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物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52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载物框,所述载物框,包括底座和四个侧栏,所述底座为矩形,所述侧栏底端设有插拔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插拔定位块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底座的四个侧边分别安装有一个侧栏,所述侧栏通过所述插拔定位块与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侧栏之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载物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非常方便安装和折叠,数次装运的载物框经过折叠后只需一趟车次就可以全部运回,可有效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并且将暂时不用的载物框折叠起来能有效利用空间,解决工作环境杂乱的问题,便于存放和周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物框
技术介绍
在一些没有冲压生产线但有涂焊生产线的汽车制造公司,需要采购、运输冲压散件。散件运输时需从冲压厂家运到汽车制造公司,散件卸完后又需将载物框运回,即采购、运输一批散件需要承担两趟(即往返)的运费,如果将载物框做成可拆卸的,则一次可运回好几批往的空载物框,这样节省了运输趟次,对于中长途运输而言,将节省一笔非常可观的运输费用。同时,使用可拆卸、可折叠的载物框,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现场空间且使得现场更加整洁,进而使得现场生产进度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载物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物框,包括底座和四个侧栏,所述底座为矩形,所述侧栏底端设有插拔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插拔定位块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底座的四个侧边分别安装有一个侧栏,所述侧栏通过所述插拔定位块与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侧栏之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一个支脚,所述侧栏对应所述支脚位置上方设有与所述支脚相配合的定位销。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支脚和底座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一个以上的货叉定位套。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侧栏采用方管焊接加工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载物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非常方便安装和折叠,数次装运的载物框经过折叠后只需一趟车次就可以全部运回,可有效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并且将暂时不用的载物框折叠起来能有效利用空间,解决工作环境杂乱的问题,便于存放和周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载物框的展开状态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载物框的折叠状态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侧栏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侧栏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层展开状态载物框叠放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层折叠状态载物框叠放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底座;2、侧栏;21、插拔定位块;11、安装孔;12、支脚;22、定位销;13、加强板;14、货叉定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载物框可拆卸和折叠,经折叠后的载物框体积大大减小,数次装运的载物框经过折叠后只需一趟车次就可以全部运回。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载物框,包括底座I和四个侧栏2,所述底座I为矩形,所述侧栏2底端设有插拔定位块21,所述底座I设有与所述插拔定位块21相配合的安装孔11,所述底座I的四个侧边分别安装有一个侧栏2,所述侧栏2通过所述插拔定位块21与安装孔11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相邻两个侧栏2之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侧栏2对应底座I安装孔11位置安装在底座I的四个侧边上,之后用螺栓将相邻的侧栏2相互固定,由于载物框在转运物件时都是采用叉车搬运,货叉直接托在底座I下方,因此侧栏2和底座I之间无需固定安装。拆卸时,将侧栏2之间的螺栓松开,将四个侧栏2拆下后依次摆放在底座I上,经过计算,单件载物框折叠后高度仅为拆卸前1/3,三层载物框折叠后高度仅为拆卸前的1/4,大大减少存储空间。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载物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非常方便安装和折叠,数次装运的载物框经过折叠后只需一趟车次就可以全部运回,可有效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并且将暂时不用的载物框折叠起来能有效利用空间,解决工作环境杂乱的问题,便于存放和周转。进一步的,所述底座I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一个支脚12,所述侧栏2对应所述支脚12位置上方设有与所述支脚12相配合的定位销22。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多层载物框叠放放置时,支脚12可与定位销22配合安装,使货物叠放更加稳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I设有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13安装在所述支脚12和底座I的连接处。由上述描述可知,加强板13可加强底座I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底座I下方设有一个以上的货叉定位套14。由上述描述可知,货叉定位套14可防止周转载物框时,载物框在货叉上滑动,确保周转安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I和侧栏2采用方管焊接加工制成。由上述描述可知,底座I和侧栏2采用方管焊接加工制成,结构牢固,方便拆装。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载物框,包括底座I和四个侧栏2,所述底座I为矩形,所述侧栏2底端设有插拔定位块21,所述底座I设有与所述插拔定位块21相配合的安装孔11,所述底座I的四个侧边分别安装有一个侧栏2,所述侧栏2通过所述插拔定位块21与安装孔11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相邻两个侧栏2之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所述侧栏2包括前栏、后栏、左侧栏和右侧栏。参照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为将载物框拆卸、折叠,拆卸时非常简单,只要将个连接螺栓松开即可,折叠顺序分别为底座1、左侧栏、右侧栏、前栏、后栏,经过计算,单件载物框折叠后高度仅为拆卸前1/3,大大减少存储空间。参照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I主体由不同长度50*50*4方管焊接而成,加强板13用于加固整体强度,货叉定位套14可防止周转载物框时在货叉上滑动,确保周转安全,底座I与定位销22用于多层载物框叠放定位,同时与插拔定位块21配合用于左侧栏、右侧栏、前栏、后栏之间的连接。参照图4,进一步说明插拔定位块21与底座I如何进行连接。首先,选取一定长度40*40*3方管(即插拔定位块21),将其焊在侧栏、前栏、后栏上,焊好后与底座I上的安装孔直接拔插即可(插拔定位块21与底座I单边间隙为1_,可起到导向定位作用)。参照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左侧栏、右侧栏主体均由不同长度50*50*4方管焊接而成,其次还包含插拔定位块21,材料为40*40*3方管,焊在50*50*4方管上,用于与底座I连接,定位销22用于多层载物框叠放定位,方管上开有两个圆通孔,用于连接螺栓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左侧栏、右侧栏开有两个圆通孔靠近前栏和后栏的内测焊焊有2个连接螺母,用于连接螺栓的锁紧。由于此处螺母预埋在方管里面,避免了载物框在拆卸、运输过程中螺母的丢失问题,同时载物框外观更加美观,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后栏、前栏主体均由不同长度50*50*4方管焊接而成,其次还包含插拔定位块21,材料为40*40*3方管,焊在50*50*4方管上,用于与底座I连接,方管上开有两个圆通孔,用于连接螺栓连接。参照图6,为3层本技术叠放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为3层本技术折叠后叠放立体结构示意图,折叠后高度仅为拆卸前1/4。按此计算,当运输4车散件(或货物)时,返回时仅需I趟,就可把空载物框运回,即节省了 3趟运费,相当于节省了 3/8的运费。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载物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非常方便安装和折叠,数次装运的载物框经过折叠后只需一趟车次就可以全部运回,可有效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并且将暂时不用的载物框折叠起来能有效利用空间,解决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物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四个侧栏,所述底座为矩形,所述侧栏底端设有插拔定位块,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插拔定位块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底座的四个侧边分别安装有一个侧栏,所述侧栏通过所述插拔定位块与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侧栏之间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坤赖志永谢义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