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气瓶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78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F6气瓶推车,其包括用于容纳SF6气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相对的两个侧栏,多条皮带的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栏上,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至少两对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走轮。所述SF6气瓶推车在使用时,将SF6气瓶置于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的容置腔内,通过底座、侧栏及皮带限制SF6气瓶的移动,对SF6气瓶进行稳定地固定;同时,设有至少两对同轴的行走轮,方便工人推行,且设置多个行走轮,使SF6气瓶推车行走稳定,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并增加了SF6气瓶推车的负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型运输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SF6气瓶推车
技术介绍
在供电局变电部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给GIS设备补气、充气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主要问题就是3匕气瓶搬运,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因素=SF6气瓶推车和气瓶本身的重量就比较笨重,充满气的SF6气瓶推车气瓶可达10kg ;另外,气瓶为圆柱形,无搬运扶手设计;变电站GIS设备安装位置的地形较为复杂,有草地、台阶、沟坎等障碍物;部分变电站GIS设备安装在二楼或三楼等位置,SF6气瓶推车气瓶需要上下楼梯、通过60cm高的防鼠挡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SF6气瓶推车,其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适应变电站全地形的运输要求,且运输过程省时省力。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6气瓶推车,其包括用于容纳SF6气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相对的两个侧栏,多条皮带的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栏上,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至少两对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走轮。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卡阻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直径为25_50cm,所述行走轮为实心橡胶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至少两对第一扶手,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至少一对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第二扶手均固定于所述侧栏上,且均为U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背面还设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与远离所述第二扶手的所述轮轴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正面还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远离所述第二扶手的一端,所述底座、所述挡板、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所述容置腔。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设有与3匕气瓶底部匹配的凹部。进一步的,所述轮轴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罩于所述行走轮的外周。进一步的,所述皮带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栏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栏可拆卸连接。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效果等进行说明:上述SF6气瓶推车在使用时,将SF6气瓶置于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的容置腔内,通过底座、侧栏及皮带限制SF6气瓶的移动,对SF6气瓶进行稳定地固定;同时,设有至少两对同轴的行走轮,方便工人推行,且设置多个行走轮,使3匕气瓶推车行走稳定,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并增加了 3匕气瓶推车的负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SF6气瓶推车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SF6气瓶推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SF6气瓶推车的使用状态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SF6气瓶推车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SF6气瓶推车的使用状态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12、侧栏,14、皮带,16、容置腔,18、固定座,20、轮轴,22、行走轮,24、第一扶手,26、第二扶手,28、踏板,30、挡板,32、凹部,34、挡水板,100、SF6气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3?6气瓶推车,其包括用于容纳3?6气瓶100的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正面设有相对的两个侧栏12,多条皮带14的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栏12上,所述底座10、两个所述侧栏12及多条所述皮带14形成容置腔16,所述底座10的背面设有至少两对固定座18,所述固定座18上穿设有轮轴20,轮轴2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走轮22。在本技术中,以放置SF6气瓶的一面为正面,反之,另一面为背面。如图4所示,所述SF6气瓶推车在使用时,将SF6气瓶置于所述底座10、两个所述侧栏12及多条所述皮带14形成的容置腔16内,通过底座10、侧栏12及皮带14限制3?6气瓶100的移动,对SF6气瓶100进行稳定地固定;同时,设有至少两对同轮轴的行走轮22,方便工人推行,且设置多个行走轮22,使SF6气瓶推车行走稳定,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并增加了SF6气瓶推车的负载能力。所述行走轮22上设有卡阻装置,使SF6气瓶推车在用汽车运输时易固定,适用于3匕气瓶的多种运输需求。所述行走轮22为实心橡胶轮,所述行走轮22的直径为25-50cm,本实施例优选行走轮22的直径为32cm。设计为大直径的行走轮22,并采用实心橡胶轮胎,当所述3匕气瓶推车在通过变电站内草地、台阶等较复杂地形时,其能够稳定通行,通过性较好。所述底座10的正面设有至少两对第一扶手24,所述底座10的背面设有至少一对第二扶手16,所述第一扶手24、第二扶手26均固定于所述侧栏12上,且均为U型。优选至少在所述侧栏1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扶手24,本实施例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扶手24,第三个所述第一扶手24优选设于所述侧栏12的中部,两个所述侧栏12上的第一扶手24—一对应。所述第二扶手26至少设于所述3匕气瓶推车的前端(SF6气瓶瓶口的一端)。当SF6气瓶推车需要上下楼梯或通过变电站防鼠挡板时,工作人员可利用6个所述第一扶手24抬行3?6气瓶推车,此时人均负重约20kg。当SF6气瓶推车需要上下货车时,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方式,拉动所述第一扶手24,使位于前端的行走轮22被拉至运输车上,继续拉动,再使位于后端的行走轮22被移动至运输车上,至此,从而将整个一匕气瓶推车被移动至运输车上,四个大尺寸的行走轮22与第一扶手24的协同作用,可以轻松将SF6气瓶推车移动至运输车上。该方法简单、便捷、高效、安全,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可利用行走轮22的卡阻装置将5匕气瓶推车固定,防止SF 6气瓶推车侧倾。所述底座10的背面还设有踏板28,所述踏板28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固定,另一端与远离所述第二扶手26的所述轮轴20固定,即所述踏板28固定于所述SF6气瓶推车的尾端。当需要通过SF6气瓶推车运输SF6气瓶时,如图2所示(图中省略了 SF6气瓶)手扶所述第二扶手26,脚踩到所述踏板28上,并拉动所述第二扶手26,将所述SF6气瓶推车平躺放到(如图3所示),工作人员无需负重;通过对SF6气瓶推车的两端施力,可以轻松将SF6气瓶推车放倒推行。所述底座10的正面还固定有挡板30,所述挡板30位于远离所述第二扶手26的一端,即挡板30与所述踏板28设于同一端,但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0的正面和反面,所述底座10、所述挡板30、两个所述侧栏12及多条所述皮带14形成所述容置腔16。优选在所述挡板30上设有与一匕气瓶100底部匹配的凹部32。优选的是,所述轮轴20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挡水板34,所述挡水板34罩于所述行走轮22的外周,避免变电站泥水区域的泥水溅到工作人员的身上。所述皮带1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栏12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栏12可拆卸连接;优选所述皮带14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栏12采用挂钩连接的方式,这样,在进行SF6气瓶100的上载或卸载时,拆卸方便,省时省力。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F6气瓶推车,其包括用于容纳SF6气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相对的两个侧栏,多条皮带的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栏上,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栏及多条所述皮带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背面设有至少两对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走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葳曾文斐李信周哲陈远军黄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