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旭专利>正文

一种自发电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692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电大棚,包括温室和设置在温室顶部的棚顶,所述棚顶由若干玻璃层和发电层相互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发电层上远离和靠近所述温室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二金属层,所述第一、二金属层分别由若干个沿所述棚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第一、二金属块组成,相邻两个第一、二金属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二金属块之间依次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一、二半导体间隔轮换设置。根据“塞贝尔效应”的原理,通过太阳光的照射,使第一、二半导体两端产生温差,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使大棚能够自动发电,提供大棚内部的电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发电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出现,节能减排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开发和应用绿色新能源是一项长远的计划,在农工生产中,我国的温室大棚面积世界第一,而现有的大棚大多只能做一个温室的应用,应用范围非常小,吸收太阳能只有小部分得到使用,大部分都浪费掉了,而且这些大棚不能提供电能,人们只能从外部将电线接通到大棚中,从而提供大棚内部照明等需求,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发电大棚,能够自动发电,提供大棚内部的电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发电大棚,包括温室和设置在温室顶部的棚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由若干玻璃层和发电层相互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发电层上远离和靠近所述温室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二金属层,所述第一、二金属层分别由若干个沿所述棚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第一、二金属块组成,相邻两个第一、二金属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二金属块之间依次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一、二半导体间隔轮换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块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块上,所述第二金属块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金属块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金属块均为铝合金板,每个铝合金板长度均相同,且相邻两个铝合金板之间均固设有绝缘胶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分别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所述P型和N型半导体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金属块长度方向的两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金属块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室内壁设有一充电板,所述充电板与所述棚顶长度方向两端的P型和N型半导体联通,所述充电板上设有充电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棚顶下方固设有若干灯泡,所述灯泡与所述充电板联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塞贝尔效应”的原理,第一、二半导体作为两种不同的金属,通过第一、二金属块连接起来,形成回路,第一、二半导体连接在第一金属块的一端为热端,连接在第二金属块的一端为冷端,通过第二金属是间隔设置的,使冷端形成开路,从而满足了“塞贝尔效应”全部条件,通过太阳长时间的照射,使第一、二半导体两端产生温差,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使发电层能够自动发电,从而使得大棚能够自动供电,避免从外部接线,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保证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发电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发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发电大棚的电路示意图;其中:1-温室;2_棚顶;3_玻璃层;4_发电层;5_第一金属层;6_第二金属层;51-第一金属块;61_第二金属块-J-第一半导体;8_第二半导体;9_绝缘胶垫;10_充电板;101_充电接口 ;11_灯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自发电大棚,包括温室I和设置在温室I顶部的棚顶2,所述棚顶由若干玻璃层3和发电层4相互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发电层上远离和靠近所述温室I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二金属层5、6,所述第一、二金属层5、6分别由若干个沿所述棚顶2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第一、二金属块组成51、61,相邻两个第一、二金属块51、61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二金属块51、61之间依次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半导体7和第二半导体8,所述第一、二半导体7、8间隔轮换设置。通过第一金属块51和第二金属块61将第一半导体7和第二半导体8连接起来,太阳直接照射在第一金属块上51,使第一金属块51发热,第一半导体7和第二半导体8连接在第一金属块51的一端为一个置于高温状态的结点,第二金属块61远离太阳,第二金属块61的温度低于第一金属块51的温度,第二金属块61暴露于温室I内部,使第二金属块61的热量散发到温室I中出,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块61是间隔设置的,第一半导体7和第二半导体8连接在第二金属块61的一端处于开路且处于低温状态,根据“塞贝尔效应:在两种不同金属的连线,若将连线的一结点置于高温状态T2 (热端),而另一端处于开路且处于低温状态Tl冷端,则在冷端存在开路电压Δν。”可通过吸收太阳光照,使第一、二半导体7、8两端产生温差,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有热能转换为电能,使大棚够自动发电,将电能储存或直接为其他需要电能的设备供电,可有效解大棚从能外部接线的问题,非常环保,同时安全、实用。所述第一金属块51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块61上,所述第二金属块61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金属块51上。第一、二金属块51、61这样的交错设置为本案的优选,当然其他满足冷端开路状态的交错方式也能够实现“塞贝尔效应”。所述第一、二金属块51、61均为铝合金板,每个铝合金板长度均相同,且相邻两个铝合金板之间均固设有绝缘胶垫9。通过铝合金板将第一、二半导体7、8连接成一个回路,铝合金板起导电作用,第一、二金属块51、61的铝合金板厚度根据实际需要来制作,铝合金板具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固为本案的优选,当然铝合金板还可以替换成铜合金带等其他金属,通过绝缘胶垫将9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块61隔开,从而形成开路。所述第一半导体7和第二半导体8分别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所述P型和N型半导体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金属块61长度方向的两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金属块51上。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为最常用的热电半导体,半导体能得到比金属大得多的温差电动势,热能与电能转换有较高的效率,因此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为本案的优选方案,当然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来代替。所述温室I内壁设有一充电板10,所述充电板10与所述棚顶2长度方向两端的P型和N型半导体联通,所述充电板10上设有充电接口 101。通过充电板10将电能储存起来,通过充电接口 101释放充电板10中的电能。所述棚顶2下方固设有若干灯泡11,所述灯泡11与所述充电板10联通。通过灯泡11与充电板10联通,使大棚中的照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自发电大棚,包括温室和设置在温室顶部的棚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由若干玻璃层和发电层相互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发电层上远离和靠近所述温室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二金属层,所述第一、二金属层分别由若干个沿所述棚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第一、二金属块组成,相邻两个第一、二金属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二金属块之间依次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一、二半导体间隔轮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发电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块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块上,所述第二金属块两端的正向投影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金属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发电大棚,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发电大棚,包括温室和设置在温室顶部的棚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由若干玻璃层和发电层相互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发电层上远离和靠近所述温室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二金属层,所述第一、二金属层分别由若干个沿所述棚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间隔设置的第一、二金属块组成,相邻两个第一、二金属块交错设置,所述第一、二金属块之间依次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一、二半导体间隔轮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旭
申请(专利权)人:姚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