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485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打印装置,包括框架、盛槽、自动注液模块及控制单元。盛槽设置于框架内并用以盛装液态成型材。自动注液模块包括传感单元、储液箱、注液管及加压单元。传感单元用以传感盛槽的液面高度。储液箱用以存储液态成型材。液态成型材在储液箱中的最高液面高度实质上低于或等于注液口的高度。注液管连接储液箱并包括注液口,其与盛槽的上缘之间具有间距。加压单元用以对储液箱提供正压以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控制单元依据液面高度控制加压单元是否对储液箱提供正压而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打印装置,包括框架、盛槽、自动注液模块及控制单元。盛槽设置于框架内并用以盛装液态成型材。自动注液模块包括传感单元、储液箱、注液管及加压单元。传感单元用以传感盛槽的液面高度。储液箱用以存储液态成型材。液态成型材在储液箱中的最高液面高度实质上低于或等于注液口的高度。注液管连接储液箱并包括注液口,其与盛槽的上缘之间具有间距。加压单元用以对储液箱提供正压以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控制单元依据液面高度控制加压单元是否对储液箱提供正压而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专利说明】立体打印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立体打印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简称SL)立体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许多利用逐层建构模型等加成式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来建造物理三维(three dimens1nal,简称3D)模型的不同方法已纷纷被提出。一般而言,加成式制造技术是将利用电脑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等软件所建构的3D模型的设计数据转换为连续堆叠的多个薄(准二维)横截面层。于此同时,许多可以形成多个薄横截面层的技术手段也逐渐被提出。举例来说,打印装置的打印模块通常可依据3D模型的设计数据所建构的空间坐标XYZ在基座的上方沿着XY平面移动,从而使建构材料形成正确的横截面层形状。所沉积的建构材料可随后自然硬化,或者通过加热或光源的照射而被固化,从而形成所要的横截面层。因此,通过打印模块沿着轴向Z逐层移动,即可使多个横截面层沿Z轴逐渐堆叠,进而使建构材料在逐层固化的状态下形成立体物件。 以通过光源固化建构材料而形成立体物件的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简称SL)立体打印装置为例,打印模块适于浸入盛装在盛槽中的液态成型材中,而光源模块在XY平面上照射作为建构材料的液态成型材,以使液态成型材被固化,并堆叠在打印模块的一移动平台上。如此,通过打印模块的移动平台沿着轴向Z逐层移动,即可使液态成型材逐层固化并堆叠成立体物件。然而,在立体物件通过逐层堆叠而成型的过程会不断地消耗盛槽中的液态成型材,目前仍须靠操作人员在旁随时关注盛槽中液态成型材的剩余量,并随时进行手动补充。因此,目前的SL立体打印装置在操作上仍旧十分的不便。并且,若因操作人员一时疏忽而使SL立体打印装置在打印过程中液态成型材用尽,则会导致打印失败。此外,操作人员手动补充液态成型材时也常因为补充的量较难控制,使液态成型材因补充过量而溢出,进而导致装置的损坏。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立体打印装置的操作及维护成本,也逐渐成为本领域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打印装置,其可自动补充盛槽中的液态成型材。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立体打印装置用以逐层固化液态成型材而形成立体物件,其包括框架、盛槽、自动注液模块及控制单元。盛槽设置于框架内并用以盛装液态成型材。自动注液模块包括传感单元、储液箱、注液管及加压单元。传感单元经配置以传感盛槽的液面高度。储液箱设置于框架内并用以存储液态成型材。注液管连接储液箱并包括注液口,以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通过注液口注入盛槽。液态成型材在储液箱中的最高液面高度实质上低于或等于注液口的高度。注液口与盛槽的上缘之间具有间距。加压单元经配置以对储液箱提供正压,以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控制单元耦接自动注液模块,以依据传感单元所检测的液面高度控制加压单元是否对储液箱提供正压而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注入盛槽。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感单元包括检测器以及浮球。浮球配置于盛槽内并浮置于液态成型材上。检测器依据浮球的位置而检测得液面高度。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距实质上为5毫米(mm)。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压单元包括空气泵(air pump)。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液面高度低于第一水位时,控制单元开启加压单元,以对储液箱提供正压。当液面高度达到第二水位时,控制单元关闭加压单元,以停止对储液箱提供正压,其中第二水位高于第一水位。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自动注液模块还包括泄压单元。当控制单元开启加压单元以对储液箱提供正压时,控制单元关闭泄压单元。当控制单元关闭加压单元时,控制单元打开泄压单元,以泄除储液箱内的正压。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泄压单元包括泄气阀。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打印装置,还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光源。升降平台可升降地配置于盛槽的上方。光源配置于盛槽的一侧,并适于照射并固化液态成型材。控制单元耦接光源与升降平台,以控制升降平台在盛槽内的液态成型材中移动,并控制光源照射液态成型材,以逐层固化被照射的液态成型材,并在升降平台上形成立体物件。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升降平台在盛槽中逐层往远离光源的方向移动。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态成型材包括光敏树脂。 基于上述,本技术的立体打印装置依据传感单元所检测到的盛槽中的液态成型材的液面高度来控制加压单元是否对储液箱提供正压而将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通过注液管的注液口注入盛槽,以达到自动补充液态成型材的作用。并且,本技术的储液箱埋设于框架内,此配置除了可增加立体打印装置的整体美观度以外,更可降低储液箱内的最高液面高度,使液态成型材在储液箱中的最高液面高度低于或等于注液口的高度,因而可避免在盛槽无须注入液态成型材的情况下,由于储液箱内的液态成型材的液面高度高于注液管的注液口而使液态成型材仍因虹吸现象而由储液箱流入盛槽内的问题产生。因此,本技术的立体打印装置确实可增加其使用方便度,还可有效降低其操作以及维护的成本。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立体打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立体打印装置的打印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立体物件; 100:立体打印装置; 110:框架; 120:盛槽; i30:自动注液模块; 132:传感单元; 132a:浮球; 132b:检测器; 134:储液箱; 136:注液管; 136a:注液口; 138:加压单元; 139:泄压单元; 140:控制单元; 150:升降平台; 160:光源; 170:液态成型材; Gl:间距; HM:最尚液面尚度; Hl:注液口高度; L1:第一水位; L2:第二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图1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打印装置,用以逐层固化液态成型材而形成立体物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盛槽,设置于该框架内,并用以盛装该液态成型材;自动注液模块,包括:传感单元,经配置以传感该盛槽的液面高度;储液箱,设置于该框架内并用以存储该液态成型材;注液管,连接该储液箱并包括注液口,该液态成型材在该储液箱中的最高液面高度实质上低于或等于该注液口的高度,且该注液口与该盛槽的上缘之间具有间距;以及加压单元,经配置以对该储液箱提供正压,以将该储液箱内的该液态成型材注入该盛槽;以及控制单元,耦接该自动注液模块,以依据该传感单元所检测的该液面高度控制该加压单元是否对该储液箱提供该正压而将该储液箱内的该液态成型材注入该盛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澄富李安修黄昊仁
申请(专利权)人: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