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156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流柜,包括:柜体,容纳于柜体内的协调器容纳腔,以及与协调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变流柜,能够防止协调器受到逆变器的干扰,从而防止协调器产生错误的协调信号,使变流柜具有在高性能下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大功率机车交流传动的优化设计和研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流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特别是一种变流柜。
技术介绍
电力机车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后,正朝着高集成高输出的方向发展。变流柜作为电力机车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将电网能量进行一系列转换后用以驱动牵引电机的重大任务。因而,变流柜也在朝着高度集成的方向发展。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变流柜高度集成,通常将变流柜内的逆变器与协调器设置在一起。这种设置极易引起逆变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对协调器产生影响,从而使得协调器容易产生错误的协调信号,进而会导致通过该协调器进行协调的执行装置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协调错误不仅会导致电力机车无法正常运行,还会严重危害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因此,需要一种能防止协调器受到逆变器的干扰的变流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变流柜。通过使用这种变流柜能够防止协调器受到逆变器的干扰。 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变流柜,包括:柜体,容纳于柜体内的协调器容纳腔,以及与协调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容纳腔。 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变流柜,在协调器容纳腔内设置协调器,在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设置用于对电流进行转换的逆变器,从而能将协调器与逆变器间隔开,进而能保证协调器不受逆变器的影响,保证协调器产生的协调信号准确、正常。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变流柜不仅能够将协调器与逆变器高度集成在变流柜内,还能保证变流柜内的协调器不受到逆变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设置有这种变流柜的电力机车能正常运行,并极大地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协调器容纳腔和第一逆变器容纳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通过第一隔板的设置,有效将协调器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从而将协调器进一步与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相分隔,起到阻断逆变器的电磁干扰的作用,因而能进一步保证协调器不受到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流柜还包括与逆变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在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设置用于对电流进行转换的逆变器,从而能将协调器与逆变器间隔开,进而能保证协调器不受逆变器的影响,保证协调器产生的协调信号准确、正常。这能保证变流柜内的协调器不受到设置在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设置有这种变流柜的电力机车能正常运行,并极大地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协调器容纳腔和第二逆变器容纳腔之间设置有从第一隔板背向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延伸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设置能与第一隔板一起有效将协调器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从而将协调器进一步与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相分隔,防止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对协调器产生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柜体内还设置有从第一隔板背向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延伸的第三隔板,第二逆变器容纳腔设置在第三隔板背向第二隔板的一侧,在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稳流室。第三隔板的设置进一步将第二逆变器容纳腔与协调器容纳腔分隔开,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对协调器容纳腔内的协调器产生电磁干扰的影响。在第二稳流室内设置有支撑电容,其能够使输入到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的电流更加稳定。这种逆变器和支撑电容分离式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小逆变器的重量和体积,方便使用者对逆变器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柜体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隔板平行的第四隔板,第一逆变器容纳腔设置在第四隔板背向第一隔板的一侧。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分隔开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和协调器容纳腔,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逆变器对协调器产生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设置有从第四隔板背向第一隔板延伸的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在第五隔板背向第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牵引室,在第六隔板背向第五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牵引室,在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稳流室。在第一牵引室和第二牵引室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向电动机车的牵引电机供电的牵引逆变器。将两个牵引逆变器分开设置能够防止两个牵引逆变器之间产生相互的电磁干扰,从而保证了两个牵引逆变器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了电动机车能正常、安全地运行。第一稳流室内设置有支撑电容,其能够使输入到第一牵引室和第二牵引室内的逆变器的电流更加稳定。这种逆变器和支撑电容分离式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小逆变器的重量和体积,方便使用者对逆变器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柜体设置第一稳流室和第二稳流室的顶壁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的这种设置有助于第一稳流室和第二稳流室内的支撑电容的散热,从而能保证支撑电容保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进而保持了变流柜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保证了变流柜的工作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设置有风机容纳腔,在柜体设置有风机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在风机容纳腔内设置有风机,风机能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道,以保证柜体内的空气得以进一步流通,进而保证了变流柜工作时,柜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稳流室内设置有第一散热器,在第二稳流室内设置有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能为在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即在第一牵引室和第二牵引室内)的逆变器散热,第二散热器能为在第二逆变器容纳腔内的逆变器散热。这使得逆变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传递到第一稳流室和第二稳流室内,并通过在第一稳流室和第二稳流室内的气流而被带到柜体之外。 这里应理解地是,腔体的间隔开设置即意味着两个腔之间有一定距离,而不能相邻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在协调器容纳腔内设置协调器,在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内设置用于对电流进行转换的逆变器,从而能将协调器与逆变器间隔开,进而能保证协调器不受逆变器的影响,保证协调器产生的协调信号准确、正常。(2)这种变流柜不仅能够将协调器与逆变器高度集成在变流柜内,还能保证变流柜内的协调器不受到逆变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设置有这种变流柜的电力机车能正常运行,并极大地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3)通过改善元件间相互的电磁干扰,使变流柜具有在高性能下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大功率机车交流传动的优化设计和研制。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变流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变流柜的顶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变流柜的前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变流柜的左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变流柜的后侧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变流柜I的内部结构。变流柜I包括有柜体,柜体一般为截面为矩形的结构,以方便加工和内部电子元件的设置。因而图1为取下柜体的顶壁后从变流柜I的顶部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变流柜I还包括设置于柜体内的协调器容纳腔130和与协调器容纳腔130相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容纳腔101和第二逆变器容纳腔102。在协调器容纳腔130内设置有一个协调器,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容纳于所述柜体内的协调器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协调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容纳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容纳于所述柜体内的协调器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协调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协调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一逆变器容纳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逆变器容纳腔间隔开设置的第二逆变器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协调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容纳腔之间设置有从所述第一隔板背向所述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延伸的第二隔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一隔板背向所述第一逆变器容纳腔延伸的第三隔板, 所述第二逆变器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板背向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 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稳流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流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柜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生杨文昭陈斌高峻李自然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