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260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其包含基板、感测电极层及具有多个突出部的保护层,其中该感测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和该保护层间;以及显示模块,其位于该感应元件的下侧,其中该感应元件与显示模块透过黏胶而相连接,且该黏胶设置于该感应元件的外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系相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触控面板与LCD显示模块(LCM)贴合技术中,一般皆采用口字胶贴合(airbonding)或水胶贴合来将触控面板与LCD显示模块(LCM)相结合。请参阅图1,其为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该结构100具有显示模块101、触控面板102、口字胶103和空气间隙104,其中空气间隙104是由于口字胶贴合所造成。请参阅图2,其为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该结构200具有显示模块201、触控面板202和水胶203。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皆知以口字胶贴合技术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相连接,会造成牛顿环现象与光学特性下降。而以水胶贴合技术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相连接,虽然在小尺寸的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上,能改善口字胶贴合技术的缺陷,但是在大尺寸的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上,仍会有气泡产生和合格率较低的问题,进而使制造成本提高。职是之故,申请人鉴于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缺失,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简要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之中存在的缺失,本专利技术是通过特殊的触控面板来解决牛顿环现象、光学特性下降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而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下列构想即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构想,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其包含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基板、具有第一桥接部分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具有第二桥接部分的第二电极层以及保护层,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下侧并覆盖该第一部分,该第二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下侧并覆盖该第二部分,该绝缘层位于该第一桥接部分和该第二桥接部分之间,而该保护层至少覆盖该第二桥接部分,以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以及显示模块,其位于该感应元件的下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构想,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感测电极层;以及保护层,位于该感测电极层下侧,并具有多个突出部。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图2所示为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图3A及图3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5及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突出部配置的实施例;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100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101显示模块102触控面板103口字胶104空气间隙200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201显示模块202触控面板203水胶300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301显示模块302感应元件3021基板3022X轴电极3023Y轴电极3024桥接部分3025保护层(覆盖层)303黏胶304空气间隙400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401显示模块402感应元件4021基板4022感测电极4023保护层(覆盖层)403黏胶404空气间隙500突出部配置501突出部600突出部配置601突出部700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701显示模块702基板703第一电极层704绝缘层705第二电极层7051桥接部分706保护层(覆盖层)707空气间隙800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四实施例结构801显示模块802基板803第一电极层804绝缘层805第二电极层8051桥接部分806保护层(覆盖层)8061突出部8062平坦部807空气间隙900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901步骤901902步骤902903步骤903904步骤904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本
人员可以据以完成,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案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请参阅图3A及图3B,其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图3A中的结构300包括显示模块301、感应元件302、黏胶303和空气间隙(airgap)304。感应元件302的具体结构如图3B所示,至少包含有基板3021,基板3021上设有多个感测电极,感测电极包含有多个X轴电极3022和多个Y轴电极3023,其中每个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的交叉处形成具突起状的桥接部分(bridgeportion)3024,以及保护层(覆盖层)3025设置于X轴电极3022和多个Y轴电极3023上,亦即保护层(覆盖层)3025是位于基板上具有桥接部分3024一侧的表面(即与显示模块301相贴的贴合面),保护层(覆盖层)3025并通过桥接部分3024的突起状结构,形成多个突出部(如图3A示)。此外,显示模块301和感应元件302通过黏胶303相互接合,并形成空气间隙304,在本实施例黏胶303可为口字胶,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黏胶是设置于感应组件302的四周外围。由于保护层(覆盖层)3025和桥接部分3024所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可以加快感应元件302被按压且接触到显示模块301表面后的弹回速度,故可以减轻使用感应元件302所造成的牛顿环现象。较佳地,保护层(覆盖层)3025是在感应元件302制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所完成,保护层(覆盖层)3025可以通过涂布薄的光阻材料或光学树脂来形成,或可由一般所谓的硬化涂层(hardcoat)材质所形成,而二氧化硅(SiO2)是其中较常使用的材料。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将光学透明胶(OCA胶)填入空气间隙304中。在此实施例下,空气间隙304的高度或黏胶303的厚度可为40到150μm(较佳为50μm),桥接部分3024的突起高度可为1.5到5μm,较佳者可为2μm,每个桥接部分3024彼此间的距离可为3到5mm,而保护层(覆盖层)3025整体的厚度趋近均匀一致,其厚度可为0.5~1.5μm间,较佳者可为1μm。本实施例是在感应元件302的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表面,形成厚度较薄的保护层3025,通过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的交叉处的多个突起结构,而使保护层3025靠近显示模块301的表面对应地产生多个突出部,亦即每个突出部分别对应于桥接部分,因此,保护层3025的突出部的高度大致等于桥接部分3024的高度约1.5到5μm。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其中图4A中的结构400包括显示模块401、感应元件402、黏胶403和空气间隙404。其中感应元件402的具体结构如图4B所示,至少包含有一个基板4021,及包含多个条状电极4022的感测电极,及保护层(覆盖层)4023,其中保护层(覆盖层)4023是位于基板4021与感测电极4022的表面上,并具有多个突出部,而显示模块401和感应元件402通过黏胶403相互接合,并形成空气间隙404。由于保护层(覆盖层)4023的多个突出部可以加快感应元件402被按压后的弹回现象,故可以减轻使用感应元件402所造成的牛顿环现象。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是有别于第三图实施例的X、Y轴电极架构,其为单层电极架构(Onelayerelectrode或称singlelayerelectrode),然而,在另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所述感测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保护层,覆盖于所述感测电极层上,并具有多个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1 TW 102220464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层,所述感测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感测电极层具有多个X轴电极和多个Y轴电极,且每个所述X轴电极和所述Y轴电极交叉处形成突起状的桥接部分;以及保护层,覆盖于所述感测电极层上,并具有多个突出部和多个平坦部,其中每个所述平坦部是位于相对应相邻的所述突出部间,而在垂直于保护层方向上,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厚度大于每个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厚度为2~6μm,每个所述平坦部的厚度为1.5~5μm,且每个所述突出部是由其所对应的所述桥接部分所形成,每个所述桥接部分对应单个所述突出部;以及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与所述显示模块透过黏胶相连接,且所述多个突出部的表面和所述多个平坦部的表面是与所述黏胶直接接触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平坦部的高度约等于所述X轴电极和所述Y轴电极的所述桥接部分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桥接部分的突起高度为1.5到5μm,且所述保护层的每个所述突出部的高度大致等于所述桥接部分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彼此间的距离为2到6μm。5.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包含基板、感测电极层及具有多个突出部和多个平坦部的保护层,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保护层间,所述感测电极层具有多个X轴电极和多个Y轴电极,且每个所述X轴电极和所述Y轴电极交叉处形成突起状的桥接部分,每个所述平坦部是位于相对应相邻的所述突出部间,而在垂直于保护层方向上,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厚度大于每个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每个所述突出部的厚度为2~6μm,每个所述平坦部的厚度为1.5~5μm,且每个所述突出部是由其所对应的所述桥接部分所形成,每个所述桥接部分对应单个所述突出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位于所述感应元件的下侧,其中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显示模块透过黏胶相连接,且所述黏胶设置于所述感应元件的外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丰陈智伟陈铭良
申请(专利权)人: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