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铭龙专利>正文

一种顶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95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顶车机,尤指一种用以将车辆顶升至高处的顶车机,该顶车机主要是于两侧柱杆顶端相对内侧分设有一套柱座,该两套柱座上分别插设有一调杆,且两调杆间共同跨设有一支撑杆,令顶车机的两侧柱杆顶端可利用支撑杆抵顶,以防止当顶车机将车辆顶升后两侧柱杆相对靠合,达到有效延长顶车机寿命的目的,并可降低各项成本。(*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车机,特别涉及一种延长寿命的顶车机,其主要是于两侧柱杆顶设置可调整高低的支撑杆,以防止两柱杆因车辆重量产生相对靠合的现象,以此改善现有顶车机需加强柱杆强度与寿命短的不便与缺点,并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顶车机是一种用以将车辆顶升,用以供修护人员对车辆进行修护的机具,一般顶车机的结构主要是如图5所示,顶车机主要是由两对应的柱杆50所构成,该两柱杆50上分别设有利用钢索与伸缩压缸作动的位移座51,且两位移座51两侧分设有用以顶撑车辆底盘的撑杆52,再者两柱杆50底端间共同设有一中空垫体55,用以供两位移座51间的钢索穿经;此类顶车机虽然可有效地顶撑车辆,然而由于其是利用位移座的撑杆将车辆顶撑于两柱杆中间,因此此时整个车辆的重心是位于顶车机中间,如此将两柱杆顶端产生向内的偏转扭距力,而由于两侧柱杆间并无任何任何支撑工具,使两侧柱杆顶端会因车辆的重量,而产生相对靠合的现象,进而使两柱杆底端与地面的结合形成极大的扭转应力,极可能断裂,甚至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顶车机损坏,不仅需要增加柱杆的直径,同时更需要加强柱杆与地面间的结合力,如加深固定栓的插掣深度,更需增加混凝土的厚度,因此此类顶车机不仅易损坏、寿命短,且无形间亦增加安装、材料及维修的成本。因此,后来有业者发展出一种形顶车机,其是如图6所示,该顶车机的主要是于两侧柱杆60相对内侧分设有由钢索及油压源上、下作动的位移座61,且各位移座61两侧分设撑杆62,并于两侧柱杆60顶端共同固设有一中空的支撑杆65,用以供钢索与油源管穿置,由此当撑杆62顶升车辆时,可利用支撑杆65来供两侧柱杆60顶抵,其虽可防止两柱杆60因车辆重量产生相对靠合的现象,然而由于支撑杆65的位置受到钢索与油源管的限制,因此无法调整,故当支撑杆65位置太低时,则无法供车顶较高的车辆〔如吉普车、厢型车及小货车等〕,而如支撑杆65位置太高,则对小车而言不仅浪费材料且亦会失去其支撑的作用,造成顶车机损坏。由上述可知,现有顶车机不论是传统式或形式均存在有不同的缺点与不便,如易损坏、寿命短、成本高及适用范围小等,因此如能发展出一种令两侧柱杆获得支撑,并能降低成本的顶车机,将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故现有顶车机确实有改良的必要。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强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并可降低生产成本的顶车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顶车机,该顶车机包括两对应的柱杆,且两柱杆上分别设有可利用钢索与伸缩压缸上、下作动的位移座,又两位移座两侧分设有用以顶撑车辆底盘的撑杆,两柱杆底端间共同设有一中空垫体,用以供两位移座间的钢索穿经,以利用两侧的位移座及撑杆同步顶升车辆,其特征在于顶车机两侧柱杆顶端分别固设有一套柱座,该两套柱座上分别插设有一可调整高低的调杆,该两调杆顶端相对向内伸设有一框杆,且框杆间共同跨设有一支撑杆,借此构成一具顶撑装置的顶车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提供以下附加特征两柱杆的套柱座相对内缘分别凸伸有一可供调杆插设的套柱部,且套柱部前、后侧壁形成贯穿的穿孔,又调杆前壁形成有对应穿孔的定位孔,以利用定位栓调整调杆高度。两调杆的框杆上、下贯穿有一穿孔,且支撑杆两端形成有对应穿孔的定位孔,以利用定位栓锁固支撑杆。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技术于两侧柱杆顶端共同设有一具支撑杆的顶撑装置,而使顶车机于提升车辆时,两侧柱杆可利用支撑杆顶撑,有效防止柱杆产生靠合的力道,以避免顶车机损坏,并可延长顶车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两柱杆顶端具有顶撑装置,因此相比于相同的重量,本技术可大幅缩减柱杆的直径,并可便于安装,有效达到降低材料、安装及维修的成本。以下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整体配置与相对关系。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用以说明支撑杆调整高低的结构与相关位置。图3是本技术垫体的剖面示意图,用来说明垫体内承油盘的相对关系。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用以说明本技术于调整支撑杆高底的状态。图5是现有顶车机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现有另一顶车机的平面示意图。本技术是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顶车机,首先请参看图1所示,该顶车机主要是由两对应的柱杆10所构成,且两柱杆10上分别设有可利用钢索与伸缩压缸上、下作动的位移座11,又两位移座11两侧分设有用以顶撑车辆底盘的撑杆12,且两柱杆10底端间共同设有一中空垫体13,用以供两位移座11间的钢索16穿经〔如图3所示〕,以利用两侧的位移座11及撑杆12同步顶升车辆,以上所述的结构及原理与现有的顶车机相同。至于本技术的特征,则请同时参看图1、2所示,顶车机两侧柱杆10顶端共同跨设有一顶撑装置20,其中顶撑装置20是将两梯状的套柱座21利用螺栓固设于两柱杆10相对内侧面,且两套柱座20相对分缘分别凸伸有一中空状的套柱部22,套柱部22前、后两侧壁形成有数个相对的穿孔220〔本技术以两个穿孔为实施例〕,又两套柱部22内分别插设有一调杆24,且调杆24前、后侧壁分别形成有系列等距的定位孔240,且各相间的定位孔240恰可对应套柱部22的穿孔220,以利用定位栓23依序穿经套柱部22与调杆24的穿孔220与定位孔240,同时配合螺帽锁设,又两侧调杆24顶端分别向内相对固设有一断面呈形的框杆25,且两框杆25自由端形成有上、下贯穿的穿孔250,又两侧框杆25间可共同夹设有一支撑杆27,且支撑杆27两端于对应穿孔250处分别形成有定位孔270,以利用定位栓26锁固框杆25与支撑杆27,以此令顶车机两柱杆10顶端设有一顶撑装置20。又如图3所示,两柱杆10底端的中空垫体13内设有一断面呈U形的承油盘15,令承油盘15可承置稠状的润滑油(如黄油等),且钢索16穿经承油盘15中心,以令钢索16可获得充份的润滑,有效防止钢索断裂,如图1所示即为本技术组成后的外观状态。而关于本技术的运用是如图1、4所示,由于顶车机两柱杆10的顶端共同固设有一具支撑杆27的顶撑装置20,而使两侧柱杆10间存在有支撑杆27的顶撑作用,因此当位移座11的撑杆12将车辆顶升时,由于两柱杆10的顶端存在有顶撑作用,而不致产生靠合的现象,可避免顶车机损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整体结构较强,因此两侧柱杆10的直径可获得缩减,同时相比于现有顶车机,其安装亦可较为简便,故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且当遇到较高的车辆时,则是如图1、2、4所示,由于位移座11的钢索16是穿经垫体13内的承油盘15〔如图3所示〕,因此顶撑装置20的支撑杆27内并无任何限制,故使用者首先可将支撑杆27取下,并分别将两侧套柱座21的定位栓23分离,接着将调杆24调至所需位置后,再将定位栓23依序穿经套柱部22与调杆24的穿孔220与定位孔240,而再次将调杆24固设于套柱座21上,待两侧的调杆24均调整至所需位置时,再将支撑杆27的两端同时套设于两侧的框杆25内,并令支撑杆27的定位孔270同时对应两框杆25的穿孔,再利用定位栓26锁固支撑杆27,如此即可达到调整支撑杆27高度的目的,而令顶车机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车机,包括两对应的柱杆,且两柱杆上分别设有可利用钢索与伸缩压缸上、下作动的位移座,又两位移座两侧分设有用以顶撑车辆底盘的撑杆,两柱杆底端间共同设有一中空垫体,其特征在于:顶车机两侧柱杆顶端分别固设有一套柱座,该两套柱座上分别插设有 一可调整高低的调杆,该两调杆顶端相对向内伸设有一框杆,且框杆间共同跨设有一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铭龙高月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铭龙高月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