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设备用水箱及除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979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包括箱体及把手;箱体包括两个支撑壁及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壁的上端,安装部上设置有轴孔;把手包括两个转轴,两个转轴分别贯穿两个轴孔;箱体还包括两个卡扣部及两个弹性部,两个卡扣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壁的上端,且与位于同一支撑壁上的安装部相间设置,两个弹性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壁的外侧且与轴孔相邻;把手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于两个转轴的端部的侧壁上;卡扣部用于向下卡住所述把手,且弹性部用于挤压限位部而使把手绕轴向上旋转,进而固定把手于箱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除湿设备。该除湿设备用水箱克服了把水容易在箱体内振动而产生异响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及具有该除湿设备用水箱的除湿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空气的湿度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空调器一般都具备除湿功能,可以作为除湿设备使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除湿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地下车库,由于常年湿度比较大,为了防止在车库内的物品锈化,必须控制车库内的湿度。参照图1,图1为现有的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处于除湿设备用水箱抽出后的状态。该除湿设备包括除湿本体300以及设置于除湿本体300内的除湿设备用水箱100、压缩机(未示出)和换热器(未示出)。其中,除湿设备用水箱100包括箱体103,箱体103包括第一侧壁105以及与第一侧壁105连接的底壁。为了美观,除湿设备用水箱100的第一侧壁105伸出底壁,即第一侧壁105与除湿设备用水箱的底部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当用户将除湿设备用水箱抽出时,由于第一侧壁105与除湿设备用水箱的底部存在高低差,只能倾斜抽出的除湿设备用水箱,如图1所示。参照图2,图2为图1中的除湿设备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该除湿设备用水箱100包括箱体103、以及把手101。具体地,箱体10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壁(未示出)以及相对的两个安装部104,两个安装部104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壁的上端,两个安装部104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轴孔106,该轴孔106为通孔;把手101包括把手本体以及两个转轴102,两个转轴102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分别自把手本体的两个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时,转轴102对准轴孔106,然后将转轴102压入,由于把手101的把手本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转轴102压入后把手本体恢复形变而将把手本体安装在轴孔106内并伸出轴孔106,即转轴102的自由端位于支撑壁的外侧。另外,箱体100具有储水腔108以及导槽109,储水腔108用于储水,导槽109用于将箱体100自除湿设备中倾斜抽出。由于把手101是自由状态的,当除湿设备运行时,由于把手没有限位,很容易在水箱内形成振动,产生异响,引起用户的不满,因此,亟需对上述除湿设备用水箱进行改进。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旨在解决现有的除湿设备用水箱的把手容易在水箱内形成振动而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所述除湿设备用水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可绕轴旋转的把手;所述箱体包括相对的两个支撑壁以及相对的两个安装部,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所述两个安装部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轴孔;所述把手包括两个转轴,所述两个转轴分别贯穿所述两个轴孔,所述两个转轴的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侧;所述箱体还包括相对的两个卡扣部以及相对的两个弹性部,所述两个卡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且与位于同一支撑壁上的安装部相间设置,所述两个弹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侧且与所述轴孔相邻;所述把手还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转轴的端部的侧壁上;所述卡扣部用于向下卡住所述把手,且所述弹性部用于挤压所述限位部而使把手绕轴向上旋转,进而所述卡扣部与弹性部配合以固定所述把手于所述箱体上。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为弹片。优选地,所述弹片呈弧形,所述弹片的外弧面朝向所述卡扣部;所述限位部为凸耳,所述凸耳的周缘面与所述弹片的外弧面相互挤压。优选地,所述卡扣部包括弹性壁以及卡钩,所述弹性壁与所述支撑壁的上端连接,所述卡钩与所述弹性壁的上端连接,所述卡钩位于所述支撑壁的内侧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卡钩与所述弹性壁的连接处高于所述轴孔,且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轴孔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把手还包括把手本体以及顶开机构,所述顶开机构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上,所述顶开机构用于顶开所述弹性壁从而推开卡在所述把手本体上的卡钩。优选地,所述顶开机构包括弹性按钮、分别连接所述弹性按钮的两端的两个连杆,所述两个连杆的端部用于伸出所述把手本体与所述弹性壁抵触,所述弹性按钮的两端为弹性伸缩设置,用于带动所述两个连杆伸出所述把手本体,进而顶开所述弹性壁。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底壁、连接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支撑部,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两个支撑壁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卡扣部并伸出所述底壁,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并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支撑部的端部与第一侧壁的底部平齐。优选地,所述把手本体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边缘到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到所述轴孔的轴线的距离。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除湿设备,所述除湿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除湿设备用水箱。本技术的除湿设备用水箱及除湿设备通过在箱体上设置卡扣部以及弹性部,相应地,在把手的转轴上设置限位部,把手关闭时,卡扣部向下扣住把手,且弹性部与限位部相互挤压而迫使把手绕轴向上旋转,因此,通过卡扣部施加向下的力,结合弹性部迫使把手向上旋转的扭矩,进而固定把手于箱体上,克服了除湿设备运行时把手容易在箱体内振动而产生异响的缺陷;另外,把手的转轴上设置的限位部还可以防止由于转轴形变而引起的把手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处于除湿设备用水箱抽出后的状态;图2为图1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除湿设备用水箱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把手处于闭合状态;图4为图3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把手处于提起状态;图5为图3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把手的受力图;图6为图3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把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除湿设备用水箱的把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除湿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处于除湿设备用水箱抽出时的状态。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参照图3至图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除湿设备用水箱包括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所述除湿设备用水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可绕轴旋转的把手;所述箱体包括相对的两个支撑壁以及相对的两个安装部,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所述两个安装部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轴孔;所述把手包括两个转轴,所述两个转轴分别贯穿所述两个轴孔,所述两个转轴的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相对的两个卡扣部以及相对的两个弹性部,所述两个卡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且与位于同一支撑壁上的安装部相间设置,所述两个弹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侧且与所述轴孔相邻;所述把手还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转轴的端部的侧壁上;所述卡扣部用于向下卡住所述把手,且所述弹性部用于挤压所述限位部而使把手绕轴向上旋转,进而所述卡扣部与弹性部配合以固定所述把手于所述箱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设备用水箱,所述除湿设备用水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
箱体上、可绕轴旋转的把手;所述箱体包括相对的两个支撑壁以及相对的两
个安装部,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所述两个安
装部上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两个轴孔;所述把手包括两个转轴,所述两个转轴
分别贯穿所述两个轴孔,所述两个转轴的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
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包括相对的两个卡扣部以及相对的两个弹性部,所述两个卡
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上端,且与位于同一支撑壁上的安装部相
间设置,所述两个弹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壁的外侧且与所述轴孔相
邻;所述把手还包括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转轴
的端部的侧壁上;所述卡扣部用于向下卡住所述把手,且所述弹性部用于挤
压所述限位部而使把手绕轴向上旋转,进而所述卡扣部与弹性部配合以固定
所述把手于所述箱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弹
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设备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呈弧形,
所述弹片的外弧面朝向所述卡扣部;所述限位部为凸耳,所述凸耳的周缘面
与所述弹片的外弧面相互挤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
弹性壁以及卡钩,所述弹性壁与所述支撑壁的上端连接,所述卡钩与所述弹
性壁的上端连接,所述卡钩位于所述支撑壁的内侧的上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孙华张先雄曹姚松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