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6951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玫瑰植株侧发枝条生长长度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打顶;2)第一次打顶后保留约10-15厘米的芽条长度;3)待第一次打顶后的新生芽再次生长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整形修剪;4)第二次枝条修整后,平均每株芽条为20-40个,株高55-65厘米时;对于芽条数量少于40个的植株,需要进行第三次修剪;5)第三次修剪前对全田植株进行苗期的追肥;6)单株植株基本保持45-50个以上有效生长芽条;7)对于长枝条从枝条基部短剪;该方法使得玫瑰的成型所需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可在最有效的在短期内形成理想的单株冠型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
技术介绍
油用玫瑰是指所有用于玫瑰精油提取的玫瑰品种,包括:大马士革玫瑰、百叶玫瑰、平阴玫瑰、苦水玫瑰等,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前两种油用玫瑰。因为,油用玫瑰在栽培中主要是提高开花枝条的数量,以达到增加花朵产量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油用玫瑰的培育修剪过程存在以下缺陷:1、下部基础枝条留枝偏长,不利于支撑主枝及花条枝的合理分布。2、常规方法不强调幼苗期的修剪和枝条控制,造成不必要的过长枝条和营养浪费。3、过多强调老枝和徒长枝的修剪控制,忽略了新生枝条的合理管控。4、生长初期保留基础枝过长,造成上下两部分比例失调,冠型不合理。5、前期修剪要求不一致及随意性较强,不利于植株的中后期管理。6、全生长期修剪随意性大,导致花条分布不均匀,花期的花量降低。7、现有的冠型修剪整理技术忽视了修剪前后的植株营养调控。8、现在广泛采用的修剪技术忽视了地上部与地下部发育的调控,造成对植株发育的较大影响。现有修剪方法和无序的修剪会对植株生长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导致植株生长延缓,产花量明显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该方法使得玫瑰的成型所需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时间与空间的调整与配合紧凑,定量定性严格合理,配套技术措施和方法明晰完善,最有效的在短期内形成理想的单株冠型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整个种植区80%-86%的玫瑰植株侧发枝条生长长度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打顶,打顶前5-6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的叶面营养剂的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在多雨季节或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还需喷施杀菌剂;2)第一次打顶后保留10-15厘米的芽条长度,每个芽条保留至少3个芽眼;待7-10天后每株的新生芽生长至6-10个时,结合水分灌溉配施复合型肥料,在已经使用基肥或底肥的地块可免施复合型肥料;3)待第一次打顶后的新生芽再次生长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整形修剪,修剪前3-5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遇高温高湿天气环境需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修剪时新芽保留15-20厘米的长度,3-4个芽眼;4)第二次枝条修整后,平均每株芽条为20-40个,株高55-65厘米;对于芽条数量少于40个的植株,需要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三次修剪为选择性修剪,在第二次修剪的基础上,经过20-25天的生长后,选择上位的发育强壮的芽条进行打尖断枝,留下3-4个芽眼;修剪后立即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并配合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5)第三次修剪前5-7天,应对全田植株进行苗期的追肥,追肥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追加比例为15:15:15,每株玫瑰植株施加50-60克,并结合浇水,目的是促进新生芽条的迅速生长及第三次修剪后的枝条萌发;6)第三次修剪完成后,全田单株植株基本保持45-50个以上有效生长芽条;7)修剪过程中,对于长枝条必须从枝条基部短剪,保留芽眼2-3个,依节间长短而定,节间长则少留芽眼,节间短留3-4个,以枝条长度在35厘米内为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壮苗促根液组成成分包括复硝酚钾/钠、萘乙酸钾/钠、吲哚丁酸钾/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复合肥和氨基酸态复合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杀菌剂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抗菌素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面营养剂包括全营养氨基酸叶面肥、0.5%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0.2%浓度的尿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型所需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时间与空间的调整与配合紧凑,定量定性严格合理,配套技术措施和方法明晰完善,最有效的在短期内形成理想的单株冠型结构。1.常规生产中对植株的修剪太晚,无效枝条的生长耗损了过多的营养成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比较大的不良影响,单位养分效率在无形中被大幅度降低。本专利技术在植株生长初期有效促进了单位面积有效花枝的发生数量,降低劳动强度。2.尽早形成有效的植株冠型和高效光合作用群体,不论对于单株的光合效率还是群体的有效营养生长,都是极为有利的。此方法可以较大幅度的有效的提高单位矿质营养成分的利用效率,并大幅度提高植株有机养分的生产效率和利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常规的玫瑰种植和修剪模式,强调前期修剪,迅速形成合理植株冠型。避免了常规种植中全田植株枝条量少且单枝生长过长,有效枝条无法形成的不良状态,同时避免了田间过长枝条修剪造成的植株整体损伤严重,根系因地上部修剪所造成根系萎缩情况发生,也有效减少了中后期枝条修剪对劳动力的大量浪费。4.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因单株和群体的优化管理技术实施早于常规栽培,不论从矿质营养利用和有机营养的合成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且非常有效的避免了植株有机营养合成部位的浪费和受到的损伤。在第一次收获全田鲜花时,平均产量会比常规栽培方法提高50-8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括以下步骤:1)当整个种植区80%-86%的玫瑰植株侧发枝条生长长度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打顶,打顶前5-6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的叶面营养剂的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在多雨季节或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还需喷施杀菌剂;2)第一次打顶后保留10-15厘米的芽条长度,每个芽条保留至少3个芽眼;待7-10天后每株的新生芽生长至6-10个时,结合水分灌溉配施复合型肥料,在已经使用基肥或底肥的地块可免施复合型肥料;3)待第一次打顶后的新生芽再次生长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整形修剪,修剪前3-5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遇高温高湿天气环境需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修剪时新芽保留15-20厘米的长度,3-4个芽眼;4)第二次枝条修整后,平均每株芽条为20-40个,株高55-65厘米;对于芽条数量少于40个的植株,需要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三次修剪为选择性修剪,在第二次修剪的基础上,经过20-25天的生长后,选择上位的发育强壮的芽条进行打尖断枝,留下3-4个芽眼;修剪后立即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并配合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5)第三次修剪前5-7天,应对全田植株进行苗期的追肥,追肥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追加比例为15:15:15,每株玫瑰植株施加50-60克,并结合浇水,目的是促进新生芽条的迅速生长及第三次修剪后的枝条萌发;6)第三次修剪完成后,全田单株植株基本保持45-50个以上有效生长芽条;7)修剪过程中,对于长枝条必须从枝条基部短剪,保留芽眼2-3个,依节间长短而定,节间长则少留芽眼,节间短留3-4个,以枝条长度在35厘米内为宜。所述壮苗促根液组成成分包括复硝酚钾/钠、萘乙酸钾/钠、吲哚丁酸钾/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复合肥和氨基酸态复合肥。所述杀菌剂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抗菌素类杀菌剂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整个种植区80%‑86%的玫瑰植株侧发枝条生长长度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打顶,打顶前5‑6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的叶面营养剂的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在多雨季节或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还需喷施杀菌剂;第一次打顶后保留约10‑15厘米的芽条长度,每个芽条保留至少3个芽眼;待7‑10天后每株的新生芽生长至6‑10个时,结合水分灌溉配施复合型肥料,在已经使用基肥或底肥的地块可免施复合型肥料;待第一次打顶后的新生芽再次生长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整形修剪,修剪前3‑5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遇高温高湿天气环境需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修剪时新芽保留15‑20厘米的长度,3‑4个芽眼;第二次枝条修整后,平均每株芽条为20‑40个,株高55‑65厘米时;对于芽条数量少于40个的植株,需要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三次修剪为选择性修剪,在第二次修剪的基础上,经过20‑25天的生长后,选择上位的发育强壮的芽条进行打尖断枝,留下3‑4个芽眼;修剪后立即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并配合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第三次修剪前5‑7天,应对全田植株进行苗期的追肥,追肥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追加比例为15:15:15,每株玫瑰植株施加50‑60克,并结合浇水,目的是促进新生芽条的迅速生长及但三次修剪后的枝条萌发;第三次修剪完成后,全田单株植株基本保持45‑50个以上有效生长芽条;修剪过程中,对于长枝条必须从枝条基部短剪,保留芽眼2‑3个,依节间长短而定,节间长则少留芽眼,节间短可留3‑4个,以枝条长度在35厘米内为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用玫瑰的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整个种植区80%-86%的玫瑰植株侧发枝条生长长度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打顶,打顶前5-6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的叶面营养剂的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在多雨季节或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还需喷施杀菌剂;第一次打顶后保留10-15厘米的芽条长度,每个芽条保留至少3个芽眼;待7-10天后每株的新生芽生长至6-10个时,结合水分灌溉配施复合型肥料,在已经使用基肥或底肥的地块免施复合型肥料;待第一次打顶后的新生芽再次生长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整形修剪,修剪前3-5天进行全田叶面营养剂的喷施,喷施总浓度为5‰-8‰,并同时使用配制的壮苗促根液;遇高温高湿天气环境需使用杀菌剂预防病害;修剪时新芽保留15-20厘米的长度,3-4个芽眼;第二次枝条修整后,平均每株芽条为20-40个,株高55-65厘米;对于芽条数量少于40个的植株,需要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三次修剪为选择性修剪,在第二次修剪的基础上,经过20-25天的生长后,选择上位的发育强壮的芽条进行打尖断枝,留下3-4个芽眼;修剪后立即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质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