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484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通过在养殖池塘的不同垂直高度上铺设通水循环管,使通水循环管与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连通,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水层生长鱼类的适宜温度条件,通过阀门进行控制通水循环管连入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对通水循环管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达到不同水层鱼类需要的水层温度;水草的种植能够为草食类鱼种提供必要的饵料,减少饵料的投放成本;池底底泥能够为生长在池塘底层的鱼种提供必要的栖息场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充分考虑了不同水层生长鱼类对温度和生长环境的要求,设计合理,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通过在养殖池塘的不同垂直高度上铺设通水循环管,使通水循环管与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连通,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水层生长鱼类的适宜温度条件,通过阀门进行控制通水循环管连入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对通水循环管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达到不同水层鱼类需要的水层温度;水草的种植能够为草食类鱼种提供必要的饵料,减少饵料的投放成本;池底底泥能够为生长在池塘底层的鱼种提供必要的栖息场地。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充分考虑了不同水层生长鱼类对温度和生长环境的要求,设计合理,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专利说明】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产养殖业还是广泛应用单一养殖的方式,使得池塘的纵向垂直方向上得不到充分的空间利用,无法达到高效高密度的养殖,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养殖方式,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垂直的层级分布空间。然而,不同的鱼种需要不同的水层和温度设置,但是现有的池塘在纵向上,温度是不同的。例如,在一个水层中的鱼种得到合适的温度后,其他水层的鱼不一定得到合适的温度。而且,鱼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需要不同的温度设置。所以,实现混合高效水产养殖的方式还存在着问题。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旨在解决现有的养殖池塘混合养殖方式中各水层温度不一,养殖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所述池塘的底部设有混凝土硬化层,所述混凝土硬化层上部设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纵向贯穿整个池塘,所述防护墙内设有通水循环管,在所述混凝土硬化层和防护墙上部铺设池底底泥,在所述池底两侧池帮上设有第一级平台,在所述第一级平台两侧上部设有第二级平台,在所述第一级平台和第二级平台上铺设有平台底泥,在所述平台底泥上种植水生水草,在与所述第一级平台和第二级平台水平的水域分别设有防护管,在所述防护管内设有所述通水循环管,在池塘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与所述通水循环管相通,并通过阀门控制;在池塘的两侧分别种植陆生水草。 优选的,所述池底底泥的厚度为35厘米。 优选的,所述平台底泥的厚度为25厘米。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级平台和第二级平台下部土层铺设有所述通水循环管,所述通水循环管与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相通。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养殖池塘的不同垂直高度上铺设通水循环管,使通水循环管与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连通,从而可以根据不同水层生长鱼类的适宜温度条件,通过阀门进行控制通水循环管连入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对通水循环管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达到不同水层鱼类需要的水层温度;水草的种植能够为草食类鱼种提供必要的饵料,减少饵料的投放成本;池底底泥能够为生长在池塘底层的鱼种提供必要的栖息场地。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充分考虑了不同水层生长鱼类对温度和生长环境的要求,设计合理,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的俯视图; 图中:1为混凝土硬化层;2为防护墙;3为通水循环管;4为池底底泥;5为第一级平台;6为第二级平台;7为平台底泥;8为水生水草;9为防护管;10为加热装置;11为冷却装置;12陆生水草。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塘充分考虑了不同水层生长鱼类对温度和生长环境的要求,设计合理,提高了养殖鱼类的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将池塘的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用于放养不同的鱼类。所述池塘的底部设有混凝土硬化层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殖水的渗漏,减少注水的次数,如果在池底放养泥鳅,能够防止泥鳅顺缝隙逃走。所述混凝土硬化层I上部设有防护墙2,所述防护墙2纵向贯穿整个池塘,所述防护墙2内设有通水循环管3,将通水循环管3设置在防护墙2内,能够保护通水循环管3免受池水的侵蚀,而且还能避免在通水循环管3加热状态下,将鱼类烫死。在所述混凝土硬化层I和防护墙2上部铺设池底底泥4,池底底泥4可以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地,也可以在池底底泥4上种植水草,为鱼类提供庇护场地和饵料。在所述池底两侧池帮上设有第一级平台5,在所述第一级平台5两侧上部设有第二级平台6,通过池底、第一级平台5和第二级平台6的设置,将整个池塘分为了三层。在所述第一级平台5和第二级平台6上铺设有平台底泥7,在所述平台底泥7上种植水生水草8,在与所述第一级平台5和第二级平台6水平的水层上面分别设有防护管9,在所述防护管9内设有所述通水循环管3,防护管9用于保护通水循环管3免受侵蚀。在池塘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加热装置10和冷却装置11,加热装置10可以是锅炉,冷却装置11可以是水冷装置,所述加热装置10和冷却装置11与所述通水循环管3相通,可以为通水循环管3提供热量或者降温,为不同的水层提供不同的温度需求,所述的加热装置10和冷却装置11通过阀门控制与通水循环管3连通,不同的水层的通水循环管3是并联的方式连接在加热装置10或者冷却装置11上,因此,不同的水层,通水循环管3不会互相干扰;在池塘的两侧分别种植陆生水草12,陆生水草12能够为草鱼提供必要的饵料,减少饲料的投放,提高经济效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池底底泥4的厚度为35厘米,提供足够厚度的池底底泥4,满足泥鳅和下层生长的鱼类栖息的场所,也可以在池底底泥4上种植水草。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底泥7的厚度为25厘米,为水生水草8提供一定厚度的生长基质,为中层生长或者上层生长的鱼类提供栖息场所。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级平台5和第二级平台6下部土层铺设有所述通水循环管3,所述通水循环管3与所述加热装置10和冷却装置11相通,由于在第一级平台5和第二级平台6上种植有水生水草8,通过铺设通水循环管3为水生水草8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温度,从而使水生水草8生长迅速,为草鱼等鱼类提供饵料。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的底部设有混凝土硬化层,所述混凝土硬化层上部设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纵向贯穿整个池塘,所述防护墙内设有通水循环管,在所述混凝土硬化层和防护墙上部铺设池底底泥,在所述池底两侧池帮上设有第一级平台,在所述第一级平台两侧上部设有第二级平台,在所述第一级平台和第二级平台上铺设有平台底泥,在所述平台底泥上种植水生水草,在与所述第一级平台和第二级平台水平的水域分别设有防护管,在所述防护管内设有所述通水循环管,在池塘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与所述通水循环管相通,并通过阀门控制;在池塘的两侧分别种植陆生水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新华刘东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益多利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