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自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651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0~40g,防风2~8g,薄荷2~8g,山奈1~6g,红柴胡3~12g,银柴胡3~12g;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散剂为纯中药制剂,组方独创,药效显著,严格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集驱寒、消食、健胃、止咳、退烧功效为一体,治疗风寒感冒起效快,疗程短,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病愈后不易复发,即经济实惠又节约治疗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散剂,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
技术介绍
风寒感冒是因吹风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并可引起头痛发热、消化不良等症状,临床上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有很多,中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但是大多需要服用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见好,此外,目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以辛温解表为主,对患者因感冒引起的肠胃不适并未兼顾,导致患者在长期服药后胃肠功能失调,身体虚弱。当然目前也有很多西医疗法,通常是采用输液或口服抗生素治疗,采用抗生素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巩固,但是很多患者不了解这一情况,通常没有坚持完整个疗程就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反而容易拖延成为肺炎等症,此外,抗生素治疗很容易降低患者免疫力,也容易引起药物抗性和依赖性,并且更伤脾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西药大多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见效,并且普遍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集驱寒、消食、健胃、止咳、退烧功效为一体,起效快,疗程短,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病愈后不易复发,即经济实惠又节约治疗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0~40g防风2~8g薄荷2~8g山奈1~6g红柴胡3~12g银柴胡3~12g。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其优选配方为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0~30g防风2~6g薄荷2~6g山奈1.5~4g红柴胡5~10g银柴胡5~10g。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其最优选配方为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6g防风2.5g薄荷2.5g山奈2g红柴胡6g银柴胡7g。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在制备时,按中药制剂规定,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磨成80-120目细粉,服用时,直接将细粉用开水冲汤服用即可,用法及用量如下:1岁及以下小儿1/7袋/次,2~6岁小儿1/6袋/次,7~15岁小儿7/10袋/次,15岁以上人群1袋/次。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最小方制每袋31g,最大方制每袋86g,经临床验证,在使用时按上述用量服用均安全有效。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在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需要,加3~8g甘草一起研磨成粉,亦可在冲泡好之后加适量蜂蜜调味,以方便小儿服药。上述配方中所使用君药荆芥,性味:辛,微温,无毒,清香气浓,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本专利技术使用荆芥主要是利用荆芥的祛风解表、镇痰祛痰之功效,去除患者的风寒症状。上述配方中所使用臣药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本专利技术中主要利用防风和荆芥配伍来治疗患者因风寒或风寒夹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肢体关节疼痛等症。上述配方中所使用的臣药薄荷,性味:辛,性凉,清香升散,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上述配方中所使用的佐使药山奈,方名又叫“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性味:温、辛,归胃经,功能与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在本专利技术中主要起到调节感冒患者胃肠不适的作用。上述配方中所使用的佐使药银柴胡,是被子植物门石竹科植物,中文别名“银胡、山菜根、北柴胡”。性味:甘,微寒,无毒。归肝经、胃经。功能与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上述配方中所使用的佐使药红柴胡,是被子植物门伞形科植物,中文别名“细叶柴胡,软柴胡、南柴胡”。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功能: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红柴胡主要是因为银柴胡在治疗过程中解决不了感冒对肾经造成的影响,加入适量红柴胡后有助于弥补银柴胡对肾脏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严格遵循中医五行八卦之理念,天人合一,动、植物、人合一,按照阴阳平衡的医理和药理与植物化学的变化,精心组配而成的一袋具有驱寒、消食、健胃、止咳、退烧功效为一体的验方,在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时,需要在服药期间及服药之后的三天内禁食生冷、鱼腥、海鲜、辣椒、糖、酒之类食物,也不能碰冷水,小儿吃奶期间,其母亦需要连续禁食上述食物三天。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为纯中药制剂,组方独创,药效显著,严格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集驱寒、消食、健胃、止咳、退烧功效为一体,治疗风寒感冒起效快,疗程短,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病愈后不易复发,即经济实惠又节约治疗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6g防风2.5g薄荷2.5g山奈2g红柴胡6g银柴胡7g;本实施例中药散剂在制备时,按中药制剂规定,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磨成80-120目细粉即得,每袋46g,服用时,直接将细粉用开水冲汤服用即可,按相同方制制备若干袋备用。用法及用量如下:1岁及以下小儿1/7袋/次(即6.58g),2~6岁小儿1/6袋/次(7.67g),7~15岁小儿7/10袋/次(32.2g),15岁以上人群1袋/次(46g)。为验证本专利技术中药散剂的治疗效果,专利技术人于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选取在湖北武汉某诊所就诊的确诊为单纯风寒感冒的病例83人,其中2~6岁小儿20人,7~15岁小儿26人,15岁以上成人37人,按上述药物用量给患者冲汤服用,并对上述患者进行电话随访,90%的患者反映起效非常快,且均病愈后没有复发。上述患者均尊医嘱,在服药当天及后续三天都禁食生冷、鱼腥、海鲜、辣椒、糖、酒之类食物,也没有碰凉水。经临床验证,本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40g防风8g薄荷8g山奈8g红柴胡12g银柴胡12g;本实施例中药散剂在制备时,按中药制剂规定,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磨成80-120目细粉,每袋86g,服用时,直接将细粉用开水冲汤服用即可。本实施例中药散剂在服用时,直接将药粉用开水冲汤服用即可,用法及用量如下:1岁及以下小儿1/7袋/次(即12.3g),2~6岁小儿1/6袋/次(14.33g),7~15岁小儿7/10袋/次(60.2g),15岁以上人群1袋/次(86g),经临床验证,按上述用量服药对治疗风寒感冒均安全有效。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20g防风2g薄荷2g山奈1g红柴胡3g银柴胡3g;本实施例中药散剂在制备时,按中药制剂规定,将各原料充分混合后磨成80-120目细粉即得,每袋31g,服用时,直接将细粉用开水冲汤服用即可。本实施例中药散剂在服用时,直接将药粉用开水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每袋中药散剂含有下述重量的原料:荆芥            20~40g           防风            2~8g薄荷            2~8g             山奈            1~6g红柴胡          3~12g            银柴胡          3~12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每袋中药散剂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荆芥20~40g防风2~8g薄荷2~8g山奈1~6g红柴胡3~12g银柴胡3~1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每袋中药散剂由下述重量的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自和
申请(专利权)人:吴自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