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顺然专利>正文

农用点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农用点播机,用于点播各类农作物种子。主要包括机架、两个驱动轮、驱动轮轴、种子箱、漏斗、点播轮、筒形点播铲。驱动轮上设有驱动架,其长度可调整株距;筒形点播铲上设有支撑铲轮,其位置上下可调整播种深度;点播轮上的储种子槽大小可调节播种量。使用方便,可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用点播机本技术属农业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点播农作物种子的农用点播机。目前,农村用的播种机,大多采用耠沟式直播播种机,这类播种机一般由种子箱、机架、驱动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轮等组成,由一人拉,一人把握方向,劳动强度大,不易操作、浪费种子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株距的铲坑式点播机,可减少播种量,操作简便的农用点播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农用点播机主要包括机架、驱动轮、驱动轮轴、种子箱,特征是:所述机架中间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驱动轮,两个驱动轮通过一根驱动轮轴相贯通,且机架固定在驱动轮轴上;所述两个驱动轮内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可更换式驱动架;两驱动轮之间设有一种子箱;所述种子箱内前面底部设有与种子箱底部同宽度的毛刷,种子箱下面设有一个点播轮;所述点播播轮一端固装一个齿轮;点播轮表面中间有一个凹形槽为储种槽,点播轮下面与种子箱底部连接一个漏斗,其底部伸入到筒形点播铲内;所述漏斗下部装有铲坑弹簧,压缩在筒形点播铲上;种子箱和漏斗之间外部一侧有一齿条与点播轮一端的齿轮相啮合,漏斗外底部一侧固装有可使齿条上、下滑动的支撑套;所述齿条上装有一齿条回位弹簧,上端定位在支撑套下端,下端固定在齿条上,所述筒形点播铲分上下两段,末端为斜截形;筒形点播铲上端与齿条同侧位置上有一顶板,位于齿条正下方;筒形点播铲上段下部与两驱动轮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个支撑铲轮,滚动于两驱动轮上的驱动架上,筒形点播铲上下两段的前后两侧各由一转轴相连接,且上段下部前侧与下段上部后侧有一可使筒形点播-->铲下段复位的复位弹簧;筒形点播铲下口设有一堵口铲刀,且伸出筒形点播铲下段后侧;所述堵口铲刀上端与筒形点播铲前侧下端通过前侧的转轴相连;堵口铲刀与筒形点播铲下段后侧有一拉伸弹簧相连。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的是一种铲坑点播方式,改变点播轮上的储种槽容积,以控制播种量,驱动轮架可更换,能调整株距,调整筒形点播铲上的支撑铲轮的高度,可调整播种深度,具有省力、使用方便,达到控制播种量、株距、播种深度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农用点播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点播轮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图1中漏斗的局剖剖面图。图5为图1中筒形点播铲的上段剖面图。附图中,1为机架,2为驱动轮,3为驱动轮轴,4为种子箱,5为毛刷,6为驱动架,7为点播轮齿轮,8为漏斗,9为齿条,10为支撑套,11为回位弹簧,12为铲坑弹簧,13为顶板,14为筒形点播铲,15为支撑铲轮,16为转轴,17为复位弹簧,18为拉伸弹簧,19为堵口铲刀,20为点播轮,21为储种槽。如图1、2、3、4、5所示,农用点播机,主要包括机架1、驱动轮2、驱动轮轴3、种子箱4组成,机架1固装在驱动轮轴3上;机架1中间有两个结构相同的驱动轮2,并通过驱动轮轴3相贯通,使得机架1和两驱动轮2成为一体,所述两个驱动轮内部均装有均匀分布的可更换式驱动架6,该驱动架为“L”形,用扁铁制做成不同型号,起到调整株距的作用;两驱动轮之间设有种子箱4;种子箱4底部设有一个点播轮20,其一端附有一齿轮,为点播轮齿轮7,点播轮20表面中间设有凹形槽为储种槽21,使得种子箱4内的种子落入其内,点播轮20下面与种子箱4底部连接一个漏斗8,其底部伸-->入筒形点播铲14内;所述漏斗8下部套装有一铲坑弹簧12,压缩在筒形点播铲14上,使得筒形点播铲14上下运动,铲出播种坑,种子箱4和漏斗8之间外部一侧有一齿条9与点播轮20一端的点播轮齿轮7相啮合;所述漏斗8外底部一侧固装一个可使齿条9上下滑动的支撑套10;所述齿条9上装有一齿条回位弹簧11,上端定位在支撑套10下端,下端固定在齿条9下部,作业时该弹簧使得齿条9上下往复;所述筒形点播铲14在两驱动轮2之间、漏斗8的下面,分上、下两段,其上段顶端嵌入漏斗8下端,末端为斜截形,筒形点播铲14上部与齿条9同侧位置上设有一顶板13,位于齿条9的正下方,可使齿条9上下运动;所述筒形点播铲14,上下两段前后两侧各由一转轴16相连接,后侧转轴16使得筒形点播铲14后侧下段张合,且上段下部的前侧与下段上部的后侧有一可使筒形点播铲14下段复位的复位弹簧17;筒形点播铲14下口为一可使筒形点播铲张合的堵口铲刀19,其后端长出筒形点播铲14的下端后侧,堵口铲刀19上部与筒形点播铲14前侧下端通过另一转轴16相连,为堵口铲刀19前端固定轴,堵口铲刀19与筒形点播铲14下段后侧有一拉伸堵口铲刀19张合的拉伸弹簧18。如图2、图5所示,所述筒形点播铲上段下部与两个驱动轮2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个支撑铲轮15,滚动于两驱动轮2上的驱动架6上,使的筒形点播铲14上下往复运动。如图1所示,所述种子箱底部没有一个立式毛刷5,该毛刷5的刷毛与点播轮20接触,可刷去储种槽21多带的种子,同时又不损伤种子,毛刷5高低可调。为增加本技术的实用性,在驱动轮2上设置的驱动架6可以根据点播的距离更换多种规格;点播轮7上的储种槽21可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大小及播量改变其容积;铲坑弹簧可根据不同地质可以更换不同强度的弹簧;为满足各类农作物的播种深度,可调整筒形点播铲14上的支撑铲轮15的高度。使用时,把作物种子放在种子箱4内,操作人员用机架1上的-->把手推动本技术农用点播机,在动力的作用下,驱动轮2逆时针向前滚动,通过驱动轮2内部的驱动架6推动筒形点播铲14上的支撑轮15沿驱动架6运动,带动筒形点播铲14沿漏斗8底部向上移动,铲坑弹簧12收缩,同时通过筒形点播铲14上的顶板13上移推动齿条9向上移动,这时回位弹簧11收缩,带动点播轮20逆时针转动,当点播轮20转动180°时,其位于上面通过种子箱4内的毛刷5控制后已储满种子的储种槽21,随之转到最下面,经过漏斗8落入筒形点播铲14内。驱动轮2继续转动,当支撑轮15沿驱动架6移动到捌角处时,由于失于支撑,在铲坑弹簧12的作用下,筒形点播铲14下部弹入土内,铲出种坑,齿条9由于失于支撑,在回位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点播轮齿轮7顺时针方向转动180°使点播轮20复位,让点播轮20上的储种槽21重新储满种子。驱动轮2继续转动,通过下一个驱动架6,带动筒形点播铲14上升,并使其段前移,而其下段在泥土的阻碍下绕转轴16转动,并拉伸复位弹簧17,同时其下面的堵口铲刀19在泥土的作用下绕另一转轴16转动,这时筒形点播铲14下部与堵口铲刀19出现开缝,使种子落入种坑内。驱动轮2继续转动,带动筒形点播铲14继续上移,并使之逐渐离开地面,回到原位。在弹簧17、18的作用下,使筒形点播铲14下段及堵口铲刀19复位,完成整个作业,如此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农用点播机,主要包括机架(1)、驱动轮(2)、驱动轮(3)、种子箱(4),机架(1)固装在驱动轮轴(3)上,机架(1)中间位置有两个相同的驱动轮(2),通过驱动轴(3)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为两个,且中间设有一种子箱(4),种子箱(4)底部设有一个点播轮(20),点播轮(20)下面与种子箱(4)底部位置上连接一个漏斗(8),其底部伸入到筒形点播铲(14)内;两驱动轮(2)之间漏斗(8)的下面,设有一筒形点播铲(14),分上、下两段,其上段顶端嵌入漏斗(8)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农用点播机,主要包括机架(1)、驱动轮(2)、驱动轮(3)、种子箱(4),机架(1)固装在驱动轮轴(3)上,机架(1)中间位置有两个相同的驱动轮(2),通过驱动轴(3)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为两个,且中间设有一种子箱(4),种子箱(4)底部设有一个点播轮(20),点播轮(20)下面与种子箱(4)底部位置上连接一个漏斗(8),其底部伸入到筒形点播铲(14)内;两驱动轮(2)之间漏斗(8)的下面,设有一筒形点播铲(14),分上、下两段,其上段顶端嵌入漏斗(8)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驱动轮(2)内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可更换式驱动架(6),驱动架(6)为“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箱(4)底部设有一立式毛刷(5),该毛刷(5)的刷毛与点播轮(20)接触,可刷去储种槽(21)多带的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用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箱(4)下面的点播轮(20)一端设有一点播轮齿轮(7),上面设有储种槽(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8)下部套装有一铲坑弹簧(12),压缩在筒形点播铲(14)上,漏斗(8)底部后侧固装有一可使齿条(9)上下滑动的支撑套(10)。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5所述的农用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箱(4)和漏斗(8)之间外部一侧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顺然
申请(专利权)人:尹顺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