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889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内模,包括内模本体及设有该内模本体相对端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并在该第一转轴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所述内模本体在其与第一转轴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并在该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模在使用时,有效满足了人们在制备玻璃钢复合管时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管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成形玻璃钢层的内模。
技术介绍
在城市中铺设给排水管道或其他液体输送管道,为了减少对地面设施的破坏,通常采用顶管机将一段一段输水管在地下往前顶进铺设而成,因此对输水管的强度要求很高,而同时输水管还要承受高内压,以满足高压力输水之用。 玻璃钢复合管,其内层是玻璃钢层,并通过粘胶在玻璃钢层的外面包裹有钢筋混凝土层。目前所使用的玻璃钢复合管,其玻璃钢层与钢筋混凝土层之间的结合力弱,它虽然能承受巨大的轴向顶进压力,但所能承受的拉力却非常小,当管内的压力较大时,玻璃钢层就会产出向外的膨胀力,该膨胀力直接作用在外壁的钢筋混凝土层上,此时钢筋混凝土层就会承受很大的拉力,当拉应力大于钢筋混凝土层较小的抗拉强度极限,钢筋混凝土层就会发生涨碎而使管道破裂。其中,内模为用于制备玻璃钢层的主要组成部件,现有技术中的内模由于其结构的特性,不能有效满足人们制备玻璃钢复合管时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内模。 一种内模,该内模包括内模本体,所述内模本体呈圆筒状,其包括一个前端面、一个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内模本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中央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并在该第一转轴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内模本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中所述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该第一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内模本体在其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并在该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多个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挂钩。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圆环状,其外径小于该内模本体的直径,并与第一转轴设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槽呈矩形状。 优选地,所述内模本体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设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内模,该内模包括内模本体及设有该内模本体相相对端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并在该第一转轴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所述内模本体在其与第一转轴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并在该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多个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挂钩。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圆环状,其外径小于该内模本体的直径,并与第一转轴设为一体式结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模,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的限位块,使得该内模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限位块方便地将内模从成形中该内模外侧面上的玻璃钢层中脱离出来;而在第一转轴上开设有的凹槽,便于旋转机构驱动该内模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提高了在该内模外侧面上制备玻璃钢层时的成形效率,有效满足人们在制备玻璃钢复合管时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模100,其是应用在玻璃钢复合管生产设备中,用于在该内模100上成形一玻璃钢层。本实施例的内模100包括呈圆筒状的内模本体10,其中根据内模本体10具体由一个前端面11,一个与所述前端面11相对的后端面12以及位于前端面11与后端面12之间的外侧面13。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内模100应用在玻璃钢复合管生产设备中,其用于制备的玻璃钢复合管中的玻璃钢层是成形在该内模本体10的外侧面13上的。 所述内模本体10前、后端面(11、12)的中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30,可以理解,第一转轴20与第二转轴30及内模本体10的轴中心线是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20的圆周卖你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21,并在该第一转轴20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22。其中限位块21在使用时,可与脱模机构(图未示),作为对该内模100进行限位的限位部位,进而将内模100从其外侧面13上成形有玻璃钢层内抽离处理。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块21其优选为圆环状,且该限位块21的外径要小于该内模本体10的直径,并与第一转轴20设为一体式结构。而凹槽22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内模100在使用时,便于与旋转机构进行配合,以驱动内模100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提高了在该内模100外侧面13上制备玻璃钢层时的成形效率,有效满足人们制备玻璃钢复合管时的使用需求,其中凹槽22优选为矩形状结构。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内模100应用在玻璃钢复合管生产设备时,其内模100在形成有玻璃钢层后,需要在玻璃钢层的外侧与钢筋混凝土层配合,以形成一完整的钢筋玻璃钢复合管。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在玻璃钢层的外侧浇筑钢筋混凝土层,其在该内模本体10前端面11设置有第一凸缘40,并在该第一凸缘40上均匀地开设多个安装孔41,使得该内模100在使用时,可通过在第一凸缘40上开设有的安装孔41与外模(图未示)进行配合,以方便形成制备钢筋玻璃钢复合管所需要的钢筋混凝土层。其中设有第一凸缘40可以在该内模100上形成玻璃钢层时,对组成该玻璃钢层的各材料进行限位,进而确保了经由该玻璃钢层成形工位10制备得到的玻璃钢层其两个端部与中间位置处的材质厚度保持一致。为此,本实施例的内模100在使用时,也可以在该内模本体10的后端面12上设置第二凸缘50,其中第二凸缘50的外径要小于第一凸缘的外径40,为了方便在玻璃钢层的外侧浇筑钢筋混凝土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缘118其外径具体可以,等于该内模100在使用时所需要制备的玻璃钢层的外径。 可以理解,为了方便该内模100在使用时,本实施了内模100在其第二转轴30上还设置有挂钩60,并可通过起吊装置来对内模100及形成于内模100上的玻璃钢进行移送。 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模,应用在玻璃钢复合管生产设备中,有效满足人们在制备玻璃钢复合管时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模,其特征在于:该内模包括内模本体,所述内模本体呈圆筒状,其包括一个前端面、一个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内模本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中央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并在该第一转轴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其特征在于:该内模包括内模本体,所述内模本体呈圆筒状,其包括一个前端面、一个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以及位于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内模本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的中央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面上向外凸伸有一限位块,并在该第一转轴的端面上开设一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本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中所述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该第一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本体在其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并在该第一凸缘上均匀地开设多个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挂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贤蒋培林沈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峰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