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99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7:21
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一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处于PVA模式、LVA模式、FFS模式和处于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层,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这里公开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和一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包括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一种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经对目前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平板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积极研究,以获得高清晰度、高亮度和大尺寸。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极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且复杂的,以实现高清晰度、高亮度和大尺寸。在当驱动电压施加到电极时的情况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可因施加的电场而改变。由于电极,液晶分子的取向是不均匀的且不稳定的。液晶分子的不均匀的且不稳定的取向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的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限度不限于上面描述的限度,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面的描述将清楚地理解其它未涉及的限度。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包括第一缝隙;以及第二电极,在液晶层和第二基底之间并包括第二缝隙,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包括第一缝隙;以及第二电极,在液晶层和第二基底之间并包括第二缝隙,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并相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液晶层,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并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具有垂直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取向方向,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执行改变操作,从而具有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液晶分子的改变操作依次包括第一取向步骤和第二取向步骤,在第一取向步骤中,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不同于第一取向方向或第二取向方向的第三取向方向,在第二取向步骤中,第三取向方向的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第二取向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并相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液晶层,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并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具有垂直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取向方向,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执行改变操作,以具有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液晶分子的改变操作依次包括第一取向步骤和第二取向步骤,在第一取向步骤中,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不同于第一取向方向或第二取向方向的第三取向方向,在第二取向步骤中,第三取向方向的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第二取向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使填充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沿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垂直的第一取向方向取向;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通过液晶层中的铁电液晶使液晶分子稳定;以及将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改变为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步骤包括第一取向步骤和第二取向步骤,在第一取向步骤中,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不同于第一取向方向或第二取向方向的第三取向方向,在第二取向步骤中,第三取向方向的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第二取向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共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板形状;以及像素电极,在共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用于限定开口部分的图案,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共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板形状;以及像素电极,在共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用于限定开口部分的图案,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共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第一图案;以及像素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不与第一图案叠置的第二图案,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其它实施例中,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共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第一图案;以及像素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具有不与第一图案叠置的第二图案,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分子的液晶层。由于液晶层的铁电液晶分子,可以改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附图说明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和协助,在下文中示出了附图标记。图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a至图3i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层的电性质的图;图5a至图5e是用于比较示例1至示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对比示例1至对比示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的图;图5f是用于比较示例3与示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对比示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的图;图6a至图6d是用于比较示例1至示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对比示例1至对比示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的图;图6e是用于比较示例3与示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对比示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的图;图7a是示出示例5至示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的图,图7b是示出示例5至示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的图;图8a至图8c和图9a至图9c是对比示例1以及示例3和示例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纹理;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图7a、图7b、图8a和图8b中的纹理的灰度级的图;图11a和图11b是示出透射率根据施加到对比示例1以及示例3和示例9的纹理的电压的图;图12a、图13a和图14a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12b、图13b和图1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2c、图13c和图14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5a和图15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包括第一缝隙;以及第二电极,在液晶层和第二基底之间并包括第二缝隙,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25 KR 10-2012-0067984;2012.10.12 KR 10-20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包括第一缝隙;以及第二电极,在液晶层和第二基底之间并包括第二缝隙,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贯穿整个液晶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从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所位于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看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为使得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不叠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处于图案化垂直取向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取向层,在第一电极和液晶层之间;以及第二取向层,在第二电极和液晶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反应性液晶元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70重量%至99.9重量%的负向列液晶;以及0.1重量%至30重量%的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中包括10重量%至99重量%的铁电液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还包括反应性液晶元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0.1重量%至30重量%的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0.01重量%至3重量%的反应性液晶元材料;以及余量的负向列液晶。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开并相对;液晶层,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基底和液晶层之间并包括第一缝隙;以及第二电极,在液晶层和第二基底之间并包括第二缝隙,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其中,液晶层还包括反应性液晶元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0.1重量%至30重量%的铁电液晶。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非铁电液晶包括负向列液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70重量%至99.9重量%的负向列液晶;以及0.1重量%至30重量%的铁电液晶。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0.1重量%至30重量%的铁电液晶;0.01重量%至3重量%的反应性液晶元材料;以及余量的负向列液晶。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并相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液晶层,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并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具有垂直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取向方向,其中,液晶层包括负向列液晶、正向列液晶和铁电液晶,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执行改变操作,从而具有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液晶分子的改变操作依次包括第一取向步骤和第二取向步骤,在第一取向步骤中,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不同于第一取向方向或第二取向方向的第三取向方向,在第二取向步骤中,第三取向方向的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第二取向方向。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取向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一电极之间和/或液晶层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液晶层和取向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反应性液晶元材料,由于反应性液晶元,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第一取向方向的所述多个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第二取向方向。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70重量%至99.9重量%的负向列液晶;以及0.1重量%至30重量%的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中包括10重量%至99重量%的铁电液晶。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层包括反应性液晶元材料,液晶层包括:0.1重量%至30重量%的正向列液晶与铁电液晶的混合物;0.01重量%至3重量%的反应性液晶元材料;以及余量的负向列液晶。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取向层包括在第一电极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一取向层以及在第二电极和液晶层之间的第二取向层中的至少一个。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取向层包括基础材料和反应性液晶元材料,其中,基础材料包括从由聚酰胺酸、聚酰亚胺、卵磷脂、尼龙和聚乙烯醇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缝隙。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包括具有四边形环形状并沿第一电极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第一缝隙,第二电极包括具有交叉形状并穿过第二电极的中心的第二缝隙。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位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处的液晶分子具有第二取向方向,第二取向方向是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垂直方向,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分开的液晶分子具有第二取向方向,第二取向方向相对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具有45°或135°的角度。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缝隙在其中间处具有切开部分。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电极包括:主干部分,穿过第一电极的中心并具有交叉形状;以及分支部分,从主干部分沿放射状方向延伸并通过多个缝隙彼此隔开。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液晶分子具有与分支部分的缝隙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2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并相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液晶层,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并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时,所述多个液晶分子具有垂直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取向方向,其中,液晶层包括非铁电液晶和铁电液晶,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填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执行改变操作,以具有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取向方向,液晶分子的改变操作依次包括第一取向步骤和第二取向步骤,在第一取向步骤中,液晶分子改变,以具有不同于第一取向方向或第二取向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载勋李有镇
申请(专利权)人:汉阳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