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765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为应用于烈性呼吸传播疾病(如非典)进行医护操作的医疗设备,包括带磁扣后门帘的上封顶、下漏底的浴罩样全透明移动操作舱,前正面一体化袖筒手套,前侧面舱外器械小台,内置通讯(语音,视频)系统和移动新鲜正压通气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强的外防护,可减少直接穿在医护人员身上的多层隔离服帽,减轻负担,增加舒适性;可通过舱内正压通气,提供适合医护操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的小环境和风帘;通过内置通讯系统,可与室外指导专家实时交流;通过增强的外防护,可进行传染危险大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减少被传染机会,并减轻操作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烈性呼吸传播疾病(如非典)进行医护操作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
技术介绍
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的致命的强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肺鼠疫等。在医治这些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献出了宝贵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保护自身不被传染,也采取了以下4大类有效的隔离措施,但还是不尽人意。 1:从病房建筑结构上着手,如申请号为03112396.1的“非典”护疗走廊,缺点是只能一侧简单操作、查房,建筑主体需预先设计建造,不利于突发性、爆发性传染病救治。 2:从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服的加强着手,这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如申请号为:03123018.0的防止“非典”病毒传染的头盔,申请号:03123778.9 —种能有效预防“非典”等烈性传染病的防护头罩及其装置,03148843.9纳米防非典口罩及隔离服等,优点是效果确凿,穿着后行动较方便,但缺点是烈性传染病时常需2、3层,穿厚了透气性极差,内部体温积聚严重,医护人员工作时间不长就全身出汗湿透,透不过气来,隔离服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工作不能持久专心,而且工作几小时后脱下即密封保存焚毁,物质消耗严重,成本较闻。 3:从病人本身隔离着手,如“可移动多功能隔离舱”(申请号:03256598.4)和“充气式隔离舱主体”(申请号:200510059352.5)等,优点是把传染源局限在一个密封小空间中;缺点是只能短时间应用,长时间把患者隔离在这么狭小空间中会造成患者严重心理障碍;隔离舱制作质量要求高,不然要么起不到严格隔离作用,要么会造成患者窒息危险,且需每个病人一个,成本高。 4:从抽吸主要的传染源呼出气着手,如“可用于隔离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负压气流诱导调节装置”(申请号:03131435.X),和“抗非典收集式插管”(申请号:03234214.4)以及用于“非典”病人的带毒呼吸气集束抽提瞬时灭活系统(申请号:03116866.3)等,优点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影响都较小,但缺点是隔离效果不很确定,只能作为一个综合手段中的辅助措施。 基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操作不灵活、成本高、对医护人员负担大、隔离不确切等缺点,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操作方便,隔离效果好,可再消毒后反复使用,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较舒适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包括移动操作舱主体、正压通气系统、操作袖筒、外置器械小台和内置通讯系统,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由金属支架支撑并配底下滑轮,且移动操作舱主体罩有透明薄膜和板材,所述透明薄膜呈浴罩状且带磁扣后门帘,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面呈弧形;移动操作舱主体安装有新风软管,所述新风软管与正压通气系统连接。 所述的移动操作舱为75*100*190厘米。 所述的操作袖筒位于移动操作舱主体的正前面,且操作袖筒设有橡胶手套,所述橡胶手套与操作袖筒为一体化设置,组成了一体化袖筒手套。 所述操作袖筒的上臂袖筒为左右短径25厘米,上下长径40厘米的椭圆形。 所述的外置器械小台位于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侧面,且外置机械小台分上、下两层,尺寸为20*20*5cm。 所述的内置通讯系统为语音、视频无线通讯系统,并配摄像头和显示屏。 所述的新风软管设有软管活动接口,所述软管活动接口上连接有新风管上升支,所述新风管上升支的端部连接有新风管上水平支,所述新风管上水平支设有新风管上水平支若干个开口。 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顶部为上密封顶棚,且移动操作舱主体的上部安装有上紫外线灯;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中部设有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支架上安装有下紫外线灯。 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面设有弧形前缘和弧形侧边缘。 所述的滑轮为万向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移动操作舱加强了硬隔离措施,减少了直接套于医护人员身上的隔离头罩,多层口罩层数,隔离服层数,并且舱内直接提供了适宜温度、湿度的持续正压新鲜空气,使医护人员在适宜微环境中的有更多体力、精力和专注度服务于病人,方便了近距离的诊治措施,也减轻了被传染的忧虑; 2、患者置于标准隔离病房空间中不被压抑,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免除被不当隔离所造成窒息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I为一体化袖筒手套、2为外置器械小台、3为弧形侧边缘、4为扶手支架、5为万向轮、6为金属支架、7新风软管、8为软管活动接口、9为新风管上升支、10、为磁扣门帘、11、为新风管上水平支、12为新风管上水平支开口、13为语音、视频无线通讯系统、14为上密封顶棚、15为弧形前缘、16为上紫外线灯、17为下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包括移动操作舱主体、夕卜接的正压通气系统、一体化袖筒手套1、外置器械小台2和内置通讯系统13。其主要改进在于将需要防护的医护人员移入了移动操作舱作为硬隔离措施,把患者置于标准隔离病房空间中。 作为主体的移动操作舱整体由金属支架6支撑并配底下万向轮5,除底面外其它罩以透明薄膜和板材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材,呈浴罩状,便于观察、移动;带磁扣后门帘10,便于人员进出;前面呈弧形,包括弧形前缘15和弧形侧边缘3,便于接近患者;舱体大小 75*100*190cm。 本技术中的操作袖筒与橡胶手套一体化,组成了一体化袖筒手套1,位于移动操作舱主体的正前面,如潜水衣衣袖样前出舱外,便于近距离的直接医护操作;为适合不同体格大小人员使用,一体化袖筒手套I的上臂袖筒为左右短径25厘米,上下长径40厘米的椭圆形。 本技术中的器械小台2位于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侧面,分上下2层,尺寸为20*20*5cm。 本技术中的内置通讯系统为语音、视频无线通讯系统13,并配摄像头和显示屏,可与外界实时通讯交流;也可将室内对患者的腔镜检查、操作等如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的视频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以便医护人员在硬隔离条件下的高危医疗操作和获得外界专家实时指导。 本技术中的正压通气系统通过新风软管7外接,新风软管7设有软管活动接口 8,软管活动接口 8上连接有新风管上升支9,新风管上升支9的端部连接有新风管上水平支11,新风管上水平支11设有新风管上水平支开口 12,为舱内提供持续从上到下的新鲜正压空气,可根据需要输入适合医护操作的温度、湿度的空气并构成一个适宜的微环境,也自动提供了一个软隔离的舱内从上到下的风帘。 本技术中的移动操作舱主体的顶部为上密封顶棚14,且移动操作舱主体的上部安装有内消毒用上紫外线灯16;移动操作舱主体的中部设有扶手支架4,扶手支架4上安装有内消毒用下紫外线灯17。 本技术通过增强的外防护,可减少直接穿在医护人员身上的多层隔离服帽,减轻负担,增加舒适性,可进行硬隔离条件下的传染危险大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减少被传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操作舱主体、正压通气系统、操作袖筒、外置器械小台和内置通讯系统,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由金属支架支撑并配底下滑轮,且移动操作舱主体罩有透明薄膜和板材,所述透明薄膜呈浴罩状且带磁扣后门帘,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面呈弧形;移动操作舱主体安装有新风软管,所述新风软管与正压通气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操作舱主体、正压通气系统、操作袖筒、外置器械小台和内置通讯系统,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由金属支架支撑并配底下滑轮,且移动操作舱主体罩有透明薄膜和板材,所述透明薄膜呈浴罩状且带磁扣后门帘,所述移动操作舱主体的前面呈弧形;移动操作舱主体安装有新风软管,所述新风软管与正压通气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操作舱为75*100*19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袖筒位于移动操作舱主体的正前面,且操作袖筒设有橡胶手套,所述橡胶手套与操作袖筒为一体化设置,组成了 一体化袖筒手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袖筒的上臂袖筒为左右短径25厘米,上下长径40厘米的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半封闭防护医疗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置器械小台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永华严敏何炳福华凯杨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