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伟松专利>正文

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37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和控制电路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元件,与上述光敏元件所对应的外壳上设有入光孔,光敏元件和入光孔间有聚光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由于增加了放大电路和在光敏元件前有聚光镜片,具有作用距离远、防止路灯干扰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夜间行驶交汇时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
技术介绍
机动车夜间行驶交汇时需要将大光灯由远光变换成近光,否则会影响行驶安全,由于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交汇频繁,驾驶员操作很麻烦。专利CN00217725.0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利用光敏二极管感应对方车辆的灯光,从而自动切换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由于直接利用光敏二极管的感应,存在着作用距离小,路灯等的干扰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存在问题,设计出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和控制电路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元件,与上述光敏元件所对应的外壳上设有入光孔,光敏元件和入光孔间有聚光镜片。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由于增加了放大电路和在光敏元件前有聚光镜片,因此,具有作用距离远、防止路灯干扰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的方块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2和控制电路4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4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电源是由二极管D1、D2、D3、D4和电容C1构成,放大电路是由电阻R1、R2、光敏二极管D5和三极管VT1构成,开关电路是由电阻R3、电容C2和三极管VT2构成,控制电路是继电器J。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二极管D5,与上述光敏二极管D5所对应的外壳2上设有入光孔1,光敏二极管D5和入光孔1间有聚光镜片3。上述电路根据入射进聚光镜片到光敏二极管D5接受的对方车辆的灯光,最终转变成开关电路的高低电平的输出,实现继电器J对远光W1和近光W2的跳转。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2)和控制电路(4)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4)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元件,与上述光敏元件所对应的外壳(2)上设有入光孔(1),其特征在于光敏元件和入光孔(1)间有聚光镜片(3)。全文摘要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和控制电路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元件,与上述光敏元件所对应的外壳上设有入光孔,光敏元件和入光孔间有聚光镜片。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由于增加了放大电路和在光敏元件前有聚光镜片,具有作用距离远、防止路灯干扰的特点。文档编号B60Q1/14GK1955045SQ20051006124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顾伟松, 周雪良 申请人:顾伟松, 周雪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大光灯远近光自动变换器是由外壳(2)和控制电路(4)组成的,上述控制电路(4)包括电源、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有光敏元件,与上述光敏元件所对应的外壳(2)上设有入光孔(1),其特征在于光敏元件和入光孔(1)间有聚光镜片(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伟松周雪良
申请(专利权)人:顾伟松周雪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