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江专利>正文

防雾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81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雾擦,具有基板,其特征是:基板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基板的背部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携带,便于推广应用,例如,可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眼镜、泳镜和仪器的玻璃镜片等;2.经在汽车玻璃上试验,在其表面涂抹一次可保证3~5天左右不结雾。(*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雾擦,主要用于擦拭玻璃以防止其表面结雾。
技术介绍
在下雨天或大气湿度较高时,常因玻璃表面生成的雾气所引起的光线漫射现象而使玻璃变得不透明,尤其当汽车挡风玻璃结雾时,如不及时去除即会遮挡司机的视线,并引发各种意外交通事故。虽然开启车内的空调系统可以用冷气吹除凝结在玻璃上的雾气,但若关闭空调则又会重新结雾。而下雨天往往气温较低,一般又不需要开启冷气。再者,开启空调同时也增加了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雾擦,它不仅成本低廉、便于携带,而且,擦拭一次就能保证玻璃表面在数天内不结雾。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雾擦,具有基板,其特征是基板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基板的背部设有把手。而且,把手为自基板切口留边处的叠起。而且,把手的顶端设有一个凹槽或者,把手粘结在基板的背部。或者,把手为基板上供手指捏拿的2个孔。而且,切口处贴附有隔离薄膜。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携带,便于推广应用,例如,可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眼镜、泳镜和仪器的玻璃镜片等;2.经在汽车玻璃上试验,在其表面涂抹一次可保证3~5天左右不结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本防雾擦具有基板1,其独到之处是基板1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2,基板1的背部设有把手4、4.1、4.2。所述“连接”最好是粘结;所述吸液层2可采用海绵或吸水织物;所述基板1可以与把手4注塑成一个整体;所述基板1的四周可以折起9,即让吸液层2嵌入其形成的凹部。但是,更简单却同样有效的结构可以是把手4为自基板1切口7留边处8的叠起。(见图1、2)为了便于将把手4沿基板1的留边处8叠起,可在把手4的顶端设有一个凹槽5,使用的,可用手指从凹槽5处将把手4抠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把手4粘结在基板1的背部(见图3、4)。与此同时,所述把手4.2也可以是基板上供手指捏拿的2个孔(见图5)。为了防止防雾剂粘在手上,可在切口和孔处贴附一层隔离薄膜3。建议1.出售时,将防雾擦封装在塑料袋内,以防止防雾剂挥发;2.基板的边缘开一个切口6,以便从塑料袋内将防雾擦取出;3.基板1的4个角最好是圆角;4.使用一次后,应将防雾擦再放回塑料袋内,以备下次再用。权利要求1.一种防雾擦,具有基板,其特征是基板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基板的背部设有把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擦,其特征是把手为自基板切口留边处的叠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雾擦,其特征是把手的顶端设有一个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擦,其特征是把手粘结在基板的背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擦,其特征是把手为基板上供手指捏拿的2个孔。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防雾擦,其特征是切口处贴附有隔离薄膜。专利摘要一种防雾擦,具有基板,其特征是基板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基板的背部设有把手。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携带,便于推广应用,例如,可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眼镜、泳镜和仪器的玻璃镜片等;2.经在汽车玻璃上试验,在其表面涂抹一次可保证3~5天左右不结雾。文档编号B60S3/00GK2691966SQ20042001782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1日专利技术者沈江, 张剑波 申请人:沈江, 张剑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雾擦,具有基板,其特征是:基板上连接着含有防雾剂的吸液层,基板的背部设有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江张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沈江张剑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