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890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在手机内部设置体感设备,并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定义一个界面;预设手势模块;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投影将虚拟界面可视化;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对手势类别及运动轨迹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操作命令;将命令转化成信息传达给手机CPU;手机CPU控制摄像头,更新虚拟可视界面显示的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依托手机传统键盘、语音和触控板等固定的输入设备,也无需手持任何传感道具的,只要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就可完成手机操作;使手机操作界面摆脱了真实显示屏的限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调整虚拟可视界面的大小与分辨率,实现手机立体操作,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操作自由,使用简便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在手机内部设置体感设备,并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定义一个界面;预设手势模块;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投影将虚拟界面可视化;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对手势类别及运动轨迹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操作命令;将命令转化成信息传达给手机CPU;手机CPU控制摄像头,更新虚拟可视界面显示的信息。本专利技术无需依托手机传统键盘、语音和触控板等固定的输入设备,也无需手持任何传感道具的,只要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就可完成手机操作;使手机操作界面摆脱了真实显示屏的限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调整虚拟可视界面的大小与分辨率,实现手机立体操作,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操作自由,使用简便舒适。【专利说明】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操作智能手机的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的操作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体感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体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输入领域已得以实现,为人类提供了更加舒适和自然的计算机输入方式。微软公司的Kinect和Leap Mot1n公司的Leap 3D就是目前体感输入领域的两个主流品牌,在操作者无需手持任何感应道具的前提下,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捕捉、识别操作者的动作。体感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很好的优化和发展。体感技术在游戏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捕捉到外界信号,将其解析为控制信号,通过无线设备传送给信息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如今大部分手机具有重力感应功能,为体感手机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索尼公司新一代体感设备PlayStat1n Move动态控制器和PlayStat1n3 USB摄影机结合创造全新游戏模式。PSMOVE不仅会辨识上下左右的动作,还会感应手腕的角度变化。所以无论是运动般的快速活动还是用笔绘画般纤细的动作也能在PS MOVE一一重现。动态控制器亦能感应空间的深度,令玩者恍如置身在游戏中,感受逼真的轻松的游戏体验。 体感技术可以应用于文字输入领域,此技术无需依托传统键盘、话筒和写字板等固定的输入设备,也无需手持任何传感道具的,只要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就可完成手写输入。也可应用于上网浏览和社交对话,甚至办公领域的文字输入,可以在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的同时改善操作者操作的舒适度,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该操作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的体感设备计算出用户的手的位置变化和手势变化、对用户的手的位置变化和手势变化进行解析、操作和更新图形界面,从而控制、操作日常使用的计算机(例如PC和笔记本电脑),进一步扩展了现有体感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PC、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 如今的手机显示桌面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屏幕尺寸,虽然商家不断推出各种尺寸大小的手机,但是用户只能享受一种屏幕尺寸的手机。考虑到体感技术应用于多方面领域带来的现代化与便捷化,于是此专利技术将体感技术应用于手机,将手机的通信、娱乐功能增加上体感技术,将手机界面脱离手机屏幕,用体感技术操作手机界面,实现功能,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真实地感受到手机所带来的现代科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依托手机传统键盘、语音和触控板等固定的输入设备,也无需手持任何传感道具的,只要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就可完成手机操作;使手机操作界面摆脱了真实显示屏的限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调整虚拟可视界面的大小与分辨率,实现手机立体操作,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操作自由,使用简便舒适的基于体感技术的手机操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在手机可触控屏幕下方设置一个体感设备,并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定义一个界面。 2、预设手势模块,基本操作类型有:(1)抬手:界面激活;(2)手放下:取消控制;(3)手势为掌:对虚拟场景的移动和旋转;(4)手势为伸出手指:操作命令是选择物体;(5)手势是握拳时,操作命令是抓取所选择的物体。 3、通过手机自带的前置摄像头,将摄像头与手机真实界面相连接,通过投影技术,将手机界面投影到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的界面,使虚拟界面可视化。 4、识别用户的操作手势及其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运动轨迹,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可以通过测算该手势上的所有点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坐标实现,坐标测算,可以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实现。 5、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对手势类别及运动轨迹进行解析,分析操作者的手势对应的操作类型,得到相应的操作命令。具体操作类型解析,根据运动轨迹的起始点、中间点和结束点,以及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弧线或直线运动。 6、体感设备将相应的操作命令转化成信息,传达给手机CPU使手机界面执行命令。 7、摄像头将手机界面的调整反应在虚拟可视界面上,更新显示的信息传达给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依托手机传统键盘、语音和触控板等固定的输入设备,也无需手持任何传感道具的,只要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就可完成手机操作;使手机操作界面摆脱了真实显示屏的限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调整虚拟可视界面的大小与分辨率,实现手机立体操作,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操作自由,使用简便舒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基于体感技术的手机操作软件,它包括以下步骤:(I)设置体感设备,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定义一个虚拟界面。 (2)预设手势模块,基本操作类型有: ①抬手:界面激活; ②手放下:取消控制; ③手势为掌:对虚拟场景的移动和旋转; ④手势为伸出手指:操作命令是选择物体;⑤手势是握拳时,操作命令是抓取所选择的物体;(3)通过手机自带的前置摄像头,将摄像头与手机真实界面相连接,通过投影技术,将手机界面投影到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的界面,使虚拟界面可视化。 (4)识别用户的操作手势及其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运动轨迹,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可以通过测算该手势上的所有点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坐标实现,坐标测算,可以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实现。 (5)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对手势类别及运动轨迹进行解析,分析操作者的手势对应的操作类型,得到相应的操作命令。具体操作类型解析,根据运动轨迹的起始点、中间点和结束点,以及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弧线或直线运动。 (6)体感设备将相应的操作命令转化成信息,传达给手机CPU使手机界面执行命令。 (7)摄像头将手机界面的调整反应在虚拟可视界面上,更新显示的信息传达给用户。 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体感设备,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定义一个虚拟界面;预设手势模块,基本操作类型有: 抬手:界面激活;手放下:取消控制;手势为掌:对虚拟场景的移动和旋转;手势为伸出手指:操作命令是选择物体; 手势是握拳时,操作命令是抓取所选择的物体; 通过手机自带的前置摄像头,将摄像头与手机真实界面相连接,通过投影技术,将手机界面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手机操作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体感设备,在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内定义一个虚拟界面;预设手势模块,基本操作类型有:抬手:界面激活;手放下:取消控制;手势为掌:对虚拟场 景的移动和旋转;手势为伸出手指:操作命令是选择物体;    手势是握拳时,操作命令是抓取所选择的物体;通过手机自带的前置摄像头,将摄像头与手机真实界面相连接,通过投影技术,将手机界面投影到体感设备的感应空间里的界面,使虚拟界面可视化;识别用户的操作手势及其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运动轨迹,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可以通过测算该手势上的所有点在虚拟可视界面中的坐标实现,坐标测算,可以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实现;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对手势类别及运动轨迹进行解析,分析操作者的手势对应的操作类型,得到相应的操作命令,具体操作类型解析,根据运动轨迹的起始点、中间点和结束点,以及预设的阈值,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弧线或直线运动;体感设备将相应的操作命令转化成信息,传达给手机CPU使手机界面执行命令;摄像头将手机界面的调整反应在虚拟可视界面上,更新显示的信息传达给用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保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专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