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1222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开口面以及位于开口面两侧的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设有向开口面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外侧面设有向开口面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开口面方向且位于开口面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开口面方向且位于开口面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在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能够使隔纸层层堆积后放入收集箱,节约收集箱空间,提高收集箱的利用率,减少人工清理频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纸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玻璃基板包装隔纸进行收集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基板来料包装是一层玻璃一层隔纸设计包装的。随着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玻璃基板的卸载都采用机器手自动卸载,机器手把取下来的隔纸一次一次放入收集隔纸的收集车里,这种方式使隔纸在收集车中占用大量的空间,从而收集车很快就要堆积满,需要人工及时出料处理,占用固定的人力清理此设备,且清理的频率较高,降低生产的效率。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使隔纸层层堆积后放入收集箱,节约收集箱空间,提高收集箱的利用率,减少人工清理频率,提高生产效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可以节约收集箱间,提高收集箱的利用率,减少人工清理频率,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开口面以及位于开口面两侧的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与第二外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外侧面设有向开口面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外侧面设有向开口面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开口面方向且位于开口面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开口面方向且位于开口面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互不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一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二重力传感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设有一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一外侧面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支撑杆向上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箱体开口面的距离大于第一横杆的长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二外侧面中间部位,所述第二支撑杆向上延伸方向设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箱体开口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横杆的长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连接处设有用以转动第一横杆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横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1/2的长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连接处设有用以转动第二横杆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横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1/2的长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轴承下面向底面延伸方向设有带动第一横杆转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外侧面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轴承的下面向底面延伸方向设有带动第二横杆转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外侧面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杆转动的角度范围为90°,所述第二横杆转动的角度范围为9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垂直延伸出箱体的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在一条直线上且互不连接,如此设置,本技术能够使隔纸层层堆积后放入收集箱,节约收集箱空间,提高收集箱的利用率,减少人工清理频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隔纸收集车的布置图。结合附图,做以下说明:10——箱体            101——第一外侧面102——第二外侧面     103——底面1——第一支撑杆       11——第一轴承12——第一气缸        104——开口面13——第一端部2——第一横杆         21——第一重力传感器3——第二支撑杆       31——第二轴承32——第二气缸        33——第二端部4——第二横杆         41——第二重力传感器6——取纸手臂7——取板手臂         8——转台9——机械手5——上板CV           200——来料玻璃基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箱体10,箱体10设有开口面104以及位于开口面104两侧的第一外侧面101和第二外侧面102,第一外侧面101与第二外侧面102相互平行,第一外侧面101设有向开口面104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104的第一支撑杆1,第二外侧面102设有向开口面104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104的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1平行于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1沿开口面104方向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2,第二支撑杆3沿开口面104方向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二横杆4,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4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4杆互不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4分开搭放隔纸,分别承受隔纸的重量,且能够使隔纸整齐搭放。第一横杆2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一重力传感器21,第二横杆4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二重力传感器41。第一重力传感器21与第二重力传感器41设置值是相同的。当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4承受的重量达到第一重力传感器21和第二重力传感器41的设置值时,同时发出信号。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4同时接收信号,同时运动,隔纸可以同时整齐落到收集箱体10内。箱体10设有一底面103,底面103垂直且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面101和第二外侧面102,第一支撑杆1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101,第一支撑杆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外侧面101中间部位,第一支撑杆1向上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端部13,第一端部13与箱体10开口面104的距离大于第一横杆2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支撑杆1承受第一横杆2上所承受的重力,不至于倾斜或折断。第二支撑杆3固定连接于第二外侧面102,第二支撑杆3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外侧面102中间部位,第二支撑杆3向上延伸方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箱体(10),所述箱体(10)设有开口面(104)以及位于开口面(104)两侧的第一外侧面(101)和第二外侧面(102),所述第一外侧面(101)与第二外侧面(102)相互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01)设有向开口面(104)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104)的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外侧面(102)设有向开口面(104)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104)的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沿开口面(104)方向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3)沿开口面(104)方向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二横杆(4),所述第一横杆(2)与所述第二横杆(4)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横杆(2)与所述第二横杆(4)互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包括一开口的箱体(10),所述箱体(10)
设有开口面(104)以及位于开口面(104)两侧的第一外侧面(101)和第二外
侧面(102),所述第一外侧面(101)与第二外侧面(102)相互平行,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01)设有向开口面(104)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
出开口面(104)的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二外侧面(102)设有向开口面(104)
方向垂直延伸并向上延伸出开口面(104)的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
(1)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沿开口面(104)方向
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一横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
(3)沿开口面(104)方向且位于开口面(104)上方设有用以搭放隔纸的第二
横杆(4),所述第一横杆(2)与所述第二横杆(4)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
横杆(2)与所述第二横杆(4)互不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
杆(2)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一重力传感器(21),所
述第二横杆(4)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感知并传输重力信号的第二重力传感器
(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隔纸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
(10)设有一底面(103),所述底面(103)与所述第一外侧面(101)和第二
外侧面(10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固定连接于第一外侧面(101),
所述第一支撑杆(1)位于第一外侧面(101)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支撑杆(1)
向上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