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1829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和综合保护器;框架中还设有电动换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电动换向机构,弥补了现有产品手动换向的不足,符合煤矿电器产品智能化的需求。另外,该电动换向机构的位置设计较为合理,充分利用整体空间,具有结构较为简化紧凑的优点,有利于缩小整体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接触器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防爆供电系统高、中、低压开关中使用的真空接触器组件,其结构是:一个真空接触器和一个换向开关再装上一个保护器,通过铜编织带用螺丝固定连接,这不仅使工艺复杂,而且由于连接线过多,增加了产品运行时安全风险。另外,采用传统真空接触器制成的防爆开关存在体积大、温升高、手动换向、开关内部接线多布局乱等工艺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重要是现有防爆开关没有明显隔离断口,无法让使用者直接观看其使用状态,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缩减体积,有利于井下搬运的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和综合保护器;框架中还设有电动换向机构。上述方案中,电动换向机构包括电机、换向联锁轮和联动电机输出轴与换向联锁轮的齿轮组件;换向联锁轮露出于框架的一个侧壁。上述方案中,框架上设有位于同一壁面的三个电源侧接电柱和三个负载侧接电柱。上述方案中,三个负载侧接电柱和三个电源侧接电柱各自排成两条平行直线。上述方案中,电动换向机构设置在其中一个负载侧接电柱的正下方,且位于两个真空开关管之间。本专利技术带有电动换向机构,弥补了现有产品手动换向的不足,符合煤矿电器产品智能化的需求。另外,该电动换向机构的位置设计较为合理,充分利用整体空间,具有结构较为简化紧凑的优点,有利于缩小整体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真空接触器从另一侧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图1所示真空接触器制成的隔爆真空开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隔爆真空开关形成隔离断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和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真空接触器从另一侧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框架1,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2、电动换向机构3和综合保护器4;所述真空接触器、电动换向机构和综合保护器通过框架成为一体。所述框架优选采用胶木或增强尼龙材料制成。所述真空接触器包括三个沿铅垂线设置的真空开关管21和一个设置在真空开关管下方的永磁式操动机构22,永磁式操动机构带动三个真空开关管中的动触头进行分合闸动作;另外本实施例中,各真空开关管中的动触头211位于下方,静触头212位于上方,且各静触头向上伸出框架的顶壁11,且该伸出框架顶壁的部分静触头直接作为插接式电源侧接电柱23使用,也即三个真空开关管的三个静触头直接作为电源侧接电柱;本实施例中,该三个静触头排成直线。在具体实践中,也可把各电源侧接电柱与相应的静触头分体制造,但二者仍采用连成一体件的结构设计,也是可行的。本实施例中,框架顶壁上还设有三个也排成直线状的插接式负载侧接电柱24,各负载侧接电柱均突出于框架顶壁,各负载侧接电柱分别与相应一个真空开关管的动触头相连;本实施例中,三个负载侧接电柱和三个电源侧接电柱排成两条直线,优选交错排列。永磁式操动机构包括转轴和永磁机构221;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三个真空开关管的下方;转轴上设有三个触头簧和绝缘子,并通过三个导向杆沿铅垂线方向垂直驱动三个真空开关管的动触头;转轴支板上装有两个分闸辅助弹簧,作为分闸所用的辅助动力;永磁机构的输出轴通过拐臂带动转轴,进而通过转轴同步带动三个真空开关管同步分合闸。在其中一个负载侧接电柱的正下方,且在两个真空开关管之间,以及框架顶壁和转轴之间,设有一个电动换向机构;该电动换向机构包括电机31、换向联锁轮32和联动电机输出轴与换向联锁轮的齿轮组件33;换向联锁轮露出于框架的一个侧壁;当两台真空接触器并排使用时,可用该换向联锁轮同步带动另一真空接触器实现异步分闸,也即使得两个真空接触器总是处于不同的分合闸状态,其中一个真空接触器处于合闸状态,另外一台真空接触器就必然处于分闸状态,从而保证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发生两台真空接触器都同时处于合闸状态。本实施例中,综合保护器设置在框架底端,综合保护器上设有多个插接端口41,各插接端口外露于框架。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电源安装盒5,该电源安装盒与综合保护器分局框架底部的两侧端。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和同类产品相比,通过把接触器、换向机构和综合保护器集成为一体,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化和紧凑,有效缩减占用空间,体积大为降低,给井下电工的搬运安装带来极大便利。(2)本实施例可采用一个电磁机构直线驱动三个真空开关管的结构,减少许多联动装置,使得电磁操作机构更为简洁,同时也有效压缩了产品体积。(3)真空开关管的静触头直接与电源侧接电柱连为一体,或者直接把真空开关管静触头外露于框架的部分作为电源侧接电柱使用,都能减轻产品重量,便于安装,同时也能极大压缩体积空间。(4)本实施例可以制成具有明显的带隔离断口的隔爆开关,使得使用者能够直接观察出接电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性。(应用例1)图3和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中图3是采用图1所示真空接触器制成的隔爆真空开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隔爆真空开关形成隔离断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应用例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隔爆真空开关,见图3至图4所示,该隔爆真空开关包括设置在隔爆腔体中的框架1和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2、电动换向机构3、综合保护器4、用于与真空接触器电连接的导电机构5以及用于带动框架往复移动的位移机构6;所述真空接触器是实施例1所述真空接触器;导电机构包括与电源侧接电柱插接相连的三个电源侧接电套管51和与负载侧接电柱插接相连的三个负载侧接电套管52;框架在位移机构的驱动下,带动真空接触器上的电源侧接电柱和负载侧接电柱,使其插入或移出与导电机构中相应的电源侧接电套管和负载侧接电套管,且在移出后使得电源侧接电柱和负载侧接电柱与相应的电源侧接电套管和负载侧接电套管形成隔离断口。本实施例中,位移机构选用升降联动平台,该平台可带动带动框架和真空接触器上下移动;真空接触器上的各电源侧接电柱在随着真空接触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插入或滑出相应一个电源侧接电套管;真空接触器上的各负载侧接电柱则在随着真空接触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插入或滑出相应一个负载侧接电套管;且当真空接触器降低至最低位时,各接电柱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和综合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框架中还设有电动换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真空接触器和综合保护
器;其特征在于:框架中还设有电动换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电动换向机构包
括电机、换向联锁轮和联动电机输出轴与换向联锁轮的齿轮组件;换向联锁轮露出于框
架的一个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宇腾真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