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作军专利>正文

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138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材料为芯-壳结构,内层为双嘧达莫负载层,外层为聚氨酯主体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材料作为人工血管被移植时,可以长效缓释双嘧达莫,抑制了血小板在人工血管表面的黏附聚集活化,增强了该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有效避免急性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可以有效提高人工血管的移植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治疗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口径人工血管技术成熟,有着良好的通畅率,但对于口径小于6mm的血管或者血流速度慢的区域,例如冠状动脉或膝下动脉,人工血管移植的失败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血小板在人工血管表面黏附激活是造成这个原因的起始因素,所以在人工血管中加入抗血小板药物是非常必要的。聚氨酯有着良好的顺应性,常被用于人工血管材料。对于在其中抗血小板药物以进一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目前罕有报道。双嘧达莫是一种小分子抗血小板药物,商品名潘生丁,其可以通过提高血小板内部cAMP浓度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并在高浓度的时候可以使血管舒张。静电纺丝技术是通过静电力作为牵引力来制备超细纤维。在静电纺丝工艺中,聚合物溶液或熔液被加上几千至几万伏的高压静电,从而在毛细管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电场力。电场力施加于液体的表面而产生电流,利用同种电荷相斥的特性使得电场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方向相反。当电场力的大小等于高分子溶液或熔体的表面张力时,带电液滴就悬挂在毛细管的末端并处在平衡状态。随着电场力的增大,毛细管末端呈半球状的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被拉伸成圆锥状,即Taylor锥。当外加静电压增大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聚合物溶液所受电场力将克服其本身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力而形成喷射细流。喷射细流在几十毫秒内被牵伸千万倍,沿不稳定的螺旋轨迹弯曲运动。随着溶剂的挥发,射流固化形成微米至纳米级超细纤维,以无序状态排列在收集装置上,形成无纺布。同轴静电纺丝是静电纺丝的重要进展之一,其可以方便快捷的制备具有芯-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同轴电纺的原理和普通电纺相似,主要差异是把单一毛细管喷丝口改进为同心轴的复合毛细喷头。芯层材料和壳层材料的溶液分别装在两个推进容器中,壳层溶液在微量注射泵的驱动下进入复合喷丝装置内腔,然后从内外毛细喷丝口之间的环状空隙处流出;芯部溶液从内毛细喷头流出。因为直径较小内层毛细喷头置于直径较大外层毛细喷头内并保持同轴,所以壳层和芯部溶液在同轴纺丝装置内并不接触,而在同轴喷头端口处汇集并形成复合液滴,当接通高压电场,电场力克服其本身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力,形成芯-壳结构射流,因为同轴静电纺丝过程中两种溶液在喷丝口处汇合时问很短,加上两种溶液的扩散系数较低,固化前不会出现混溶,故可形成芯-壳结构纤维。但是实际上同轴电纺技术参数远较普通静电纺丝复杂,需要反复调试内外流体溶液配方及调节电纺参数,才能得到稳定的电纺过程和没有瑕疵的产品。目前,已有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人工血管的,但是这些人工血管往往都仅仅由聚氨酯构成,受限于静电纺丝工艺的自身的特点,现有技术中,未有很好地工艺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芯-壳结构、负载有抗血小板剂的人工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该材料为芯-壳结构,内层为双嘧达莫负载层,外层为聚氨酯主体层。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外流体:外流体为聚氨酯溶液,其溶剂为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 2)配置内流体:内流体由双嘧达莫、增稠剂和溶剂组成,溶剂为三氯甲烷; 3)使用内流体、外流体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干燥得到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内流体的质量配比为:双嘧达莫0.55?1.24%、增稠剂20?40%、余量为溶剂三氯甲烷;优选的,双嘧达莫0.55?1.08%、增稠剂20?30%、余量为溶剂三氯甲烷。外流体中,聚氨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15%(g/ml),四氢呋喃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比为3:7?7:3 ;优选的,外流体中,聚氨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13%,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比为3:7?5:5。增稠剂为药学上可接受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0?15000的高分子聚合物。特别的,增稠剂选自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内流体的流速为0.1?0.2 mL/h,外流体的流速为0.7?1.0mL/h,最佳为内流体的流速为0.1 mL/h,外流体的流速为0.7mL/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的材料,为具有芯-壳结构的人工血管,其芯为抗血小板剂双嘧达莫,壳为聚氨酯材料。该材料作为人工血管被移植时,可以长效缓释双嘧达莫,抑制了血小板在人工血管表面的黏附聚集活化,增强了该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有效避免急性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可以有效提闻人工血管的移植成功率。本专利技术工艺制备得到的人工血管,具有明显的芯-壳结构,均一性好,无珠节等结构,使用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工艺易于操作,通过更换不同的直径的模具,可以方便制备得到不同管径的人工血管,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人工血管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对比例I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的透射电镜图; 图4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人工血管在体外的双嘧达莫的释放曲线; 图5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人工血管体外释药30天后的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图6是对比例I制备得到的人工血管体外释药30天后的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该材料为芯-壳结构,内层为双嘧达莫负载层,外层为聚氨酯主体层。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配置外流体:外流体为聚氨酯溶液,其溶剂为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 5)配置内流体:内流体由双嘧达莫、增稠剂和溶剂组成,溶剂为三氯甲烷; 6)使用内流体、外流体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干燥得到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内流体的质量配比为:双嘧达莫0.55?1.24%、增稠剂20?40%、余量为溶剂三氯甲烷;优选的,双嘧达莫0.55?1.08%、增稠剂20?30%、余量为溶剂三氯甲烷。外流体中,聚氨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15%(g/ml),四氢呋喃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比为3:7?7:3 ;优选的,外流体中,聚氨酯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13%,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比为3:7?5:5。增稠剂为药学上可接受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0?15000的高分子聚合物。特别的,增稠剂选自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内流体的流速为0.1?0.2 mL/h,外流体的流速为0.7?1.0mL/h,最佳为内流体的流速为0.1 mL/h,外流体的流速为0.7mL/h。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 1)配置外流体:将1.5g聚氨酯溶于1ml体积比为5:5的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搅拌过夜; 2)配置内流体:将30mg双嘧达莫及1.1g聚己内酯(分子量8000?10000)溶于4.4g三氯甲烷,震荡10分钟; 3)同轴静电纺丝:内流体流速:0.lml/h,外流体流速:0.7ml/h;同轴纺丝喷头外管直径1.54mm当前第1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双嘧达莫聚氨酯抗凝血管状材料,该材料为芯‑壳结构,内层为双嘧达莫负载层,外层为聚氨酯主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作军赵勇秦原森刘瑞明
申请(专利权)人:胡作军赵勇秦原森刘瑞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