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循环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361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01:10
一种内外循环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机,所述烘干机的料筒位于加热炉灶的炉膛内,加热炉灶的旁边安装有引风机,引风机的进风口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炉灶的炉膛相连通,引风机的出风口端通过进风管与料筒上的进风口相连,料筒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尾气处理设备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耗低、烘干速度快、投入成本低和污染低,它通过对料筒内外加热以提高热效率,使物料得到充分地干燥,明显提高了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燥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粘性膏状或高湿物料的加热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农业生产中,对粘性膏状或高湿物料(如糟渣、鸡粪)进行干燥时,一般是通过对流作用,借助气体或蒸汽从热源传递热到物料,让物料与水份充分分离而实现干燥。由于粘性物料与传热介质间的传热面积小,换热强度低,再加上物料容易粘附在烘干筒内壁,从而使这类物料干燥作业时的热效率和生产效率均相对较低。为了尽量提高热效率和生产效率,过去人们一直是在采用新的热源或改进烘干筒的内部结构上作出努力,如在公告号为CN2293781,公告日为1998年10月7日,名称为“粘性膏状及高湿物料烘干机”的中国专利中,通过在卧式烘干筒内主干燥室下方设置搅拌室,在搅拌室的旋转搅拌轴上设置倾斜的搅拌叶片,主干燥室内刮片轴上设置有倾斜刮片,作业时主干燥室内的刮片不断将粘附于内壁的物料刮下,并对物料产生轴向推移作用,搅拌室里的搅拌叶片则不断将物料破碎细化并抛洒至主干燥室,使之弥漫于整个烘干筒内腔与热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迅速干燥的目的。这种烘干机通过增加相同条件下物料与传热介质之间的传热面积和换热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热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效果,但由于它与传统类似烘干设备一样,采用的仍然是单向的物流及热循环方式,实际生产中加热源产生的热量往往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整个系统来说,其热效率仍然较低;另外,由于物料的进出端与热空气的进出端对应,烘干筒内越靠近出口端处热空气含有的水蒸汽越高,这种出料方式很难确保物料在烘干筒内得到充分地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内外循环烘干装置,以解决传统用来干燥粘性膏状或高湿物料的烘干机热效率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外循环烘干装置含有烘干机,烘干机的回转式料筒位于加热炉灶的炉膛内,加热炉灶的旁边安装有引风机,引风机的进风口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炉灶的炉膛相连通,引风机的出风口端通过进风管与料筒上的进风口相连,料筒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尾气处理设备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中,工作时回转式料筒内不仅源源不断地送入热风,而且让料筒位于提供热源的加热炉灶的炉膛内,料筒内外均处于热循环中,相同条件下料筒内物料获得的热量更多,物料的干燥速度更快,从而提高了烘干作业的生产效率。由于料筒内外热循环的热能均来自同一个加热炉灶,大大提高了热的利用率,即烘干作业的热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作为一种实施例,烘干机料筒的可转动部分通过支撑辐条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穿过进、出风管连接座后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转轴上安装有刀片,转轴的一端与动力相连;料筒的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呈渐小的锥形,料筒的进出料门为同一道门且设置在进风管连接座上,料筒的内壁设有轴向延伸的螺旋片,其中与进风管连接座相对应的锥形段内螺旋片与中部圆柱形段内的螺旋片旋向相同,与出风管连接座相对应的锥形段内螺旋片与中部圆柱形段内的螺旋片旋向相反。动力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再通过支撑辐条带动料筒转动。物料从热风进口端进出,可确保物料在料筒内得到充分干燥。料筒中部及两端内壁螺旋片的旋向设置方案使进出物料顺利,干燥作业时物料不会在料筒内一端堆积,出料时料筒的旋转方向与进料及干燥作业过程中料筒的旋转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耗低、烘干速度快、投入成本低和污染低,它通过对料筒内外加热以提高热效率,使物料得到充分地干燥,明显提高了烘干效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机I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转轴13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尾气处理设备8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干机;2.料筒;3.加热炉灶;4.引风机;5.管道;6.进风管;7.出风管;8.尾气处理设备;9.进出料门;10.支撑架;11.螺旋片;12.支撑辐条;13.转轴;14.刀片;15.螺杆;16.支架;17.摇柄;18.进风管连接座;19.出风管连接座;20.挡板;21.钢条;22.物料回收门;23.处理室;24.处理室;25.喷淋管;26.排水口 ;27.尾气进口;28.灶门;29.物料回收腔;30.尾气排放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烘干机I的料筒2位于加热炉灶3的炉膛内,加热炉灶3的旁边安装有引风机4,引风机4的进风口端通过管道5与加热炉灶3的炉膛相连通,引风机4的出风口端通过进风管6与料筒2上的进风口相连,料筒2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7与尾气处理设备8相连。如图2或4所示,料筒2的可转动部分通过支撑辐条12固定连接在转轴13上,转轴13两端分别穿过进、出风管连接座18、19后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架10上,转轴13上安装有刀片14,转轴13的一端与动力相连;料筒2的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呈渐小的锥形,料筒2的进出料门9为同一道门且设置在进风管连接座18上,料筒2的内壁设有轴向延伸的三条并呈周向均匀分布的螺旋片11,与进风管连接座18相对应的锥形段内螺旋片11与中部圆柱形段内的螺旋片11旋向相同,与出风管连接座19相对应的锥形段内螺旋片11与中部圆柱形段内的螺旋片11旋向相反。动力驱动转轴13转动,转轴13再通过支撑辐条12带动料筒2转动。物料从热风进口端进出,可确保物料在料筒2内得到充分干燥。上述料筒2中部及两端内壁螺旋片11的旋向设置方案使进出物料顺利,干燥作业时物料不会在料筒2内一端堆积,出料时料筒2的旋转方向与进料及干燥作业过程中料筒2的旋转方向相反。如图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外循环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1)的回转式料筒(2)位于加热炉灶(3)的炉膛内,加热炉灶(3)的旁边安装有引风机(4),引风机(4)的进风口端通过管道(5)与加热炉灶(3)的炉膛相连通,引风机(4)的出风口端通过进风管(6)与料筒(2)上的进风口相连,料筒(2)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7)与尾气处理设备(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江周才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帝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