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导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60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具体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1)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3)。框架(3)具有:环保持部(H),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9);保持孔(82),在框架(3)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6b)、(6b),从环保持部(H)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6a)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具体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1)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3)。框架(3)具有:环保持部(H),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9);保持孔(82),在框架(3)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6b)、(6b),从环保持部(H)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6a)形成在顶端而构成。【专利说明】钓线导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钓竿上对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件,具体而言,涉及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顶端的顶部导件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安装在钓竿上对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件一般为具备以下构件的构成:框架,直接或者介由支撑脚而安装于钓竿的外周面;及导向环,固定于框架,实际上由钓线穿过。尤其是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杆顶端的作为钓线导件的顶部导件具备竿插入管,其从所述框架侧突出而延伸,被竿梢节杆的顶端插入,介由该竿插入管,例如通过粘结固定而安装于钓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210894号公报 但是,如专利文献I等所公开的现有的顶部导件如下,从框架延伸的所述竿插入管较大地增加了顶部导件整体的重量,从而妨碍钓线导件实现轻量化。而且,由于钓竿与框架是介由所述竿插入管而间接地连接,所以被指出还存在以下可能性,用手里的钓竿感知鱼碰钩时的敏感度有可能变得迟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环保持部,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保持孔,在所述框架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从所述环保持部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在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中,框架并非介由从该框架延伸的竿插入管而间接地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而是框架通过其保持孔而直接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即,在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中,由于排除了现有的竿插入管,所以可减少钓线导件整体的重量,使钓线导件的轻量化得到飞跃性的促进。另外,由于钓线导件的框架并非介由竿插入管而是直接与钓竿连接,所以可大大提高用手里的钓竿感知鱼碰钩时的敏感度。 另外,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由于其框架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所以可实现轻量化同时可实现挠曲性提高,安装有这种构造的钓线导件的钓竿容易发挥出原本的特性。此外,优选纤维强化树脂层在从环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至支脚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是连续的。如此则能够实现钓线导件的高强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侧观察图1的钓线导件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钓线导件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钓线导件的框架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A — A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用于进行构成图1所示的钓线导件的框架成形的模具的构成例(夹着层叠聚酯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从用图6的模具成形后的板状体上切出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沿着变形例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框架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用于进行构成图8所示的钓线导件的框架成形的模具的构成例(夹着层叠聚酯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钓线导件;3-框架;6a-钓竿固定部;6b、6b-支脚部;6e、6f-弯曲部;6g-分支部;9-导向环;82_保持孔;H-环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图1是钓线导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侧观察钓线导件的主视图,图3是钓线导件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框架的钓线导件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A — A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及图3的箭头D方向是钓线导件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杆上时从第一节竿侧观察的方向,与钓竿的轴长方向一致。在以下的内容中,前侧(前方侧)意味着竿梢侧,后侧(后方侧)意味着基端侧(第一节竿侧)。 钓线导件I具备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形成的框架3。在此,所谓“纤维强化树脂层”除了是将片状的聚酯胶片重叠而进行层叠以外,也可以是将带状或线状的聚酯胶片进行重叠或束在一起、或者将带状、线状或片状的聚酯胶片组合起来的叠层,关于层的厚度、宽度、断面形态等,可以按照钓线导件I的各部分的形状等而任意进行层叠。这样的框架3可以采用以下的任意方法进行制造,如后述内容所示,既可以是将以板状成形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的构件以框架形状切出,或者也可以是将纤维强化树脂配置在模具的形成钓线导件的空间而进行钓线导件I的成形(此时不需要切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对如下形成的框架3进行说明,即,由具有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形成框架3,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是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将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以下称为聚酯胶片)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后面将对聚酯胶片的构成、层叠形态及框架的详细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框架3由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和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构成,如后述内容所示,每个纤维强化树脂层被如下进行一体化,通过层叠多张聚酯胶片并用模具进行挤压成型,并且通过以各聚酯胶片形成的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被层叠而进行一体化。此时,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和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以板状形成,与后述的抵接部8 (8a、8b)的轴线方向(图1的箭头D方向,前后方向)的厚度相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形成大致圆环形的上方侧的抵接部8a和竿保持部80,竿保持部80具有通过粘结等而保持固定在未图示的钓竿的竿梢节杆上的保持孔82。另外,虽然也取决于安装钓线导件I的竿梢节杆的外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竿保持部8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抵接部8a的宽度窄,而且竿保持部80和抵接部8a形成在大致同一个平面内。另外,保持孔82例如如后述内容所示在框架3成形后在框架3上贯通形成。 另外,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形成有:上方侧的大致半圆环形的抵接部Sb,与抵接部8a抵接;一对支脚部6b,从抵接部Sb在与D方向大致呈正交的方向上逐渐离开纤维强化树脂层5而倾斜延伸;及钓竿固定部6a,向后方侧弯曲而延伸,在上述支脚部6b的下端使它们一体化。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件I呈构成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抵接部8a与构成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抵接部Sb相互面对的状态,这些抵接部8a、8b形成环保持部H,在该环保持部H设置钓线穿过的导向环9。另外,此时,各支脚部6b呈在环保持部H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以与该后面h的宽度W相同的宽度W被突出设置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的厚度W大于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W’,在该条件下,在支脚部6b形成有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突出设置的分支部6g (从环保持部H分支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线导件,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环保持部,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保持孔,在所述框架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从所述环保持部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叶胜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