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369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其中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为三层结构,包括0.03mm~0.4mm厚的第一玻纤布层,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0.3mm,所述第二防护层厚度为:0.03mm~0.4mm。并通过一个热合工艺将三层进行复合。由于玻纤布具有不燃的特点,热塑性聚氨酯具有不易燃的特性,所以当正面进行火烤时,防火效果明显,通过中间层配方的改进,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防火性能,能够短时间防止明火,达到一定防火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透汽功能的防水透汽膜。
技术介绍
防水透汽膜在建筑领域中可作为坡式屋面的防水透汽垫层和建筑物幕墙内保温防护层,或者作为金属维护结构的辅助防水层。防水透汽膜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建筑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孳生霉菌,影响室内环境;还能够加强建筑气密性,提高建筑防风性能,可帮助建筑进一步节能,降低物业使用时的能源消耗。 目前现有的建筑用防水透气膜,大多以聚乙烯多孔膜和涤纶纺粘无纺布复合、或是以聚丙烯多孔膜和丙纶纺粘无纺布复合的三层构造,以前还使用具有防水透汽膜性的闪蒸法加工的纺粘无纺布。这些商品都是石油化学制品,非常容易燃烧,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一些防火标准中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申请人:正是基于此研发一种具有一定防火、一定阻燃性能的防水透汽膜,作为现有防水透气膜的一种优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复合形防水透汽膜。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为三层结构,包括自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叠加热合复合的: 第一玻纤布层,该第一玻纤布层的玻纤布厚度为:0.03mm?0.4mm: 中间的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 ?0.3mm ; 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厚度为:0.03mm?0.4mm。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第二防护层为玻纤布或者无纺布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是由聚磷酸铵18份(重量)、三聚氰胺10份(重量)、季戊四醇9份(重量)、热塑性聚氨酯63份(重量)均匀混合并制成的无卤阻燃型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聚氨醋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0.2mm。 最佳地,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 mm?0.1 mm。 进一步地,所述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的水蒸汽透过量大于500g/ Hf ;1米水柱2小时内不透水;抗拉强度大于260N/5c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玻纤布具有不燃的特点,热塑性聚氨酯具有不易燃的特性,所以当正面进行火烤时,防火效果明显,通过中间层配方的改进,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防火性能,能够短时间防止明火,达到一定防火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三层膜料在热熔胶刮刀涂布机中的热压复合示意图。 图2为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纤玻纤布层,2第二玻纤布层,3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4放卷辊,5收卷辊,61桥辊,62预热辊,71热压辊,72衬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 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包括难燃型和普通型两种规格,下面分别就其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在图2中,本实施例中的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为三层结构,包括 1、外侧的第一玻纤布层1,该第一玻纤布层的玻纤布厚度为:0.03mm?0.4mm。 2、中间的无卤阻燃型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3,且无卤阻燃型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0.3mm,较优的为0.05mm?0.2mm,最佳地为0.05mm?0.1 mm,当厚度为0.05毫米时,透汽效果最佳,但是防水效果相对较差,当厚度为0.3毫米时,透汽效果较差,防水效果上升。 热塑性聚氨脂(Thermoplastic polyyrethane)即TPU,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属于化合物,英文商品名:Flexible polyurethane ο 其中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为一种膜类结构,具有防水和透汽的两重功能,包括微孔型和亲水型两种类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其防水和透汽原理为:微孔型的热塑性聚氨酯薄膜中的膜孔直径很小,只有10 μ m?50 μ m,介于直径为4 X 10_4 μ m的水蒸气和直径约为100?300 μ m的水滴之间,水蒸气可透过微孔薄膜,而水滴不能通过,从而起到防水透气的目的。亲水型的热塑性聚氨酯薄膜,连续的无孔薄膜及涂层材料,其表面及本体均为均匀致密结构。防水性是由于材料的连续性和较大的表面张力决定的,呼吸性是由聚氨酯亲水软段类型、比例及软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决定的,通过分子扩散机理来实现: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结构为复杂的分子扩散提供了可能,水分子沿着密集的分子链间隙传递,由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通过聚氨酯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传递到低湿度一侧,但其呼吸性一般相对微孔结构而言较差。两种类型的的热塑性聚氨酯都具有防水和透汽性能,根据使用场合要求的不同可以选用。 3、内侧的第二玻纤布层2,该第二玻纤布层的玻纤布厚度为:0.03mm?0.4mm。 其中两侧的玻纤布层中,一层的厚度较厚,主要起到抗拉伸的作用,另一层的厚度较薄,主要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外表面的磨损。 上述的三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纤玻纤布层1、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3和第二玻纤布层2依次设置在热熔胶刮刀涂布机的三个放卷辊4上,且上述三层为独立的卷材,分别设置在各自独立的放卷辊中,并经过一个共同的收卷辊5进行收卷。三层的规格满足上述中的尺寸规格。其中,热熔胶刮刀涂布机为现有成熟设备,在涂布工艺中经常使用,一般都包括收放卷系统、热合机构和布料涨紧机构,具体细节不在赘述。 步骤二,不经收卷,第一玻纤布I层经过热熔胶刮刀涂布机的桥辊61和预热辊62预热后直接进入由热压辊71和衬辊72组成的热压复合机构,且与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和第二玻纤布层同时以相同的速度进入热压复合机构中进行三层的热复合,且热压复合机构中热压辊表面瞬间的热复合温度为120?130°C之间,最后由一个收卷辊对复合并充分冷却后的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进行收卷。 在上述的热合过程中,应保证三层之间同步叠加、匀速进入且两侧对齐的同步进入热压复合机构。在热压过程中,借助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和玻纤布之间的大熔点差(即,两者之间的熔点温差相差大于1000°C ),并在热压辊和衬辊的挤压作用,实现上述三层材料的无粘合剂条件下的热压复合,从而制成本技术所述的三层复合防水透气膜。 本技术申请的有益效果以微孔型的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为例进行说明: 本三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气透汽功能和良好的强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透汽性能:本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大于500g/ Hf ; 24小时不透水性:1米水柱2小时内不透水;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大于260N/5cm,此处所谓的260N/5cm是指,将试样做成5厘米宽的布条,进行拉伸试验,其变形临界点的拉力强度大于260牛,这一指标在无纺布、玻纤布中经常采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简易变形,有以下三层组成1、玻纤布;2、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3、无纺布(PP聚丙稀)0.05?0.4mm。其中,玻纤布提供高拉伸强度,无纺布起到保护层的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为普通型。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中间的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是一种由以下物质混合后形成的厚度为0.05mm?0.3mm的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叠加热合复合的:第一玻纤布层,所述第一玻纤布层的玻纤布厚度为:0.03mm~0.4mm:中间的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0.3mm;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为:0.03mm~0.4mm。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叠加热合复合的: 第一玻纤布层,所述第一玻纤布层的玻纤布厚度为:0.03mm?0.4mm: 中间的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厚度为:0.05mm ?0.3mm ; 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为:0.03mm?0.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为玻纤布或者无纺布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纤复合防水透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层为无卤阻燃型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一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