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537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包括由二极管D1、D2、D3和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二极管D1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Q2和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上连接有第二发光支路;在三极管Q3上连接有第三发光支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较长,故障率较低,能耗更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的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在新春佳节的时候,各地的公园、道路以及小区等都会进行装饰和点缀,其中,彩灯就是主要的装饰物品之一。现目前在使用彩灯进行装饰时,大多采用了LED灯。由于LED灯具有节能、寿命较长以及色彩亮丽等优点,非常受人们的欢迎。但如果仅仅限于静止状态的LED灯,还是显得缺少动感,因此人们又将LED灯设计成了可动态点亮的工作模式,这就需要控制电路来控制。现目前所采用的LED灯控制电路结构有很多,其工作模式也各不相同,大多采用的是继电器开关来控制不同组数的LED灯,以此实现交叉控制。但是,这种电路结构由于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靠性较低,容易出现故障,而且由于它是依靠电脉冲的方式来控制LED的通断,因此一旦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就容易出现控制失效,导致LED熄灭或全部点亮,这样就会影响灯带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控制LED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二极管D1、 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优化地,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型号为12C508A的控制芯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工作稳定性好:本技术的LED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控制LED灯组的通断和点亮次序,控制精度较高,误差小,而且点亮的时间控制相对更加精确,整体的工作稳定性也较好。2、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在电路中采用了二极管整流电路以及单片机的稳定输出来控制,因此可以不受外部电压波动的影响,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3、使用寿命较长,故障率较低,能耗更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包括由二极管D1、 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型号为12C508A的控制芯片。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电路通电后,交流电220V经整流模块后,一路经电阻R1降压电容C2滤波成+5V电压给单片机U1供电;另一路直接提供给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当单片机U1得电后,轮流从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输出0~0.76V脉冲信号,触发相应的可控硅导通,从而使所连接的发光二极管串发光。U1的第四引脚所接电阻R4和电容C1为时间常数控制(改变相应的电阻和电容容量规格,就可以改变各串发光二极管点亮的时长);电阻R2和电阻R3是用于通电时,启动单片机U1工作。该灯正常一个循环周期为2分钟左右。本技术中,整个灯串可以由12条宽15mm长465mm的灯板,共有528个LED组成,红、绿、蓝LED间隔排列。其中红色LED为80个一串。间隔20个串1个1.2kΩ/1W的限流电阻(电流为13.7mA)。绿和蓝各为48个LED,各间隔12个串1个1KΩ/1W电阻(电流均为15mA),安装时,混合交叉排列44个为一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二极管D1、 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二极管D1、 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