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650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1)、右扭杆(3)、左上支撑总成(7)、右上支撑总成(4)、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其中,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中间固定座(2),左扭杆(1)和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与中间固定座(2)以及对应的固定总成固定连接,左上支撑总成(7)相对于左前支座总成(6)可旋转地设置,右上支撑总成(4)相对于右前支座总成(5)可旋转地设置,左扭杆(1)、右扭杆(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轴设置。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该双扭杆翻转机构的车辆。通过以上设计,驾驶室左右受力平均,其翻转中心与扭杆中心相同,精简了结构,重量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驾驶室翻转机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双扭杆翻转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平头卡车的驾驶室为非承载式结构,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室下部,车辆维修时,需要将驾驶室翻转抬高到一定高度,以进行车辆的维修保养。卡车驾驶室较重,因此需要借助液压机构或扭杆机构以便将驾驶室翻转抬高。驾驶室扭杆翻转机构分为单扭杆翻转机构和双扭杆翻转机构。传统单扭杆机构翻转中心与扭杆旋转中心重合,扭杆的一端固定在车辆及驾驶室翻转机构左侧,与车身纵梁间接固连,扭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转机构右侧,与车架间接固连。单扭杆翻转机构存在先天性缺点,即驾驶室左右受力不均,造成驾驶室发偏的现象。同时,由于单扭杆翻转机构限位板一端与转向机及支架空间尺寸小,距离近,可能会产生干涉,因此左、右舵车型的翻转机构不能通用,模块化较差。传统双扭杆机构的左右扭杆前后布置,左、右扭杆的左右端分别与摇臂和固定座相连。摇臂一端与扭杆固连,一端支撑在驾驶室纵梁下部。由于双扭杆机构驾驶室翻转中心与扭杆旋转中心不重合,因此摇臂与驾驶室纵梁支撑点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因此需要设置摇臂滑轮机构,避免摇臂与车身纵梁摩擦,产生磨损及异响。因此双扭杆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大的缺点。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使驾驶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杆旋转中心与驾驶室翻转中心重合的扭杆翻转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扭杆翻转机构,该扭杆翻转机构能够使驾驶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杆旋转中心与驾驶室翻转中心重合。此外,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扭杆翻转机构能够使驾驶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杆旋转中心与驾驶室翻转中心重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右扭杆、左上支撑总成、右上支撑总成、左前支座总成和右前支座总成,所述左上支撑总成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左支撑臂和左套管,所述右上支撑总成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右支撑臂和右套管,其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和所述右前支座总成之间的中间固定座,所述左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和所述左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右扭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和所述右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左上支撑总成相对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右上支撑总成相对于所述右前支座总成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左扭杆、所述右扭杆、左套管以及右套管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左扭杆和所述右扭杆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左上支撑总成和右上支撑总成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支座总成和左iu支座总成关于所述中间固定座的中心对称。 具体地,所述中间固定座为关于中心对称的一体件,或者所述中间固定座包括两个彼此对称的零件。优选地,所述左扭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固定座和所述左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右扭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中间固定座和所述右套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左扭杆和所述右扭杆由弹簧钢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左扭杆和所述右扭杆的有效工作长度具有圆形断面。优选地,所述右前支座总成和所述左前支座总成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减振缓冲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安装有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双扭杆翻转机构,所述左前支座总成、所述中间固定座和所述右前支座总成沿横向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前部横梁上,所述左上支撑总成和右上支撑总成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纵梁或车身。优选地,所述中间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前部横梁的对称中心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双扭杆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双扭杆与所述支撑总成的所述套管同轴设置,使得所述翻转机构左右受力均匀,扭杆中心与翻转中心重合,节省了摇臂及滑轮机构,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双扭杆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双扭杆翻转机构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左扭杆2 中间固定座3 右扭杆4 右上支撑总成41右套管42右支撑臂5 右前支座总成 6 左前支座总成7 左上支撑总成 71左套管72左支撑臂8 驾驶室9 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通常是指正常行车方向的“左、右”。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1、右扭杆3、左上支撑总成7、右上支撑总成4、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左上支撑总成7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左支撑臂72和左套管71,右上支撑总成4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右支撑臂42和右套管41,其中,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位于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之间的中间固定座2,左扭杆I的两端分别与中间固定座2和左套管71固定连接,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与中间固定座2和右套管41固定连接,左上支撑总成7相对于左前支座总成6可旋转地设置,右上支撑总成4相对于右前支座总成5可旋转地设置,左扭杆1、右扭杆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轴设置。由于左扭杆I和右扭杆3各自的一端分别通过中间固定座2与车辆的车架相连,左扭杆I和右扭杆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对车辆的驾驶室施加力矩的作用,因此所述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另外,由于左扭杆1、右扭杆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轴设置,因此左上支撑总成7和右上支撑总成4能够直接与所述驾驶室固定相连,扭杆中心与驾驶室翻转中心重合,可以省略摇臂和滑轮机构,精简了结构,减轻了重量,可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地,左扭杆I和右扭杆3关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1/CN104554492.html" title="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双扭杆翻转机构及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扭杆(1)、右扭杆(3)、左上支撑总成(7)、右上支撑总成(4)、左前支座总成(6)和右前支座总成(5),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左支撑臂(72)和左套管(71),所述右上支撑总成(4)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右支撑臂(42)和右套管(4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杆翻转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和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之间的中间固定座(2),所述左扭杆(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左套管(71)固定连接,所述右扭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座(2)和所述右套管(41)固定连接,所述左上支撑总成(7)相对于所述左前支座总成(6)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右上支撑总成(4)相对于所述右前支座总成(5)可旋转地设置,所述左扭杆(1)、所述右扭杆(3)、所述左套管(71)以及所述右套管(41)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永峰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