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振起专利>正文

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89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自动前照明装置。它包括前灯、方向盘、方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方向拉杆相连的传动装置和使前灯转向的随动装置,以及连接传动装置和随动装置的钢芯油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适用于包括军车、装甲车、坦克车在内的一切机动车辆,可以有效地解决机动车转弯或弯路行驶时前灯照明滞后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动调整照明方向的机动车照明装置。众所周知,机动车一直采用固定式前照明装置,即当车辆转弯时,灯光与车体同步而不随方向盘及车轮转动。这样,当驾驶人员急于观察转弯区路标、引示物或路况时,由于滞后的灯光照明对这一转弯区起不到照明作用,导致观察效果极差。这时如果出现突发物体,容易使驾驶员措手不及。特别是在山路中行使时,这一缺陷就更为突出。在驾驶过程中,当转弯路面占山路的95%以上时,由于滞后的光线照明给驾驶人员形成的侧面偏差感、路况错位感和弯路凹视的眩误现象,会严重地影响驾驶人员对前方弯路的观察判断力。事实上,在山路驾驶中由于驶入转弯误光区而掉入山涧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件数不胜数。一般而言,驾驶人员从观察到的景物及物体到大脑做出支配反应操作形成,最少需要0.1-0.5秒的时间。据统计,由于这种机动车前照明灯光滞后原因导致的撞车交通事故占事故率的50%以上;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夜间弯路会车时,由于相互灯光的影响,侧间距离产生的误差而导致车辆相撞或连锁性伤人事故率也占10%左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适应转弯时照明需要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实为必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不能适应转弯需要的缺陷,提供一种灯光可以与方向盘及车轮同步转动,因此能够照亮转弯区、便于观察转弯区路标、引示物和路况等的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照明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为了便于理解和更清楚地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照明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权限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下面的附图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示意图。其中,接头8和接头10,接头9和接头19因分别相接而在图中重叠。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随动装置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包括前灯、方向盘、方向拉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与方向拉杆1相连的传动装置、使前灯转向的随动装置以及连接传动装置和随动装置的钢芯油线2;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方向拉杆1上的一级转向器,固定在前桥上并与一级转向器相连接的二级转向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一级转向器可以依次包括下列零件固定在方向拉杆1上的固定卡环3,与固定卡环3套接的转向臂4,一端与转向臂4插接另一端连接二级转向器的可伸缩滑键动臂7;所述的键芯5和键套6的外端和转向臂4与滑键动臂7的连接端分别带有接头8、接头9、接头10。一级转向器的作用是将方向拉杆1的平动转化成滑键动臂7的摆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固定卡环3可以通过安装于其上部的轴承11与转向臂4相套接。固定卡环3可以包括上、下两部分,两端设有固定架穿钉孔,通过螺丝将上下部分扣紧。在固定卡环3上部设有水平安装的轴承,由于轴承本身就具备转动灵敏、无空缝间隙的特点,固定卡环上的轴承不但使转动更灵敏、减少了转动时的阻力,也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做功的精确度。转向臂4设有带孔的扁形接头10,扁形接头10的平面与地面垂直,通过穿钉、销栓等与滑键动臂7相连接,这样可以使滑键动臂始终与转向臂摆动角度一致,而又能相对于地面上下扭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滑键动臂7可以是凸状的键芯5,和与键芯5截面形状相应的凹状的键套6,其截面形状可以包括下列形状中的一种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星形或者雪花形。这种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伸缩性强、无间隙、无阻力、精确度高,可灵敏地适应运动距离的变化。优选的键芯结构为带三条棱的圆柱体,在中心圆柱体的基础上设计对应三角外凸型键棱三条,一头设计沿外件最大外径相等的圆形盖头,对滑件内芯机械起防尘、防护作用,盖头外端是滑件动臂前接头,接头呈扁形状,中心是销孔,通过同径穿钉与转向轴接头或导向主臂接头固定锁接。相应地,优选的键套带有与键芯截面形状一致的内孔,在外圆柱形基础上,设计与键芯三条凸型键棱相对应的三条内凹形键棱,与内件三条外凸形键棱相吻合,键套上也带有一个圆形盖头,呈扁形,中心是穿钉销孔,与导向主臂接头或转向轴接头通过同径穿钉固定锁接。具体实施时,上述的二级转向器可以依次包括导向主臂12、主轴13、导向拨杆14、滑件15和滑道16;其中导向主臂12的一端与一级转向器的滑键动臂7的接头8或接头9相连接、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主轴13上;所述的导向拨杆14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主轴13上,另一端垂直伸出一个拨轴17;所述滑件15的前半截平面中央有一容纳拨轴17的长方形豁口、后半截上下平面上至少有一个与长方形豁口垂直的滑道凹槽1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主轴结构可以为其上部为主臂轴,中部为内主轴,外主轴与内主轴可以为变径型,内外轴面设有键槽,分别与外导向主臂,内导向拨杆键式固定接装,在轴的底部设有轴承内径轴部分,主轴通过轴承固定在二级转向器箱体上。所述的导向拨杆垂直固定连接在主轴上,优选通过键槽固定。主轴转动时,带动导向拨杆转动,通过导向拨杆的拨轴拨动滑件。当拨轴拨动滑件时,拨轴作圆弧运动,而滑件直线移动,二者的相互位置关系在运动中不断变化,滑件柄通过长方形豁口相对于拨轴前后移动,从而调整相互位置。这样,通过导向拨杆的传动,将主轴的转动变成了滑件的平动。滑件通过滑槽与滑道相扣合,确保滑件精确而平稳地运动。滑件带动双组钢芯油线运动,后者通过随动装置带动机动车左右前灯转动,从而改变光辐照射角度。所述的滑道与滑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扣合,例如通过凹、凸槽或滑轨相扣合,保证滑件沿设定轨道运动。优选的滑道为长棱凸型,与钢芯滑件凹形滑槽吻合,使滑件左右平稳做功的固定机件。为防止滑件脱离轨道,优选滑件夹于滑道和二级转向器箱体之间,特别优选的情况是将滑道分为上下两部分,滑件夹于中间。上、下滑道是绝对平衡对称的滑轨,下滑道可以是二级转向器箱体的一部分,也可机械固定在箱体上,上滑道被两个支撑臂架固定在箱体内后壁面上。具体实施时,上述的的随动装置可以包括前灯中轴托架20、钢芯固定连接器21、动向臂杆22和与动向臂杆22相垂直固定的前灯转向轴23,前灯固定在前灯转向轴23上。本专利技术优选的随动装置还包括前灯外套。具体实施时,上述的前灯外套可以是用弹性材料制造的,通过各种方式与前灯固定在一起,在前灯中轴托架与前灯转向轴之间也装有橡胶垫。前灯中轴托架主要起托重及物理作用。优选的前灯外套是用高机械强度的弹性材料制造的,通过四角固定稳钉与前灯固定在一起,对前灯可起减震、保护作用。另外,在前灯外套的上下中心点的前灯转向轴托件之间装有较高强度的橡胶垫,起物理减震、稳固作用,使之在强烈的震动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前照明装置在严重颠簸的情况下也能够平稳、安全运转。具体实施时,所述的钢芯固定连接器可以包括椭圆形连接件、钢芯穿孔变向螺丝。优选的钢芯固定连接器呈平偏椭圆形,在中分平等点处设两个穿孔,其作用是使钢芯穿孔螺丝对钢芯做功时起活性固定作用。所述的钢芯穿孔变向螺丝与钢芯固定连接器穿孔属同径规格,在上阔形钢芯穿孔定形部分设有钢芯平膛穿孔,顶端设有钢芯顶丝及丝扣穿孔,螺丝的下部有螺母、锁母二件,通过调整隙垫片达到较佳状态,起定位作用。所述的两根钢芯油线2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滑件15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钢芯固定连接器21上。所述的钢芯油线的构造与机车油门拉线基本相同,呈周圆簧式固定外臂,内线由多股钢丝合股而成,其强度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包括前灯、方向盘、方向拉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与方向拉杆[1]相连的传动装置、使前灯转向的随动装置以及连接传动装置和随动装置的钢芯油线[2];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方向拉杆[1]上的一级转向器,固定在前桥上并与一级转向器相连接的二级转向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刘振起
申请(专利权)人:刘振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