构,由制动底板3、制动鼓2、装在制动底板3上的制动蹄块36、43以及复位弹簧构成的制动器。见图1所示,制动鼓2装在三轮车的驱动轴6,动力通过链传动机构7传至驱动轴6,驱动装在驱动轴6的两端的车轮前行,制动器的制动鼓2与车轮通过紧固件连接。见图1~3所示,两个轴座14安装在车架上,制动轴15则安装在两个轴座14内并可相对于轴座14转动。而脚踏板23则焊接在的制动轴15的一侧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制动轴15的一侧,通过脚踏板23带动制动轴15转动。制动轴15上还焊接有制动支座15-1,一端具有连接叉的调节杆22铰接在制动支座15-1上,而调节杆22的另一端则与制动总泵24的顶杆26铰接,制动总泵24通过泵座25连接在车架上,制动总泵24的进油口与油杯30连通,给制动总泵24供油,而制动总泵24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及油管接头4以及油管5与制动器内的制动分泵32的进油腔连通,当踏下脚踏板23时,脚踏板23下移而使制动轴15转动,带动调节杆22向前纵向移动,拉动顶杆26向前移动,此时制动总泵24处于供油状态,将油液送至制动分泵32油腔内,而撑开两制动蹄块36、43。通过操纵脚踏机构,而实现油液制动。见图3所示,是本技术三轮电瓶车的实施例,泵座25上还装有导向套27,制动总泵24的顶杆26在导向套27内移动,对顶杆26起导向作用,一弹簧28设置在导向套27和连接在顶杆26上的控制板26-1之间,控制板26-1与一装在车架上的开关31相接,当三轮车处于正常行驶时,顶杆26上的控制板26-1与开关相连;当需制动时,调节杆22拉动顶杆26,则控制板26-1与刹车开关31脱离,断开电源。见图1~3所示,制动轴15上套装有相对转动的手刹套管17,手刹套管17焊接有手刹支座17-1和拉杆支座17-2,手刹拉杆19铰接在手刹支座17-1上并与操纵手柄20连接,拉杆支座17-2与连接叉18铰接,而拉杆9的一端固连在连接叉18上,拉杆9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桥11,该过桥11为带有弧形的框形板,拉杆9穿过橡胶垫块8及过桥11并用紧固件10固定,见图1,所示,拉线12则由拉线安装座14限位,穿在过桥11内移动,通过过桥11对拉线12进行自动调节,而拉线12的两端则分别与铰接在制动蹄块36上的拉臂37连接。当拉动操纵手柄20时,使手刹套管17转动,带动拉杆9移动拉动拉线11,使拉臂37带动制动蹄块36、43向外移动,实现机械制动。见图2所示也是电瓶三轮车的实施例,位于操纵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希平顾浩焕
申请(专利权)人:陈希平顾浩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