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庆华专利>正文

一种软体风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512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风筝,包括主体,主体包括正面及背面,背面上设有至少三条并排设置的通风道,相邻的两条通风道之间设有通风槽,每条通风道包括一个进风口及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筝放飞后出现偏斜现象时,通过控制调节绳可以克服风筝偏斜现象;平衡舱的设置可使风筝飞行更加稳定;相邻的两条通风道上的鳍片之间距离为H,脚线的长度为1.5H,这样可以减少脚线的数量,使得升力更大,可适合三级以下风力放飞;气囊的设置使风筝放飞时,用于提高风筝的升力,同时在收回风筝时使风筝缓慢下降,方便控制风筝的下落点;两侧平衡舱的设置可使风筝飞行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筝,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软体风筝
技术介绍
自从墨翟专利技术木制风筝以来,风筝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经历了多次的改进和完善。由于木制风筝重量较重,为了减轻风筝的重量,人们将风筝的材质由木材改为竹子。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进而进一步减轻了风筝重量,改进了风筝的制作工艺。经历几千年的不断完善,虽然风筝的重量减轻了,风筝的制作工艺改进了,但由于骨架的存在,重量还是不够轻,而且仍存在制作工艺复杂,不易携带等缺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重量较轻的软体风筝,软体风筝的出现,大大改进了风筝的制作工艺,但是,受其结构的限制,软体风筝在放飞时,稳定性不好,并且所受的浮力较小,所以软体风筝的体积大多较小,在风筝的尾部不能悬挂重量较大、长度较长的丝带等装饰物,所以软体风筝的长度大多较短。专利申请号为201020263461.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骨架风筝,不仅减轻了风筝的重量,提高了风筝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筝的上浮力。但是,上述软体风筝稳定性还不能达到要求,同时多次放飞后通通风道的形状由于牵拉作用会出现变形,风筝放飞后会出现偏斜现象,偏斜后不方便调节。另外,上述结构的风筝适合3级以上风力的情况下放飞,3级以下风力时放飞困难,难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下放飞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能更好,出现偏斜现象后方便调节,升力更大,可适合三级以下风力放飞的软体风筝。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体风筝,包括主体,主体包括正面及背面,背面上设有至少三条并排设置的通风道,相邻的两条通风道之间设有通风槽,每条通风道包括一个进风口及出风口。以下是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体的正面上设有两个气囊,气囊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端的位置,主体上与每个气囊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风孔。进一步改进: 通风道中位于外侧的通风道上的进风口或出风口上设有可调节风量大小的调节装置。进一步改进:通风道中位于外侧的通风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上都设有可调节风量大小的调节装置。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装置为两根调节绳,通过控制两根调节绳系紧的程度来控制进风量或出风量的大小。进一步改进:若干条通风道中靠近外侧的通风道上分别设有一个平衡舱,平衡舱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所述平衡舱与通风道连通。进一步改进: 每条通风道上设有鳍片,每条鳍片上连接有一条脚线。进一步改进:所述鳍片的数量为I条,鳍片沿每条通风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条通风道上的鳍片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条通风道上的鳍片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连接在鳍片上的脚线的长度为1.5H。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的横截面积大于出风口的横截面积,所述进风口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筝放飞后出现偏斜现象时,通过控制调节绳可以克服风筝偏斜现象;平衡舱的设置可使风筝飞行更加稳定;相邻的两条通风道上的鳍片之间距离为H,脚线的长度为1.5H,这样可以减少脚线的数量,使得升力更大,可适合三级以下风力放飞;气囊的设置使风筝放飞时,用于提高风筝的升力,同时在收回风筝时使风筝缓慢下降,方便控制风筝的下落点;两侧平衡舱的设置可使风筝飞行更加稳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附图2中A-A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1的仰视图。图中:1_主体;2_通风道;3_通风槽;4_鳍片;5_脚线;6_调节绳;7_平衡舱;8-通孔;9-气囊;10_风孔;101_正面;102_背面;201_进风口 ;202~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软体风筝,包括主体I,主体I为单层或多层布料,主体I包括正面101及背面102,所述主体I的背面102上设有至少3条并排设置的采用布料围成的通风道2,各条通风道2之间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条通风道2之间设有通风槽3。通风道2包括进风口 201及出风口 202,气体由进风口 201进入经过出风口 202排出。所述进风口 201的横截面积大于出风口 202的横截面积,所述进风口 201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出风口 20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多条通风道2中位于两侧的通风道2的进风口 201上设有可调节进风口 201进风量大小的调节装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多条通风道2中位于两侧的通风道2的出风口 202上,用于调节出风口 202出风量大小。作为一种改进,多条通风道2中位于两侧的通风道2的出风口 202与进风口 201上都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两根调节绳6,通过控制两根调节绳6系紧的程度来控制进风量或出风量的大小,当两根调节绳6系紧时,调节绳6牵拉出风口 202或进风口 201的侧壁,使侧壁相互靠近,进而缩小进风或出风量。如图4所述,放飞后当风筝向右侧偏斜,系紧左侧出风口 202处的调节绳6,使出风口 202变小或者系紧右侧进风口 201处的调节绳6使进风口 201变小,可解决风筝右侧偏斜的问题;放飞后当风筝向左侧偏斜,系紧右侧出风口 202处的调节绳6,使右侧出风口 202变小或者系紧左侧进风口 201处的调节绳6使左侧进风口 201变小,可解决风筝左侧偏斜的问题。多条通风道2中靠近外侧的通风道2上分别设有一个平衡舱7,平衡舱7设置在靠近进风口 201的位置,所述平衡舱7与通通风道2通过通孔8连通,放飞时,气体由通通风道2经通孔8进入到平衡舱7内,两侧平衡舱7的设置可使风筝飞行更加稳定。每条通风道2上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鳍片4,鳍片4沿每条通风道2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条通风道2上的鳍片4以一一对应设置,每条鳍片4上连接有一条脚线5。作为一种改进,每条通风道2上设有一条鳍片4,鳍片4沿每条通风道2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条通风道2上的鳍片4 一一对应设置,每条鳍片4上连接有一条脚线5,相邻的两条通风道2上的鳍片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脚线5的长度为1.5H,这样可以减少脚线的数量,使得升力更大,可适合三级以下风力放飞。所述主体I的正面101上设有两个气囊9,气囊9设置在靠近通风道2的出风口202端,主体I上与每个气囊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气囊9连通的风孔10,气体可由风孔10进入到气囊9中,气囊9的设置使风筝放飞时提高风筝的升力,同时在收回风筝时使风筝缓慢下降,方便控制风筝的下落点。【主权项】1.一种软体风筝,包括主体(1),主体(I)包括正面(101)及背面(102),背面(102)上设有至少三条并排设置的通风道(2),相邻的两条通风道(2)之间设有通风槽(3),每条通风道(2)包括一个进风口(201)及出风口(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体风筝,其特征在于:主体(I)的正面(101)上设有两个气囊(9 ),气囊(9 )设置在靠近出风口( 202 )端的位置,主体(I)上与每个气囊(9 )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气囊(9)连通的风孔(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体风筝,其特征在于:通风道(2) 中位于外侧的通风道(2)上的进风口(201)或出风口(202)上设有可调节风量大小的调节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体风筝,包括主体(1),主体(1)包括正面(101)及背面(102),背面(102)上设有至少三条并排设置的通风道(2),相邻的两条通风道(2)之间设有通风槽(3),每条通风道(2)包括一个进风口(201)及出风口(2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庆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