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003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包括一支架、汽化箱、油气存储罐、固定座、检测腔体、至少一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一对光谱信号收集透镜和一对近红外光传导光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红外光传导光纤能够采集到茶油油气的近红外光谱,通过与合格光谱的对比就能轻松的判断茶油是否掺假,整个检测速度非常快,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检测的结果非常准确,且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茶油品质有很多类别,不同类别的茶油价格相差非常大,茶油的高价格差也就给以次充好的茶友产生了高利润,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多茶油掺假的产品,由于茶油和其他植物油在色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人们很难用肉眼进行分辨判断是否有掺假。传统技术中对茶油是否掺假的鉴别往往通过化学反应方法进行判断,而采用化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而且判断的准确性不够稳定,往往会因为外界环境的而影响,不适合大批量的茶油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NlR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绿色分析技术之一,特别适用于育种早期对大量各世代材料的品质进行快速分析和筛选,被国际农业分析界认为是“具有解决全球农业分析潜力”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油脂、农产品和食品品质等的分析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已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油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快速分析,比如茶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向日葵油、芝麻油等,基本上可以运用于这些植物油育种和品质分析的大规模快速检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包括一支架、汽化箱、油气存储罐、固定座、检测腔体、至少一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一对光谱信号收集透镜和和一对近红外光传导光纤。其中,所述支架具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汽化箱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且汽化箱一端具有吸油管,另一端具有排油管,内部具有汽化加热器;该油气存储罐的进气口连接于排油管,且该排油管上安装有吸入油气泵;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下安装板上;所述检测腔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该检测腔体内具有一个沙漏状的油气流道,该油气流道的左端上部设有进气接口,右端上部设于出气接口 ;所述进气接口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油气存储罐;所述近红外光源发生器包覆在所述油气流道的外侧,并向内射出环绕式的近红外光;所述光谱信号收集透镜轴向安装在所述检测腔体的两端;该近红外光传导光纤固定在光谱信号收集透镜后端,且两端的近红外光传导光纤连接着光谱仪,通过对比合格近红外光谱与采集到的油气流道内的欲检测油气生成的近红外光谱而判断油质是否掺假。进一步地,所述的汽化箱带有温度传感器和与汽化加热器连接的温度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吸油管的前端设有吸油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的汽化箱能够将欲检测的茶油汽化成茶油油气,经过油气存储罐的缓存收集,再排放到检测腔体内,检测腔体有着油气流道,包覆油气流道外侧的近红外光源发生器能够产生照射内部的近红外光,而油气流道的沙漏形状,能够让近红外光源在内部产生一定的折射,使得油气流道内部的近红外光分布更加均匀,巧妙地减少了近红外光源发生器的数量,而红外光传导光纤能够采集到茶油油气的近红外光谱,通过与合格光谱的对比就能轻松的判断茶油是否掺假,而且检测的过程速度非常快,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检测结果非常准确,实用性强,操作方便,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一支架1、汽化箱2、油气存储罐3、固定座5、检测腔体6、至少一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一对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和和一对近红外光传导光纤9。其中,支架具有上安装板101和下安装板102。汽化箱固定在上安装板101,且汽化箱一端具有吸油管201,另一端具有排油管202,内部具有汽化加热器203,吸油管201的前端设有吸油嘴11。汽化箱2带有温度传感器204和与汽化加热器203连接的温度控制器。油气存储罐3的进气口连接于排油管202,且排油管202上安装有吸入油气泵4。固定座5,固定座5的下部座通过螺栓固定设下安装板102上,固定座5下部还有一个T字型的夹具501,夹具501下面有固定片连接下方固定座5下部座,固定片通过螺栓锁在固定座5下部座的上面,检测腔体6采用耐高温的玻璃材料制成,检测腔体6两端和中部都设有夹合部,夹合部与夹具501相配合,从而能固定检测腔体6。检测腔体6内部具有一个沙漏状的油气流道601,该油气流道601的左端上部设有进气接口 602,右端上部设于出气接口 603;所述进气接口 62通过进气管604连接油气存储罐3,进气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三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包覆在所述油气流道601的外侧,并向内射出环绕式的近红外光;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轴向安装在所述检测腔体6的两端。近红外光传导光纤9固定在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后端,且两端的近红外光传导光纤连接着光谱仪,通过对比合格近红外光谱与采集到的油气流道601内的欲检测油气生成的近红外光谱而判断油质是否掺假。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吸油嘴放入欲检测的茶油内,开启油气泵4,茶油进入到汽化箱内被汽化后,进过滤嘴由油气泵送入到油气存储罐3,汽化后的茶油气体在油气存储罐3内缓存存储,并能够通过进气管604进入到油气流道601内,流量控制阀10能够控制进入油气流道的量,最后茶油油气在经过油气流道后从出气接口 603排出。其中,设置在油气流道外侧的近红外光源发生器能够产生照射内部的近红外光,而油气流道的沙漏形状,能够让近红外光源在内部产生一定的折射,使得油气流道内部的近红外光分布更加均匀,巧妙地减少了近红外光源发生的数量,而红外光传导光纤能够采集到茶油油气的近红外光谱,通过与合格光谱的对比就能轻松的判断茶油是否掺假,而且检测的过程速度非常快。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主权项】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支架(1),所述支架具有上安装板(101)和下安装板(102); 一汽化箱(2),该汽化箱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101),且汽化箱一端具有吸油管(201),另一端具有排油管(202),内部具有汽化加热器(203); 一油气存储罐(3),该油气存储罐(3)的进气口连接于排油管(202),且该排油管(202)上安装有吸入油气泵(4); 一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下安装板(102)上; 一检测腔体(6),所述检测腔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座(5)上,且该检测腔体(6)内具有一个沙漏状的油气流道(601),该油气流道(601)的左端上部设有进气接口(602),右端上部设于出气接口(603);所述进气接口 ¢2)通过进气管(604)连接所述油气存储罐(3); 至少一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所述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包覆在所述油气流道(601)的外侧,并向内射出环绕式的近红外光; 一对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所述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轴向安装在所述检测腔体(6)的两端; 和一对近红外光传导光纤(9),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线谱判断茶油掺假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1),所述支架具有上安装板(101)和下安装板(102);一汽化箱(2),该汽化箱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101),且汽化箱一端具有吸油管(201),另一端具有排油管(202),内部具有汽化加热器(203);一油气存储罐(3),该油气存储罐(3)的进气口连接于排油管(202),且该排油管(202)上安装有吸入油气泵(4);一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下安装板(102)上;一检测腔体(6),所述检测腔体安装在所述固定座(5)上,且该检测腔体(6)内具有一个沙漏状的油气流道(601), 该油气流道(601)的左端上部设有进气接口(602),右端上部设于出气接口(603);所述进气接口(62)通过进气管(604)连接所述油气存储罐(3);至少一个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所述近红外光源发生器(7)包覆在所述油气流道(601)的外侧,并向内射出环绕式的近红外光;一对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所述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轴向安装在所述检测腔体(6)的两端;和一对近红外光传导光纤(9),该近红外光传导光纤(9)固定在光谱信号收集透镜(8)后端,且两端的近红外光传导光纤连接着光谱仪,通过对比合格近红外光谱与采集到的油气流道(601)内的欲检测油气生成的近红外光谱而判断油质是否掺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余宗胜耿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